
作者 | 邢初
自2020年以后,几乎没有一个明星可以毫无争议的从直播间里走出来。如果这个判断基本成立,那么,还可以附上一条:年龄越大,争议越大。
2022年1月,张铁林在直播间的表现,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可以说是骂声一片。
在直播间中,张铁林说:“这个福,是我花了很长时间一幅一幅写的。这幅限量、真迹、珍藏版的皇阿玛送的迎春福,再合适不过了。”
本来明星直播带货也是见怪不怪了,但“皇阿玛”张铁林的一张“福”字,“友情价”卖给观众,需要1688元。

张铁林直播带货(直播回放截图)
张铁林还声称,自己的字平时都要10万一幅,直播间仅需1688一个“福”字儿,权当送给大家了。
一时间,直播间里的观众都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欺骗和失望。他们质疑高价的书法,不满张铁林言的傲慢,于是在评论区,嘲讽这位“书法家”的英国国籍,也慨叹这位老演员“晚节不保”。
从《还珠格格》到《铁齿铜牙纪晓岚》,“乾隆专业户”张铁林一身假龙袍从上世纪穿到了今天,金光耀眼自为贵。不过,说句公道话,在传统书法方面,张铁林的确不算外行。

皇帝专业户张铁林
早在北京电影学院念书时,他就对写字画画情有独钟,常在宿舍里泼墨挥毫。模仿晚明朴野之风,融入了书法家张瑞图的风貌、赵之谦的民国尺牍。
兴趣加上爱好,至少,在普通人中算得上专业。书法家刘正成就评价张铁林是“所有明星中唯一一个(书法)可以达到专业水平的影视演员”。但“专业”距离“专家”,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人一生做好一事不易,一些真正倾心于艺术或创作事业的演员为此付出大半生精力,因此被人们尊称为“老艺术家”“老戏骨”。
不过,今天,老戏骨这一说法已经相当盛滥了,只要演戏经验足够丰富,也足够吊打年轻人,就能被人尊称一声“戏骨”。但所谓的“戏骨”就真的更好吗?
“热馒头,端着”
如果一位演员“戏”耕不辍地从二十岁演到六十岁,那么,人们提到他的时候,往往会数出一大堆角色。但提到张铁林,几乎只会跑出来一个“乾隆”,或者索性是“皇阿玛”。
张铁林并不是一开始就演皇帝。在大学的时候,张铁林就电视剧《有一个青年》的男主角出道,等到一毕业,就与梁家辉、刘晓庆等人合作,陆续出演了历史主题电视剧《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等,大小荧幕双放异彩。

张铁林饰演摆修车摊的个体户高志华(图为《大桥下面》剧照)
1987年,张铁林赴往英国留学。那时候还不算大腕儿的他,和任何一个青年留学生一样,为了生活节衣缩食,偶尔去闹市区作画,“卖艺”。
一次,一个英国中年男子称赞其画得好,随口说了句“可以拿去卖钱了”,张铁林乐了:“得,卖给你了。”
谁知那英国人尴尬地笑了:“我也是画家,我画一幅画要好几个礼拜,甚至几个月,你随便涂抹几笔就想卖钱呀?跟你客套客套还当真了。”

谢园在节目中爆料张铁林曾在英国卖画为生
青年时代的张铁林总是“押错”。
1997年,赶在香港回归前,张铁林加入了英国国籍,随后决定回国拍戏。先后辗转了台湾、香港,最后还是回到北京,待业。
一天,张铁林上北京三里屯买草框,偶遇了琼瑶的儿媳妇、彼时兼任《还珠格格》制片的何秀琼。
两人喝了杯咖啡,当即就把剧里迟迟未决的“皇上”一角给定了。
坊间也有传言说,《还珠》是张铁林后来的女友侯俊杰介绍的。女友的事,后面再说。但可以肯定的是,“皇阿玛”进入《还珠》剧组,实属巧合。
《还珠》成了一部传奇古装剧。它风格鲜明、情节生动、戏剧性强,那些千转百折的情节以及说书般直白鲜活的角色,牢牢抓住了观众。包括总是用“吹胡子瞪眼”表达威严气场的乾隆皇帝,也就是张铁林。

