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抗疫|东莞中医药防治新冠显奇效,小小银针大显神威!

3月22日下午,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首批19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完成7天集中健康监测返回社区家庭。这是东莞市“0224”疫情发生以来首批治愈后归家的患者。

 

中医在新冠肺炎的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东莞市早已成立市级中医药防治专班。疫情发生后,东莞市中医药系统主动担当,15名中医专家驻点、中西医“双主任”查房制度、毫火针特色疗法显奇效、推广学习八段锦……一系列“组合拳”,让中医药牢牢筑起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有力屏障,守护了人民健康。

辨证施治,多种传统中医治疗手段显疗效


 

2月24日,疫情又一次让东莞的中医药人员吹响了“集结号”。

 

中医有着治未病预防保健体系的特色优势!面对疫情,东莞迅速落实“四方责任”,构建中医药抗击新冠疫情三道防线——防感染、防转化、防复阳,确保中医药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疫情的防治之中。

 

市中医药防治专班派驻15名中医专家驻点市九院通过指导市九院建立中西医“双主任”查房制度、组织省市级中医专家进行会诊,充分满足和保证中医医疗救治工作的需要。

 

图片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副院长阮永队是市九院医疗救治中医组组长。他根据此次疫情的特点,制定了“温阳解表、散寒除湿、解毒化饮”的治法,效果明显。

 

“很多发热患者一剂药后热可退,且发热不会反复;胸部CT提示肺炎(渗出)者,患者服药后咳嗽明显减轻。”中医陈红梅说。临床上研究制订“一人一策”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第一时间用上中药,提高临床救治效果,推进中医治疗同质化、规范化。目前,市九院累计已使用中药方剂4213剂。

 

图片

 

来自东莞市中医院的欧健钊负责另外三个病区的中医组,除了给予中医药治疗外,他还组织在病区开展中药泡脚治疗;床边教患儿家长予患儿进行小儿捏脊、摩腹、拍背、揉按特定穴位,以增加患儿的抵抗能力,加速恢复;宣教呼吸操、八段锦等。

 

,时长00:17

“此次疫情中医治疗除用汤药治疗外,结合多种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并驾齐驱,其疗效也是立竿见影。症状缓解快、舒适感高,核酸转阴也较快。接受中医外治法人数累计903人次。”欧健钊高兴地说。

 

图片

简便验廉,蕴含中医智慧的保健方法得到普及



 

中医传统特色疗法,凝集着千百年来民间经验与智慧,在现代高新科技中显得格外朴素。可正是这些最简单便捷的方法,在这次新冠疫情防治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3月18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印发,比起旧版,新的方案增加了针灸治疗方法,让中医药传统技艺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加了针灸治疗方法,让中医药传统技艺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图片

图片

 

事实上,东莞有一种神奇的“毫火针”疗法,早已在新冠肺炎治疗过程中显神效。

 

作为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论坛上签署的合作项目,毫火针已被列入东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项目库(2018-2020 年第一批),并编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政策汇编(一)》。毫火针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具有独特的治疗技艺和心得。

 

图片

 

在市九院的康复病区,来自虎门中医院的中医师李洁针对康复期患者尤其是复阳患者针药并举,积极应用毫火针疗法,助力患者早日康复,提升病患免疫力和抗病力,调节身体机能,恢复元气。如今,20多例康复期患者在她的“妙手银针”下,加快了体内病毒消除。

未病先治,构建起坚固的中医药防疫屏障


 

图片

 

结合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理论,以“点开药到”为目标,东莞市为集中隔离的密接人群第一时间提供中医药预防干预,确保中药“应服尽服”“能服尽服”。

 

全市还将中医药预防延伸到封控社区及一线重点岗位人群,确保有需求的居家隔离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愿服尽服”。

 

图片

 

同时,东莞市组建了预防新冠肺炎中医治未病宣教专班,按照中医治未病理论,推荐适合当下时令的药食同源、中药预防方案以及一系列适合大众的生活方式、汤膳茶饮建议等,以固本纠偏、防病强身,供大众结合实际选用。

 

2月24日至今,全市已提供预防调养方277788剂。通过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东莞构筑起坚固的“中医药防疫屏障”,为抗击疫情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