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记者从市妇幼保健院获悉,该院昨天收到了一封来自患者家属的感谢信。写信的是来自大朗的何先生,全文不到300字,却用了13个感叹号,正如记者采访何先生时他的回复:“真的无以回报,只能在心里默默感谢!”
何先生的孩子因患一种罕见病,需长期服药,但受疫情影响无法到医院拿药,经和负责孩子随访和诊疗的黄小玲医生联系,院方多部门的协调、配合,次日便顺利送出药品,拿到药品的何先生将这封感谢信递给司机,并嘱咐他,希望向提供帮助的所有人表达这份感谢之情。

孩子只剩2天用药,父亲立马联系医生
记者通过电话采访联系到写感谢信的何先生。他向记者介绍,自己现居住在大朗,因孩子患有一种罕见疾病,日常需要持续用药,当发现药只剩下2天的量,刚开始还有点着急,怕不能按时拿到药,影响孩子身体状况。但他立马联系负责孩子随访和诊疗的黄小玲医生,得知情况后,黄医生先安慰他,缓解其着急情绪,并迅速与医院相关部门领导、同事反映问题,积极解决问题。
“当时黄医生马上告诉我,让我放心等消息,她会第一时间帮我解决药的问题,我就放心多了。”何先生向记者说道。
次日顺利拿到药品,化险为夷,松口气
就在何先生联系黄医生后的第二天,孩子的药品就通过医院驻大朗的司机及时送到他手上。
拿着手中这份药品,何先生说,感觉沉甸甸的,心里特别激动,“真的无以回报,只能在心里默默感谢!”,随后将头一天就写好的感谢信交给司机,希望通过这封感谢信向所有提供帮助的人表达感谢之情。
记者通过电话采访联系到负责孩子随访和诊疗的黄小玲医生,接到记者电话时,她正在进行日常接诊工作,甚至还没来得及查阅这封写给自己的感谢信。
黄小玲向记者介绍,何先生的孩子自出生以来,从确诊到4年多时间的日常随访、定期诊疗一直都是自己在负责,在和孩子及家属相处这么多年的时间里也培养了深厚感情,她说,“看着孩子慢慢长大,心里特别高兴!”
谈到孩子的病情,黄小玲不无担心,“这种罕见病不能停药,一旦发病后果不堪设想,轻则呕吐,重则可能因酸中毒而导致昏睡、昏迷!”
当接到何先生电话,得知孩子用药紧张时,黄小玲马上联系药房、驻大朗司机等相关部门及同事,并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第一时间解决孩子用药问题。
在所有人共同努力下,孩子的用药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终于化险为夷,何先生说自己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感谢医院和社会支持,相信一切会更好
何先生向记者介绍,其实这并非第一次向医院和黄医生求助,去年年底疫情发生时,他也向院方和黄医生求助,和这次一样,孩子的用药第一时间就送到自己手上了。
他说,从刚开始快断药的紧张、焦虑,到马上平静下来解决问题,是医院、黄医生及同事,和所有来自社会关心、支持给了他信心和力量,他相信一切都会更好。
“一直以来累积了太多感激,想表达又不知道如何表达,最后就写了这封感谢信,希望所有提供帮助的人都能接收到自己的感激之情。”何先生再次说道。
感谢信中写道:“感谢妇幼保健院,感谢黄小玲医生及医护人员和车队,谢谢你们!最后向所有在疫情前线的医护人员深深致敬,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