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东莞市慈善会2022年第一次常务理事会召开。会上,市民政局局长、市慈善会会长黎雪琴表示,市慈善会要为东莞在“十四五”新征程、“双万”新起点建设再上新台阶贡献慈善力量。

会议指出,2021年市慈善会总收入20688.09万元(其中资金收入18978.64万元、捐赠物资价值收入1709.45万元),总支出17621.70万元(其中资金支出17312.78万元、捐赠物资价值支出308.92万元)。总支出中,慈善活动支出17423.65万元,为2020年总收入(18262.45万元)的95.41%;年度管理费用支出197.55万元,为2021年总支出的1.12%。
黎雪琴强调,慈善事业是一项温暖、爱心的光彩事业。要坚持党建引领,推进慈善事业向前;要汇聚慈善力量,搭建慈善服务信息平台;要大力弘扬善举,落实慈善惠民宗旨,切实增强特殊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东莞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东莞市慈善会2021年度工作报告及2022年度工作意见(草案)》《东莞市慈善会2021年度财务工作报告(草案)》《东莞市慈善会2022年度慈善资产预算(草案)》。
相关链接
市慈善会2021年工作总结与2022年工作意见
2021年,东莞市慈善会坚持依法行善、依法理财原则,不断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等制度,做好了四方面工作。
坚持党建引领,把握中心服务“慈善大局”。2021年,市慈善会成立独立党支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市慈善会工作开展各环节中,以党建引领慈善事业发展创新,以党建引领凝聚慈善力量。进一步增强会内党员凝聚力,积极组织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建抗疫志愿服务小组支援抗疫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创新募捐方式,整合资源落实“慈善实事”。通过网上募捐渠道,创新发展“慈善+互联网”多元捐赠模式。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暨东莞慈善日”活动募集捐款逾11400.68万元;新冠疫情防控专项募捐活动共募集款物逾458.12万元;“河南省抗洪救灾爱心募捐活动”共募集捐赠款项逾2412.19万元。启动第二届慈善公益项目创投活动,资助多领域慈善公益项目49个,引导慈善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体等社会力量联动发展。
推动服务实践,践行宗旨实现“慈善惠民”。持续打造慈善品牌项目,为慈善事业发展形成重要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如,“民生大莞家”民生微心愿项目(支出2100万元)、居家养老“大配餐”项目(支出434.81万元)、“关爱环卫工疫期送爱心”项目(支出300万元,惠及4万人次)、“海豚计划”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支出123.9万元,救助143人次)、困难家庭老年人适老化改造项目(支出113.52万元)、“东莞慈善·参战退役人员临时救助”项目(支出55万元,救助44人次)、“东莞慈善·玉兰关爱”女性健康项目(支出44.5万元,救助53人次)等。
此外,2021年市慈善会联合各爱心社会组织、企业积极响应,发挥优势,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了贵州铜仁巴宜区中小学“东尼春潮·班级图书角”建设、“林粤社工计划”、德江区及万山区人民医院救护车及车载配套设备购置等慈善帮扶项目逾200个。
凝聚社会共识,丰富形式传播“慈善文化”。参加第九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第三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责任影响力暨公益慈善盛典,与全国各地市交流学习,共同探索慈善事业新发展。通过网络平台、东莞主流媒体积极宣传,全年发出慈善信息逾129篇次,增强慈善活动影响力;以“慈善+邮票文化”为传播媒介,定制“大爱无疆”东莞慈善专题邮册;通过在“中华慈善日”“东莞慈善日”于东莞地标高楼开展灯光秀等方式,扩大慈善影响力,营造人人关心、参与、支持慈善的良好氛围。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也是东莞迈入“双万”城市行列第一年。全市慈善工作将主动担当作为,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党建引领,打造“莞邑慈善”特色品牌。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工作融入组织运行和发展全过程;加强与各先进党组织交流学习,提高党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推进“莞邑慈善”特色品牌建设,助力打造大湾区民生幸福新高地。
二是激发慈善力量,持续提高公益捐赠活力。探索多元的慈善信托模式,鼓励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助力慈善信托遍地开花;巩固发展冠名慈善基金成果,完善现有冠名基金的规范化管理,动员更多爱心企业或个人设立冠名慈善基金;以项目品牌化运作拓宽慈善资源募集渠道,重点以社会困难群众需求为导向品牌化运作慈善公益项目。
三是强化组织建设,扎实提升慈善影响力。扎实推进慈善信息平台建设,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以及慈善服务数据信息化、数据化管理;打造成集普法宣传、慈善理念传播、慈善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素质慈善志愿服务队伍。
2022年,市慈善会将重点实施20个慈善公益项目,如“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居家养老“大配餐”项目、“关爱环卫工”项目、“东莞慈善·临终关怀”试点项目、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项目、“慈善爱心驿站”临时救助项目等,继续关爱社会困难、需要群众,推动我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