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展风采 巾帼绽芳华——致敬逆行“疫线”的娘子军

她们是在平凡岗位上散发着光彩的一群人,她们不仅温柔慈爱,而且勇敢坚强。

在生活中,她们是妻子、是母亲、是女儿。在工作中,在抗疫一线,她们是逆行的娘子军,不仅经验丰富,更是充满热忱。她们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坚韧,在疫情防控安全线上发挥着自己不可或缺的作用。这里,就请跟着记者的笔触,一起来了解她们中的佼佼者——余桂连、彭登、郭成梅、黄红梅、谢小英的故事。

■余桂连 长安供图

余桂连

9进隔离点 咬牙坚守在一线

“作为隔离酒店的现场负责人,身上担子重是必然的,工作中不能有情绪,要带头做好防疫工作!”余桂连说。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她9次进驻隔离点,每次少则14天多则54天。虽然工作辛苦,但她带着所有组员齐心协力,以保护隔离人员健康为己任,用真诚服务温暖了每一位隔离人员的心。

今年大年初七,40岁的余桂连又接到了组建新隔离点的攻坚任务,虽然时值春节假期,但作为长安镇上沙第一社区卫生服务站副站长的她,毫不犹豫再次主动担起责任,立即前往隔离点,对酒店结构、通道进行查看和规划。2月21日一大早,余桂连在到达隔离点后,马上集合医护人员,在熟悉人员原岗位的基础上,再结合各自特长对大家进行分组,并梳理出任务清单,做到任务到人、职责到肩。

当天16时左右,陆续开始有隔离人员到达,由于此次隔离点情况有些特殊,大家都格外用心地忙碌着,直至当天23时,才完成134人的入住登记办理等事项。

2月25日0:47,余桂连在朋友圈动态发送了一条动态“我想睡一会觉,可以吗”。据了解,从2月21日收驻隔离人员开始,一直到25日,余桂连和同事们一直处于长时间高压工作状态,特别是作为负责人,要安排采样送市疾控复核、配合流调资料整理、书写隔离人员报告等,那几天,她几乎没有合过眼,累到了极点。“在极度疲惫的高压工作状态下,我只能用这样一种方式,让内心得到一小会儿的释放,让自己继续坚持下去。”余桂连说。

在隔离点,余桂连和同事每天都要逐个房间对隔离人员进行健康随访、测量体温、核酸采样、心理疏导,以及清理医疗垃圾等。看似简单的工作,过程却相当劳心费力,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还没跑几趟,她们都已大汗淋漓。每日查房,她们都会询问并记录隔离人员的情况和需要的药品、物品,帮助协调解决问题。

“有时候做着做着就情不自禁流眼泪,负责人的担子实在太重了,不能有情绪,工作要协调好,电话不停响,信息又回复不过来,有时内心几近崩溃,表面还要故作坚强。”每一次,余桂连都是咬着牙在坚持,因为团队需要她带领,要她做表率,这样团队才能一直走下去。

谈到9次进驻隔离点,余桂连表示,一边是对工作的尽职尽责,而另一边是对家人的满心亏欠。对于进驻隔离点工作,家人都给予了无限的支持,但在读幼儿园小班的小儿子对此还是难以理解。每次接到进驻隔离点的任务后,余桂连只能在清晨,趁小儿子还没睡醒时偷偷溜走,否则面对的只有“妈妈不要去隔离点、妈妈不要我了”的哭喊。每次进驻隔离点,她都不敢和孩子视频聊天,怕再次引起孩子的情绪波动,想念孩子时,也只能翻看照片以解思念之苦。

“内心必须要很强大、很能抗压、很能吃苦才能坚持下去!”3月7日,入驻隔离点的100余人在完成14天隔离后,顺利解除隔离平安回到所在地的市区。对于余桂连及同事们来说并不能休假,因为她们知道,因应疫情防控的需要,接下来她们仍将做足准备,迎接新的任务和挑战。

■彭登 长安供图

彭登

工作“急先锋” 团队的“定海神针”

3月6日晚,长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彭登在微信朋友圈更新了一条动态消息,纪念自己的生日。这也是她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度过的第三个生日。

隔离点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沿阵地,彭登和她的同事们是这个战场上的“急先锋”。当新冠肺炎疫情初现时,彭登便受命紧急组建隔离酒店驻点医护专班,成为长安镇首批进驻隔离点的医护人员之一。

“当时,对如何开展隔离点的工作大家都没有经验,只能慢慢摸索。”彭登回忆,对未知病毒的恐惧、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加上隔离人员对防疫措施的不理解和抗拒,都一度让驻点医护团队身心俱疲。

那是一段忙乱而艰难的日子。她和团队努力安抚情绪崩溃的隔离人员,拦住要强行冲出隔离点回家的中年夫妻,对她们进行一遍遍地解释和劝导。那时彭登几乎每天工作都超过15小时,她一面给大家打气鼓劲,一面争分夺秒制定措施、补充物资,连吃饭都顾不上。疫情初期,工作遇到最难的事就是防护服、N95口罩等物资紧缺,为了节省一套防护装备,她和同事经常12小时才换一次班。

