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对企业分类管理 推动安全有序生产

连日来,大朗镇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一企一策”“一厂一案”,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指导企业在严格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安全有序开展生产,确保防疫和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企业忙生产赶订单

在东莞市顺合丰电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熟练地操作着设备,往日熟悉的机器声又回来了。而在一楼空地,医护人员正在为企业员工开展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员工们分批次快速、有序完成核酸采样后,便返回工作岗位,整个过程在几分钟内便可完成。据了解,为严格做好企业的防疫工作,社区在较大规模的企业内设立核酸采样点,最大限度减少员工流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很感谢村委会跟政府一直以来对企业的帮助和支持。”东莞市顺合丰电业有限公司厂长叶浩治说,每次做大规模核酸的时候,村委会都安排医务人员、工作人员到企业里面,帮忙为员工做核酸,员工在做完核酸后,立刻可以回到生产车间。

东莞市爱培科电子有限公司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车间内各条生产线内工人们严格佩戴口罩,手中熟练地操作着设备,忙碌不停。据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生产已经在有序恢复中,人员也已经到位一半左右,目前正在全力以赴赶制订单,争取在一周之内恢复到正常的生产状态。东莞市爱培科电子有限公司人事经理刘沐介绍,该企业订单总体上已经排到4月份。

大朗镇是“中国羊毛衫名镇”,毛织产业是大朗富民强镇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拥有毛织企业2万多家,涉及的从业人口达到20多万人。疫情防控期间,该镇毛织企业生产情况如何?记者走访东莞市新宏丰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都规范佩戴着口罩有条不紊地在各自岗位上赶制着订单。一件件产品在生产线有序排开,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昭示着春天的到来。隆隆的机器声如同美妙的音乐,为企业的生产运营谱写新的乐章。

■工人们全程佩戴口罩,间隔一米排队,扫码登记,有序进厂记者 郑家雄 摄

分类管理做好防疫

由于仍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期,大朗镇内各企业仍严格执行封闭管理,做到厂外员工不入厂内,厂内外人员不交集,坚持“三点一线”的管理模式,同时严格落实公共区域一天多次消杀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刘沐介绍,爱培科电子对人员的进出进行严格管控,在工业园外的所有人禁止进入园区内。员工平时生产跟生活都要佩戴好口罩,同时落实消毒、扫码等措施,如果有些员工不舒服,公司都会有相应的应急措施。刘沐说,通过把防疫工作做好,公司在各个环节更到位,让生产可以更加有序顺畅进行。

新宏丰服饰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防疫工作方案,集中力量严防死守,确保防疫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公司规定,每个员工进厂的时候要戴好口罩,测量体温,扫场所码,查验核酸码48小时,然后进行消毒,才可以进厂区。”该公司经理卢仲华说,员工进入厂区后,不能离开工厂,工作、就餐、宿舍三点一线,进行完全闭环管理,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大朗镇相关部门、村(社区)对企业“一企一策,一厂一案”,进行分类管理,实现精准疫情防控,积极督促企业做好疫情防控。据了解,大朗毛织管委会积极发挥职能,通过落实“一企一策”“一厂一案”,加强指导和服务,协助该镇防范区广大毛织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推动企业安全有序生产经营,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井头社区居委会委员叶沛杨介绍,社区就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争取用最小的代价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最大化,分类管理企业,如果企业达到疫情防控的标准,就让企业恢复比较正常生产经营,还没到达疫情防控标准的,就帮助企业做好整改,争取最快实现生产经营。

多项举措纾困解难

当前,东莞税务部门升级“莞税稳企十条”,针对企业尤其是涉疫地区企业的实际需求,强化要素保障,有效稳产保供。大朗综合采取优服务、助融资、降税费等多项措施,多措并举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正常运转、提振信心、稳定预期。

大朗毛织管委会工作人员钟金法介绍,除了引导毛织企业做好防疫和生产工作外,毛织管委会还在积极通过各项措施和渠道,帮助企业开拓好市场、稳住订单,例如提供补贴、融资等资金扶持,以及组织一些企业外出参加重要展会。

疫情发生后,广东民飞机电有限公司资金周转面临较大压力。正当公司为维持经营生产苦恼时,“莞税稳企十条”升级,特别是提升退税办理速度,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空间。广东民飞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晓飞介绍,“公司2月刚刚退税,如果加上资金及时回笼,对民飞以及其上游供应链恢复经营,都产生了很大的帮助,解决了暂时的经济压力。”大朗税务分局税源管理二股副股长陈仲余介绍,“措施升级之后,我们在办税服务还有退税方面都做了进一步提升,比如一些退税,若是符合条件,可以做到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退税到账的。”

同样位于犀牛陂村的东莞市杜氏诚发精密有限公司资金周转压力也加大。该公司业务总监方兴红说:“疫情发生以来,大朗税务分局税收服务专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了解我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并‘一对一’辅导我们公司申报缓缴政策,不用提交资料,在电子税务局申报,申报的时候即可享受,近四个月,公司享受到了35万元的税费缓缴,盘活了资金,解了燃眉之急,也使我们对战胜疫情更有信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