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她力量⑥|市疾控中心慢非所副所长钟洁莹:深夜的灯光下显得更有力量

3月6日凌晨2点,市疫情防控流调溯源专班密接组驻大朗工作所在地灯火通明,各小组成员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流调前线发来的各项信息。

在本次东莞本土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以下简称“市疾控中心慢非所”)副所长、市疫情防控流调溯源专班密接组组长钟洁莹不敢有丝毫懈怠,她用手轻轻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抖擞一下精神后,继续在海量信息中找寻蛛丝马迹,生怕错过任何一丝细节。

这样的场景,看似不寻常,却是他们的日常。深夜灯光下的钟洁莹,也显得更有力量。

公卫“老兵”挑起密接管理工作重担

2月24日晚,近一个月都忙于疫情防控的钟洁莹,终于有难得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她心想:“终于可以休息了!”

但这最简单的愿望,却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碎。电话那头传来熟悉而严肃的声音:“大朗,赶快集合!”

疫情防控警报再次拉响。这天,距离钟洁莹和同事们处置完石碣镇疫情仅仅过了一天。疫情就是命令,钟洁莹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和装备,又启程了。

“每当疫情来临,流调人员都是最忙碌的一群人。”钟洁莹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市里迅速成立疫情防控流调溯源专班,分成综合协调及信息组、流调组、密接组、消杀组等,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各司其职。

作为一名公卫战线的“老兵”,钟洁莹挑起了密接组组长这副重担。“随着流调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风险人群被找到并进行有效隔离管控后,我发现在来的路上低估它了。”钟洁莹说。

做好密接管理工作不容易

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与管理,是有效控制疫情扩散与蔓延的一个重要环节。

钟洁莹告诉记者,简单来讲,流调是发现涉疫的风险人群,密接管理是切断传播途径,二者相辅相成、环环相扣,让发现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触者等风险人群尽快得到管控,尽一切努力降低疫情扩散的风险。

“然而,做好密接管理工作远远没有想象中的容易。”钟洁莹说,一方面,在整个流调溯源工作中,密接管理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既要与前方的流调队员紧密配合确保第一时间推送管控信息,也要与属地做好沟通,让人员管理流畅高效。另一方面,密接管理工作是疫情防控重要的中转站,既处理本土疫情的密接信息,也要把外市病例和我市相关的信息认真比对,因此一天24小时随时响应、随时加入战斗,一刻也不能停,“尤其面对外市推送过来的信息,密接组就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让群众诉求有门感到温暖

“更大的挑战不在于如何运作,而在于与群众的沟通。”钟洁莹说,对于个人而言,一旦被判定为密接或次密接就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工作和生活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一开始总免不了有不理解、不接受、不配合的情况。

这时候,女性耐心和温柔的特质和优势就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同事们都说我平时大大咧咧的,但遇到群众的电话,声音瞬间温柔,就像变了个人。”钟洁莹笑着说,因为面对的都是被列为疫情管控对象的群众,只要他们有诉求,都会主动解决,让群众诉求有门,最大程度地舒缓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密接管理工作不是冰冷的数字或文字,而是有温度和情感的管理。

多次参与疫情处置的密接管理工作,让钟洁莹感触最深的是:我们的市民朋友是可爱的、有情的,在疫情面前,只要为群众着想,耐心沟通,大部分密接管理对象都愿意“舍小家顾大家”,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大局,“这说明我们东莞的每个人都有很强的家园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因疫情防控夫妻俩“分分合合”

今天(8日),是本轮大朗发生疫情的第13天,也是钟洁莹和同事们连续奋战的第13天。目前,东莞本轮本土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阶段,他们不敢也不能有丝毫懈怠。

然而,对钟洁莹来说,这样的工作状态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1月31日,是我国农历牛年除夕,准备团圆过年的钟洁莹突然接到通知:“凤岗出现本土疫情,市流调溯源专班密接组即刻启动”。

同为流调队员的丈夫也接到集中出发的通知,两人即刻告别家人,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虽然夫妻两人都在凤岗,但由于岗位不同,时间相互颠倒,基本碰不上面,只能在为数不多的时间里,通过微信简单问一句:“吃了吗?”,相互鼓励“要照顾好自己!”

此外,由于密接管理工作的延续性,钟洁莹每次撤离时间都比流调队员晚,因此当2月10日准备撤离凤岗回家团聚时,塘厦疫情又来了。于是,钟洁莹转战塘厦,错过了与丈夫的“元夕”之约。

虽然与丈夫“分分合合”,不过,钟洁莹却明白有着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她和丈夫共同作战。“面对狡猾的病毒,挺身而出,是我的职责、使命和神圣事业,这将使我无愧于报考大学时填写的预防医学第一志愿,更无愧于家人的支持和鼓励。”钟洁莹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