欣慰的是,除了委屈和疲惫,也有暖心时刻。“我们收到了很多隔离人员留下的感谢信和纸条,有长的也有短的,写的话语让人非常感动。”彭登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她见证着隔离点防疫工作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各项措施落实也越发驾轻就熟。

如今,这位“老将”经常奔波在长安镇各个集中隔离观察点,协助开展筹备工作,从指导隔离点“三区两通道”的改造、准备防控物资,到梳理驻点专班工作流程,协调对接公安、环保、城管等多部门,桩桩件件事无巨细。3月2日,彭登带着新组建的医护团队进驻到长安镇新设的一处隔离点,她将指导驻点医护开展健康监测、院感防控、核酸采样等工作,陪伴驻点专班熬过“磨合期”。驻点的年轻医护都把她视作“定海神针”:“只要有登姐在,就很安心。”

■黄红梅 通讯员 何伟琪 摄

黄红梅

坚守防疫一线 三年没回家过年

黄红梅是长安医院发热门诊的一名护士,从事护理工作已有24年,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疫情发生后,她已经三年没回家过年了,每一年都坚守在防疫一线,家人的支持让她充满干劲。“家里人给我很大的支持,经常提醒我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能帮助更多的人,让我安心地工作,家里的事情不用我管。”黄红梅说。

发热门诊是阻止疫情蔓延的前沿哨点,各项工作忙碌且多变,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但黄红梅心里从不觉得苦和累。“在抗疫过程中,一线人员做事都很有冲劲,大家团结一致才能抗击疫情,才能胜利。”黄红梅说。

长安医院发热门诊组长张天晓告诉记者,黄红梅在工作上非常认真,任劳任怨。“只要有工作,或是有疫情防控任务,她总是冲在第一线,不管是正在吃饭还是在休息,有任务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回科室。”

■郭成梅 通讯员 何伟琪 摄

郭成梅

事无巨细 亲力亲为

郭成梅于2009年入职长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今已经走过第13个年头,目前是沙头第四社区卫生服务站副站长,平时要协助站长完成站内各项工作,包括诊疗服务和十四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比如慢病管理、老年体检、家医签约、产后访视等。同时,她也需要负责实施站点的科学管理、护理质量的监督。对待工作,郭成梅充满热忱,恪尽职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郭成梅被任命为长安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队长,一直驻守在集中医学观察点进行健康监测工作。近一年,她主要负责集中医学观察点的管理,工作安排、隔离酒店的筹备、“三区两通道”的规划、物资筹备等。

在防疫工作中,郭成梅全面统筹,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提起她时,同事们都是称赞连连。霄边第一社区卫生服务站副主任护师钟署娥从2021年6月份开始和郭成梅一起坚守在抗疫一线,“她很有奉献精神,所有的工作她会有担当,对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她都会走到最前面。”钟署娥这样评价郭成梅。

防疫工作时间长、任务重,郭成梅全身心投入其中,陪伴家人的时间可以说少之又少。最让她愧疚的是父亲离世时,无法回家陪伴母亲。“问过妈妈,‘我不能回去,怪不怪我们’,妈妈是农村老太太,很淳朴,只说‘把你的本职工作做好,我在家里,你不用担心’,所以我挺感谢我妈妈。”

■谢小英(图右) 通讯员 姚礼文 摄

谢小英

关键时刻 “站得出来”“豁得出去”

谢小英是长安公安分局厦岗派出所厦岗警务室的一名女社区民警,她既要负责警区警务工作,又要负责厦岗所疫情防控工作。

春节期间,打电话成了谢小英的主要工作。她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成百上千个涉疫人员的电话号码,通常一打就是一天,最多的时候是从上午8时打到第二天早上10时,对涉风险人员始终做到第一时间核实、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反馈,尽职尽责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

据介绍,谢小英管辖的片区有30多栋出租屋,1000多家工厂和企业,1万多人口。在完成防疫工作的同时,谢小英还抽时间回网格开展日常工作,上门走访,化解矛盾,强化场所管控,深入娱乐场所、工厂企业、学校银行等地开展治安管理和防疫宣传等社区工作,引导辖区群众落实防疫措施、共同抗疫。

辖区一超市老板巫学财称赞谢小英很温暖很亲切,“她经常来我们这开展防疫宣传,提醒我们不要聚众,佩戴好口罩。”

谢小英的丈夫也是一名民警,但在外地工作,因为疫情,已经快半年没回家,家中还有一个一岁多的女儿,平时都由妈妈照应着。作为女儿和母亲,她心里充满着亏欠。有一次,妈妈和女儿都在发烧,需要她带着去医院就医,但当时有任务在身,她只能忍着眼泪,跟妈妈解释,希望妈妈理解。任务完成已是次日凌晨,她才带着她们去医院做检查,“那个时候,女儿已经发烧到39℃多了,其实内心还是觉得挺亏欠她们。”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谢小英没有向组织诉过困难、提过要求,始终秉承一名党员的使命感,走在前、作表率,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来”,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厦岗派出所指导员叶柏良表示,谢小英只是公安队伍的一个缩影,“我们的队伍还有很多女警和小英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为一方的安宁贡献力量,绽放出最美的芳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