张铁林饰演乾隆皇帝(图为《还珠格格》剧照)
王刚曾在自传里中写道,当年在“铁三角”,即张铁林、张国立和王刚的相处中,张铁林的性格就像个“热馒头”——端着。
“他很难放下身段来,所以他演皇上很合适。”
不过,“趾高气昂”的“皇帝表演法”延续到张铁林后续的许多作品里,就有些水土不服了,比如《倚天屠龙记》里的杨逍、《五月槐花香》里的范世荣等等。

张铁林饰演杨逍(图为《倚天屠龙记》剧照)
不论是形、神、技,皇帝老爷儿的气魄,都深深种在了张铁林身上。其北电的同班同学张丰毅就曾半开玩笑地调侃:“让我看张铁林演戏,得把我绑在椅子上,不然看不下去。”
人红是非多,成名后的张铁林,其英国国籍也一度被观众质疑与诟病。
2008年,距离《还珠》播出整整十年后,张铁林首次在节目里回应了国籍问题:加入英国国籍是“为了中国”,是为争取更多机会,让世界了解中国,弘扬中国的东西。

此番言论立刻成为了群嘲的把柄。时代已经变了,千禧年后的中国,社会上已不再具有以取得外国国籍为成功象征的风气。
皇阿玛那套,行不通了。
“皇帝演多了,霸道”
对张铁林而言,2015年和2016年,是“风流债”接踵而至的两年。
2015年10月,16岁的私生女将张铁林诉上法庭,要求支付其抚养费与留学费用800余万。
最终,法院判决张铁林一次性支付女儿至18岁的抚养费198.4万元,此前坚持以“亲子鉴定”抵赖的张铁林,也不得不在法庭上承认了女儿。

一年后,2016年9月,“张铁林同訾女士争夺孩子抚养权”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
14年前,张铁林与訾晓敏未婚生下了私生子。据訾晓敏称,张铁林不仅从自己这里将儿子抢夺过去,在儿子五岁以后,还百般阻止母子见面。
可以说,张铁林身上狗血淋漓的风流韵事,丝毫不亚于他出演过的角色。
张铁林曾有过一段婚姻,前妻是英国认识的一位波兰女人。1991年中秋节,张铁林与前妻生下了女儿月亮后,婚姻出现裂缝,二人离婚,女儿跟随前妻生活。

张铁林曾带女儿参加真人秀《极速前进》
离异后的张铁林年近40,恰此时,他又在《女巡按》剧组里结识了北电校花、时年23岁的侯俊杰,并和侯俊杰在未婚的情况下生下了女儿。
但对张铁林而言,这似乎并不是什么需要承担责任的事。侯俊杰刚生育完,张铁林在《还珠2》里认识了“回族第一美女”法麦提·雅琦。
彼时还不到20岁的法麦提对亦师亦友的张铁林深怀崇拜之情,但这个率真的小姑娘也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张铁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傲气十足,爱审视人的眼睛能吃人。”
而从《还珠2》剧组离开后,张铁林的确帮法麦提争取到了一些角色,比如《聊斋》里的燕子、《大清药王》里自己的妻子。

《大清药王》剧照
然而,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这二人要谈婚论嫁的时候,张铁林却又百般借口推脱。
法麦提不似侯俊杰那般冲动,她冷静下来想,张铁林其实根本不会和自己结婚。她在《张铁林的婚姻门槛让我望而却步》一文中不客气地评价道:“皇上演多了,霸道!”

侯俊杰就没那么好糊弄了。
一次回到家后,张铁林看到正在给自己带孩子的侯俊杰,开始感到烦闷和麻烦。在一次私人聚会上,张铁林对友人表说:“她(侯俊杰)为什么愿意跟着我呀,还不是为了钱!”
听闻此言后大失所望的侯俊杰,当机立断带着1岁的女儿离开了张铁林。直到14年后,女儿回来要求张铁林为自己支付学费。张铁林起先拒绝承认,坚持要求做亲子鉴定,随后却拒绝将鉴定结果公诸于众。

侯俊杰在《东周列国·春秋篇》饰樊姬
私生女一波未平,私生子风波又起。“铁三角”里的老友王刚也曾在一次综艺节目上忍不住调侃张铁林。
他们两人即兴饰演一对情侣,王刚假装抽泣,张铁林问他:“又怎么了?是房的事儿还是钱的事儿?”
王刚答:“是孩子的事。”

