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腾讯的底在哪里?

 记者 | 曹立CL

  在失守400港元整数关口后,腾讯控股(0700.HK)市盈率(TTM)降至16倍,接近10年历史最低。以2021年2月18日达到最高点775.5港元(不复权)计算,腾讯股价已经腰斩。

  股价下跌吸引包括段永平在内的大批投资者入场抄底,然而目前看,都难逃被套的命运。

  数据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腾讯是否到了抄底时刻?想要得到问题的答案,投资者应该先厘清腾讯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风险。

  游戏版号的烦恼

  游戏版号暂停发放是困扰腾讯的短期风险之一。

  按照规定,所有的网络游戏须完成版号申领,才能开放国内用户充值付费,游戏版号暂停发放无疑会影响各家游戏公司推出新游戏的进度。

  此轮游戏版号发放暂停始于2021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在7月22日公布了7月国产网络游戏出版审批名单后,至今尚未发放新的国内游戏版号。

  2018年也曾出现过游戏版号停发的情况。2018年3月29日,原广电总局发布《游戏申报审批重要事项通知》,表示因机构改革,将影响游戏审批工作进度。2018年12月21日,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冯士新宣布版号恢复发放,中间历时9个月。

  2021年和2018年两轮游戏版号暂停发放,都是在游戏行业加强监管的背景下,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始终是监管重点。

  2018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宣布将实施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2021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中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

  这两轮的游戏版号暂停发放都对腾讯业绩产生了影响,2018年正值腾讯推出绝地求生手游版(后改名为和平精英),没有获得版号的绝地求生意味着在2018年无法贡献收入。2021年的影响更加长远,腾讯控股在三季报中提到,监管实施后的9月,未成年人在本土市场游戏市场的时长占比从上年同期的6.4%下降到0.7%,流水占比从上年同期的4.8%下滑至1.1%。

  目前游戏版号恢复发放未有具体时间,腾讯的风险主要有两点,一是国内部分长期没有新游戏的拉动,游戏收入增长大概率趋于停滞;二是未来游戏版号恢复发放时是否会附带更加严格的措施,也是重要的考量。

  巨量对外投资的“反身性”

  投资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是腾讯短期面临的另一个风险,腾讯称得上是一家超级VC投资机构。

  腾讯的资产负债表中,有大量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投资。根据腾讯2021年三季报,涉及股权投资的项目包括于联营公司的投资、于合营公司的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这四项投资合计为8141亿元,以二级市场和股权市场投资项目为主,占总资产和净资产的比例分别为51.9%、87.4%。

  此前受到“双减”政策影响的互联网教育股权项目如猿辅导等,是否计提减值尚未披露。二级市场上,腾讯投资的拼多多、美团、哔哩哔哩等互联网公司今年以来(截至2022年3月7日)股价跌幅分别为29.2%、35.1%和45.1%。

  目前互联网公司的集体下跌使得腾讯极有可能陷入“反身性”循环中,即腾讯所投上市公司股价下跌导致腾讯股价下跌,而腾讯作为整个互联网行业估值锚点,下跌也将压缩其他互联网公司估值。

  腾讯该交多少税?

  腾讯中期的风险是可能的税率调整。

  阿里巴巴此前在2022财年第一季度的在电话会议上向投资者表示,公司部分业务将不再被视为重点软件企业,进而不再享受10%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将给公司带来数以10亿计的成本增加。

  腾讯CFO罗硕瀚在2021年8月谈及优惠税率问题时表示,随着重点软件企业的税率细化越来越完善,总体退税水平一直在下降。

  2020年,腾讯交纳所得税为199亿元,实际税率为11%,这一比例低于阿里巴巴,与华为相当。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较低税率是为了鼓励科技创新,腾讯2020年的研发费用是389.7亿元,远低于华为的1418.9亿元,且研发费用中包含大量游戏研发费用,与此同时,腾讯和华为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和15.9%。在此情况下,其实际税率依然和华为相当,对其他技术研发型企业有失公平。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界面新闻研究部

  摩根士丹利的股票分析师Gary Yu此前指出,假设腾讯实际税率上升到15%,预计股价将受到6%的负面影响。

  此外,数字税对腾讯的潜在影响也不可忽视。数字税起源于欧盟和英国对于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征税,征税目标是互联网企业的毛收入,欧盟和英国的税率分别定为3%和2%。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此前在参加访谈节目时表示,“数字税离中国越来越近了”。

  长期增长率中枢下调

  腾讯的长期增长率在反垄断背景下会下降到多少,这是悬在公司头上的最大疑问。

  过去5年,腾讯净利润复合增速超过40%,因此其市盈率中枢维持在了40倍左右。但长期看,腾讯的净利润保持40%增速几乎是不可能。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腾讯对流量的垄断可能被打破。近到抖音、淘宝等无法在微信分享链接,远到罗永浩推出的聊天宝不到一天就被封杀,无一不是腾讯垄断之下的结果。未来,腾讯势必要在这方面做出妥协,允许这些APP在微信的眼皮底下生长,分走一部分流量。

  第二,对外投资进度放缓。过去腾讯的净利润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投资收益,并且在投资过程中也形成了腾讯系企业,在反垄断的背景下,腾讯恐怕不得不有所顾忌。

  第三,整合资源困难。腾讯的赛马机制不仅局限于内部,在投资方面也有这种倾向。这家公司过去的做法就是等投资的外部赛马们跑出来后,通过资本运作,减少赛马之间的竞争,甚至合并成一匹更加健壮的赛马。比如腾讯之前试图合并虎牙和斗鱼,但最后被市场监管总局叫停。

  第四,在“三次分配”的号召之下,腾讯未来需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需要做更多社会价值的累活,苦活,而不能只做利润厚的业务。

  考虑到以上原因,腾讯未来的长期增长率大概率会下降,这种降速本身就是对估值的最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