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热线|市医保局:今年推行一揽子改革举措,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1.jpg

当前,东莞立足“双万”新起点,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其中,医疗保障是人们实现安居乐业的“关键一环”。东莞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岚今天(2月26日)上午带队做客东莞广播电视台《阳光热线》栏目时表示,今年将进一步推动医保改革攻坚向纵深发展,多措并举提升全市参保人医保待遇水平,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2.jpg

据介绍,2021年自我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参保人用药负担显著减轻,医保服务提质增效,群众待遇稳步提升,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今年将着力探索构建多层次医保体系,通过实施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分类保障工作,进一步拓宽全民医保覆盖范围,积极推动基本医疗保障和商业健康保险紧密衔接、融合发展,健全我市门诊共济保障机制。

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岚:“今年上半年内,将指导承办机构推出我市‘莞家福’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进一步提升我市参保人医保待遇水平,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下半年我们将落实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办法,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同步调整医保个账政策,实现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加高效。”

3.jpg

近年来,市医保局持续推进医疗保障改革,2021年出台多项医保新政。

疫情防控精准保障。落实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费用保障,持续降低常态化防控成本,核酸检测全年3次降价,单人单检均价33元,混合检测每人次仅8元;“体外膜肺支持”等治疗新冠肺炎所需医用耗材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医保待遇稳步提升。实施全省统一的医保药品、诊疗项目、医用耗材“三大目录”。建立国家谈判药“双通道”管理机制,保障218种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在莞落地,满足群众购药需求。落实新门诊特定病种管理办法,保障病种由38个增加至63个。实施新生育保险规定,生育保险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

减负降费成效显著。五批218种药品和四批6种医用耗材带量采购落地东莞,2021年全年为患者减负11.68亿元。持续落实阶段性降费政策,2021年共为企业减负28.71亿元。全市1.12万名困难人员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总救助超过19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金2099.72万元。

基金安全有力维护。上线国家平台智能监管子系统,实现医保费用智能审核、全程监控。严厉打击欺诈骗保,2021年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980家,行政执法立案12宗,依法作出行政处罚4宗,移送公安机关处理20宗。

医保信息化全面加速。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在莞成功上线,截至2021年12月底,通过国家平台结算1742万人次,结算医疗费用95.58亿元。加速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实现扫码支付、扫码认证、线上结算三大应用场景,全市激活人数390.67万,位列全省第3位,激活率达60.2%。

医保服务更加便捷。市镇两级医保中心挂牌成立,医疗待遇核发等28项市级医保窗口业务进驻市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实现“一门集中”“一窗受理”。开通省内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全市88家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结算平台。门特待遇申请进一步简化,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可在就诊医院直接申请。调整社区门诊急诊报销政策,群众夜间就诊医保报销更加便利。

“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已落地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同时,不断扩大集采范围,落实胰岛素、中成药、人工关节、超声刀头等一系列产品的集采工作,引导医疗机构优先选用中选产品,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力争让群众用上更多质优价低的药品和医用耗材,切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林岚说。

(记者 谢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