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她”力量⑥| 东莞市人民医院蔡伟英:上“疫”线是光荣,为共同家园出力义不容辞

在参加抗疫的东莞医护中,有这样一位女性代表。她是穿着防护服“逆行”到战疫最前线的勇者,带领着队员走街访巷上门核酸采样;她是与医生共同从“死神”手里抢人的战士,凭着敏锐的医者触觉,救下了一位老人家的性命;她是“东莞好人”“东莞市人民医院抗疫先进个人”。

她就是东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蔡伟英。

接到通知的一刻,心中已演练无数遍

距离大朗新一轮疫情发生已经有12天,连日来,蔡伟英已经参加了多轮大朗镇大规模核酸采样,从未缺席。她回忆,12天前,也就是2月24日晚上,她接到医院紧急通知:她要带队前往发生疫情的大朗镇开展大规模核酸采样,并且在数小时后准时出发。

这是似曾相识的一晚——异常响亮的电话铃声、一浪接一浪的微信消息,作为多次响应命令、领队开展核酸采样的蔡伟英,不用花多少时间,她便马上进入状态,与医院领导联系,立即统筹安排,组织人手。

这是一个电话不停、行程火急的不眠夜。通知应急梯队队员1小时内集中,与采集点负责人联系、明确采集点位置、成员分组、出发时间、当地对接人员等行程节点,通知医院各职能部门备好用餐、洗手服、车辆、物资等资源,甚至是打印队员、组长、司机相关资料,心思密、经验丰的蔡伟英也以最快速度安排上。终于,100名医护人员7点完成集结,8点开始出发,分成11个小组前往大朗开展核酸采样工作。

除了在看不见的幕后统筹,蔡伟英也走上了前线“作战”。为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在大朗,蔡伟英与采样队员们连续作战,过程中,经常要走街访巷,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核酸采样。高效运作下,仅两天就完成100多名老人的采样量。此外,她也挑起重任,深入风险相对高的大朗管控区,带着队员为500多名群众开展核酸上门采样工作。

“能够作为领队,带领队员走上战疫一线,是医院对我的信任和给予我的宝贵机会。作为医务工作者,抗疫是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在国家最需要时候,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我感到十分荣幸。”蔡伟英说。

驻守不易,她成了队员们的“管家”“知心姐姐”

在大朗期间,她每天都要预订好队员的用餐量,准备好应急药品,也经常与医院协调,配送队员的个人物资,安排人手分发队员的个人生活用品、工作服、个人所需药品等,还经常与队员谈话,了解其家庭困难,从而提供协助解决问题,俨然100名队员的“管家”“知心姐姐”。虽然这些功夫下来,她留给自己的休息时间和空间并不多,但她说:“要做好人文关怀,保证团队凝聚力,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正向能量,带好头,真正体现红楼人的精神,有红楼人应有的形象。”

然而,对蔡伟英来说,经过计划、布局的工作还算容易把握的,最具挑战的是处理突发、紧急的事况。她告诉记者,此行驻守大朗的第一天,由于任务紧急,事发突然,许多队员没有准备生活用品。面对物资的缺乏,她首先想到,“要帮队员稳住,联系当地单位,安顿好住宿“。但是,整整100号人,如何安全入住、用餐呢?后来,她用各组组长做代表,安排住宿,分发物资,顺利保障了100名队员的衣食住行。

作为领队,她深知,队员的身心健康是抗疫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此行驻守大朗的)第二天,我们采样团队中一名队员,家里3岁的孩子夜里突发高烧,只有老人在家照顾不便,我了解此情况后,马上联系我院医务科科长和发热门诊的主任,及时帮助孩子就诊,经过救治,第二天孩子病情好转,队员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不过,爱护队员的她也有严格的一面。在采样点开采前,她对队员的个人防护很谨慎,严格监督队员现场规范穿脱防护服,确保防护措施到位;采样过程中,她也会监督队员取样操作是否规范到位,保证样本质量,以及监督队员工作过程中手部卫生是否落实到位。

此外,在连日的核酸采样过程中,蔡伟英也不时遇到群众在排队过程中发生意外状况。“有一次,一名群众突发头晕,脸色苍白,考虑有低血糖的症状,我跟一名队员第一时间扶她到一旁休息,临时找来了温水、巧克力给她。”

截至3月6日,蔡伟英带领队伍已完成大朗常规采样点7轮核酸大规模检测。“个人而言,抗疫工作是对我的磨砺。我每次带领的团队都有100至300人不等,作为领队,不仅要为数百名队员谋全局、把方向,保证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要身体力行抓落实、管具体,时刻监督在一线,筑牢防护安全线。在这过程中,我的思想和格局得到了一定提升。”蔡伟英说。

赴外地协助,途中救下91岁病发老人

近两年来,蔡伟英作为领队,参加过的大规模核酸采样任务不计其数,曾赴从化、中山等地协助进行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

2021年6月,接到医院通知,还来不及告诉家人,蔡伟英便当天带领一支103人的技术尖兵队伍前往广州从化开展核酸采样筛查工作。

在从化的任务结束不久后,2021年7月23日,她再次接到医院的紧急通知,蔡伟英本人再次作为单位领队,带领120名医务人员协助中山市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在此次任务中,蔡伟英最印象深刻的是,当天下午3时许,在中山市沙溪镇星宝广场核酸采样过程,她突然听到核酸采集点对面商场中,有人呼叫“有一名正在逛商场的老人家突然晕倒”。她和一众医护人员来到现场后看到倒地的老人家,经观察、触摸其颈部大动脉判断,无意识,心跳、呼吸骤停,命悬一线。

“出于医者的职业敏感性,我马上呼叫正在休整的谢德文、李婉君、黎笑容、钟汉铭医生,黎秀银、袁瑞仪、钱艮儿护士迅速赶赴现场施救。确认老人病情后,我们8人马上对其轮流进行心肺复苏共同协助抢救,并叫围观的商场工作人员拨打120。”蔡伟英回忆,当时,时间就是生命,他们不断接力,非常紧张。5分钟,10分钟,15分钟……大家轮流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手工清理病人口腔痰液,所有人浑身大汗,但没有人选择放弃。

令她欣慰的是,在连续施救30分钟后,老人的心跳、呼吸终于恢复,那一瞬间,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并在120救护车赶到后,协助老人转运上车送当地医院继续救治。“后来当地工作人员告知,老人家今年已91岁了,幸好有我们及时抢救!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天职,老人得救了,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蔡伟英说。

声音:

疫情当前,除了医务工作者,其实更重要的是团结全社会人士共同努力,守望相助,才可共克时艰。我是一个母亲,我的孩子在外地读书,因为疫情原因,我们两年多没见面了。我相信,不只是我,全世界因疫情相隔的家庭有千千万万个,我们都同样无比牵挂、担忧着孩子。希望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疫情能够早日退散,天下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