王刚曾当场暗示张铁林私生女事件(图为综艺节目《大魔术师》剧照)
台下立刻哄堂大笑,张铁林却当场青了脸。
从《还珠》到《纪晓岚》,“皇帝专业户”入戏太深,且无意自拔。在2009年南方人物周刊的一次采访里,张铁林把让自己一夜爆红的“皇阿玛”一角形容为“卡通皇帝”:“不务正业,只管后宫琐事,吃喝玩乐全归我。”
他还说:“我做人没什么原则。原则都是人定的,我没有一成不变的原则,也可以说有很多原则。做人应该以诚相待、应该真实……说一大堆也没说清楚,宁可说我做人没原则。”
“戏骨”与“晚节”
逐渐地,张铁林似乎忘了让自己的演艺事业更上一层楼,也再难叫人尊称他一声“老艺术家”了。
不妨追问:究竟什么叫做“老艺术家”?
如今,当人们听到或提起这个称呼的时候,也许脑海里会自然浮现一些关联形容词,比如“德艺双馨”。
“艺”与“德”总是难舍难分,因为创作可以容忍瑕疵,却不可容忍灵魂的污秽。
做普通人容易,虚荣、利欲、精明,无伤大雅,老戏骨也是人。但老艺术家,不能是一般人。
只举一例。一直演配角、但个个深入人心的李雪健老师,年少时踏上演戏之路的初衷是对“如何才能活得有尊严,不被欺负”的困顿。
抱着这份信念摸爬滚打半生后,李雪健终于凭借焦裕禄一角拿到金鸡、百花双料男主,领奖时的李雪健热泪盈眶:“苦与累,都让好人焦裕禄受了,名与利,都让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1990年,李雪健主演电视剧《焦裕禄》,他曾表示,自己虽然演绎过无数的角色,其中最打动他成全他的角色就是焦裕禄(图为《焦裕禄》剧照)
让人心悦诚服的老戏骨们,似乎不少都带着点类似“拙笨”“顽童”的气息,他们让人感受到“赤子之心”。
近年来,“晚节不保”的声音越来越多掷向老演员们。儿子入狱的李双江、欠债不还的蒋大为、索要天价片酬的王千源……曾经被尊称“老艺术家”的人们前赴后继地惹争议。
而诚如文首所说,这些人中大部分的坍塌都发生在短视频里。更具体一点说,是在直播间里。
苦口婆心劝嘎子不要卖酒的潘长江,转头就在直播间里卖起了酒,还是“三无”产品,直播销售额直逼3000万。
被网友扒出比市场价高几十块后,潘长江直接呵斥:“把没付款的给我清出去,别占着茅坑不拉屎!”

“铁林卖字”的两个月前,另一位“老戏骨”刘晓庆也在直播间以2万高价卖字遇冷。
越来越多演艺界的人加入了直播带货的大潮中,背后是电商行业的生猛发展。
但对受众而言,大荧幕和手机里的小屏幕,本身就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载体。当一个演员的身份被从角色上剥离,人们自然下意识地就会去考究和质疑其彼时彼刻的身份,然后推算出行为背后的核心动机。
对比今天所谓的青年偶像,60、70后的公众人物,包括那些曾被尊称为“老艺术家”的人,他们对于互联网舆论生态的理解和态度,饶有意思。

张晨光曾直播卖酒被嘲“晚节不保”,泪洒直播间
吴秀波把情人亲手送进监狱;张纪中发微博指责前妻樊馨蔓“利用媒体炒作”……一旦被曝出黑料,他们多数不做任何道歉和危机公关处理,而是视若罔闻,或用最直接、最僵硬的自我陈述方式,出来辩驳甚至是反咬一口。
今天,舆论生态已经颠覆,顽固且傲慢地活在“否决即真理”的自我认知里,除了徒添笑柄外,还会叫人质疑其是否真正具有资格和能力做好一个公众人物。
无论是以前的“老戏骨”,还是今天的“爱豆”,公众人物的维度多了一项必要的尺量:要放到普遍社会价值维度里接受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