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负责大朗抗疫一线的后勤保障工作,张海琼多了几分从容淡定,送餐安排、住宿安排等事务在她的带领下,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她说,这两年是她成长最快的两年,一次次的一线抗疫,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在危难时刻我们能发光发热,我愿意去做‘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电话的那端,正在抗疫一线的大朗公安分局指挥中心科技中队中队长张海琼坚定地说道。

直面挫折:擦干眼泪想办法
从有记忆起,张海琼的脑海中就融入了不少公安元素,大家庭里大部分亲人都在政法战线上工作,尤其是她的舅舅、表哥、表姐全都在公安系统。这样的家庭氛围,也让她从小就对那身藏蓝制服特别向往。
“每次看到身着制服的警察巡逻,看到电视里除暴安良的场景,恨不得自己快快长大,也许是儿时的天真单纯,从来就没想过,穿起这身藏蓝警服,是如此不易。”今年是张海琼参警的第16个年头,16年来她曾经多次想过放弃,但每次看着警服、看着警车,心中又会变得坚定起来。
“你会觉得很光荣,对,就是小时候的那种热血澎湃的感觉。”张海琼说。
不过,这两年,张海琼再也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尤其是经过数字抗疫一线的磨砺后,她变得更加坚定,纵使面对艰巨的挑战和难受的挫折,她也未曾想过后退,擦干委屈的眼泪,她又会笑着直面那些挑战和挫折。
去年“12•13”战“疫”打响后,张海琼临危受命,勇敢地担起了大朗抗疫一线的后勤工作。
“这是我首次担起这么重的担子,之前没有过后勤保障方面的经验,心里确实有着不小的压力,我只能一边实践一边积累,谨小慎微地安排各种后勤保障,但还是出现了一些瑕疵。”“12•13”疫情阻击战正式打响后的第二天,由于没有将送餐流程规划完善,当天中午部分一线工作人员的午餐,比往常迟了90分钟,张海琼接到了不少质问电话。
“早上6点起就在忙着安排了,接到这么多的质问电话,当时委屈地躲在角落哭泣,但冷静下来一想,大家谁不是一直在一线忙碌呢?这么冷的天气下,因为我的工作不到位,还让战友们饿了一个多小时,如果是我,我也会打电话质问负责人的。”一番换位思考后,张海琼擦干了眼泪,回到电脑前,打开了一个文档,认真梳理着配送流程中的不足,同时向前辈们请教,最终制定出了一套科学的配送方案。
这是数次抗疫里,张海琼最难忘的一个故事,在这里,她学会了冷静与思考,懂得了在特殊时期面对困难要怎么去处置。

初心不改:如今依旧热血澎湃
抗疫很艰苦、很危险,但越是在危难时刻,张海琼和同事们就越能感受到警察职业的价值。“这些都是身边的群众告诉我们的。”张海琼笑着说。
2021年12月21日晚上,气温骤降,张海琼的心里愈发着急。“大家来的时候,基本都没想到气温变化如此之快,不少前来支援的同事们穿得都很薄,心里能不急吗?”
但是,半夜三更,上哪找这么多御寒物资?正当张海琼忙着想办法时,她的微信响了,来信息的人,是她曾经帮助过的个体户。
“张警官,天气冷了,我今天准备了3000个‘暖宝宝’等下给你们送过来哈!”
看到信息后,张海琼拿着手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时,她明白,她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其实,这样的事情很多,比如一些酒店还会在深夜专门为一线人员熬制姜茶御寒;又比如晚上执勤时,张海琼也会遇到群众给她们送汤圆等。张海琼怎么也想不到,这些在平常看似不起眼的小举动,在特殊的时期,竟是让人如此热血澎湃。
虽然目前仍在紧张抗疫中,但张海琼接受采访时却并未谈及太多感受,反而是话锋一转,谈及了接下来的打算和规划。
“这次抗疫结束后,先去考信息技术高级工程师,提升专业能力,为分局信息化发展尽一份力;之后再找个假期,陪父母去趟新疆散散心,2018年我就答应了他们,希望今年能兑现;对了,还有分局反诈的警示片,回去后,一定要尽快和同事们一起制作出来……”张海琼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