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有媒体报道称监管部门近期收紧三年期以下养老目标基金的审批,占比超30%的一年持有期产品或将成为历史?
2月28日,证券时报称,为引导养老目标基金回归长期投资本位,监管部门已于近期引导基金公司暂停三年期以下养老目标基金的上报,已经上报的产品也会暂缓审批。
根据证监会官网公开信息,自今年2月以来,已经没有三年持有期以下养老目标基金申报或变更注册的动态。
这意味着一年持有期产品或将在1年内成为历史,养老目标基金市场迎重大变革。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场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一共有160余只,合计规模约1133亿元,其中一年持有期的产品一共有54只,数量占比超30%,5只规模超50亿元。
规范三年期以下养老目标基金市场,符合政府规划的相关逻辑。
目前我国老龄化形势不容乐观,养老问题受到各界关注,对比海外发达经济体,我国的养老目标基金发展潜力巨大。ICI数据显示,美国个人退休账户(IRAs)中共同基金仓位占比常年维持在40%-50%。而在我国目前约25万亿元的庞大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中,养老目标基金规模占比约为0.45%。
根据证监会2018年2月发布的《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养老目标基金以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
而三年期以下尤其是一年养老目标基金产品违背追求基金长期稳健增值的定义,其产品设计矛盾引发在投资客户、投资策略、投资标的、投资要求、业绩评判、管理费用、退出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其结果也偏离政府对其支持构建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定位,在160余只养老目标基金中,有约40只收益为负,近20只基金的近一年最大回撤超10%。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的养老目标基金发展进入快车道,2018年到2021年,其产品成立数量分别为12只、52只、41只、48只,2022年初以来已经有7只产品相继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