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调小组办公室的灯光彻夜通明,广园快速路口工作人员值守废寝忘食,夜幕降临时网格员仍在逐户敲门摸排,强对流天气下群众冒着风雨出门参与核酸检测……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中堂镇人民的心,也淬炼着这座城市共克时艰的强大韧劲。
自3月22日通报一例阳性个案以来,市、镇两级科学部署,中堂快速反应,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因势而动打好“主动仗”。上下合力者胜,同舟共济者赢。面对疫情大考,中堂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全力以赴守好东莞“北大门”,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科学研判▶▶
分秒必争跑在病毒前面
3月22日凌晨1时许,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忙碌了一天刚睡下不久的罗柳金接到了中堂镇出现一阳性个案的消息。作为中堂镇疾控中心疾控办副主任,罗柳金神经马上绷紧,马上起床边收拾自己的物品,边逐一打电话叫醒队员们——所有人以最快速度带好物资到镇社卫中心集合。
凌晨2时,同样接到通知的中堂镇领导班子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已在30分钟内到达涉疫现场。中堂镇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完成对涉疫产业园的管控,防止人员进出,并迅速对园区内141人进行核酸采样和转运隔离。
凌晨4时,全镇所有部门单位工作人员都接到了立即返岗的通知;5时,潢涌村各核酸检测采样点已在披星戴月地紧急布置中;清晨7时,所有人员到岗完毕并投入各项战疫工作。早上9时,潢涌村启动区域核酸检测。
此时,在专题研究会上,市、镇两级领导及相关专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科学研判,迅速划分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范围,把管控区按照封控区要求进行管理,将疫情尽可能控制在管控区0.5平方公里范围内,把风险降到最低。
划分“三区”后,如何摸排清楚人员底数、尤其是管控区内人员情况,考验着中堂的统筹协调与应急处置能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中堂镇从各部门单位紧急调配582人充实到13个工作组、专班和潢涌村,尽最大努力做细做实每项工作。其中,将转运隔离专班增加至21人,组织700人次的队伍启动三轮扫楼行动,为管控区内两千多人建立详细人员台账,并出动34支机动队伍合计近2000名工作人员开展核酸检测扫楼宣传工作。
“按照市、镇部署要求,我们全体队伍下沉各村社区,利用人熟、地熟、环境熟的优势进行地毯式摸排和拉网式查漏。”据中堂网格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网格管理员除了白天走街串巷劝导群众应检尽检外,还多次在夜间深入企业、出租屋、商铺,挨家挨户核实居住人员信息,核查健康码、核酸检测等情况。同时,组建多个联系服务群众微信群,以便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和通知群众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对于罗柳金和8位流调组成员而言,“白+黑”的工作模式已是常态。自22日凌晨那通电话以后,流调组全员都是在办公室睡觉吃饭,精神高度集中,连续10天平均每天只能休息3、4个小时。队员们常常是刚打开折叠床打算休息,就马上接到紧急任务需要立即处理。
“每一次任务都是未知的,做采样前我们不知道病例病毒含量多少、不知道是否会造成更大的影响。只知道要快一点、更快一点,跑在病毒的前面,才能打赢这场战斗。”罗柳金说。
有备而战▶▶
用心用情为群众纾困解难
3月23日晚上,洪亮的啼哭声响彻产房,一个新的小生命呱呱坠地,给疫情中的中堂医院带来温馨与鼓舞。初为人母的陈华娟充满喜悦,她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说:“孩子的父亲在外地工作没能赶回来陪护,非常感谢政府和医院的照顾,宝宝在大家的照料下顺利出生,是好兆头!”
事实上,就在10多个小时前,陈华娟和家人还是充满担忧的。上午7时30分,陈华娟突然开始出现下腹部阵痛,而原本预产期应为28日,且她正处于管控区内。情急之下,家人马上拨打了中堂镇24小时热线电话求助。在获知情况后,潢涌村妇联工作人员马上联系中堂医院,并指导产妇及其家人做好疏导和个人防护。
中堂医院接报后,立刻安排医护人员和120救护车,严格落实各项防护措施,以最快速度将产妇安全接到医院,安排独立病房与独立产房。由于陈华娟是初产妇,情绪比较紧张,中堂医院专门为她安排了一对一助产士服务,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
据悉,中堂发生疫情后,为保障村民和特殊群体的生产生活及就医等方面需求,镇村两级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据中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孕妇就医待产问题,第一时间掌握了潢涌辖内所有孕妇的基本情况,如预产期、联系电话等,并联合中堂医院、社卫中心建立了微信群,专门负责联系对接潢涌村的孕产妇,随时线上咨询、实时指导,一对一服务。
就在陈华娟一家人沉浸在新生命到来的甜蜜中时,东莞理文造纸厂总经理朱国龙正和厂区员工一起热火朝天地忙于装载成品纸出货。
造纸的原料无法大量囤货储存,在封闭生产过程中,交通的畅通至关重要。“虽然我们早已备好了食品等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但仍然面临生产材料短缺、车辆无法进出等困难。中堂镇相关部门很快就积极派出防疫专班上门指导和解决难题,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朱国龙说。
当前,中堂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统筹”,夺取“双胜利”的步伐愈发坚定。据中堂镇企业服务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堂镇围绕“一企一策”和“一厂一案”的要求,全镇233家规上企业均已基本实现正常生产。
据统计,企业服务专班已累计帮助20家企业办理通行证983个,有效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此外,已初步确定货车接驳点并开展筹备前期工作,尽快解决其余企业出货问题。
闻令而动、科学有序的应急处置,源于未雨绸缪的完善机制。
“早在本次疫情发生前,我镇已结合实际,制定‘1+36’应急处置体系,并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扎实开展了多轮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实战演练和桌面演练,让整支作战队伍随时能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中堂镇委副书记、中堂镇“3·22”涉疫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副总指挥长张应钦说。
记者翻看《中堂镇新冠肺炎本地疫情应急处置方案》,发现36个配套子方案涉及的事项细致入微。如流调队伍办公场所和住宿场所、全体人员24小时轮岗安排表、应急物资供应商联系电话、隔离酒店临时改造平面图等,均有详尽规定,确保一旦发生本土疫情,全体工作人员可以即时进入“战疫状态”,各司其职、协同联动。
守望相助▶▶
凝聚全员战疫大能量
4台电话座机,日均接听群众求助电话超100个,近10人的服务小团队24小时响应……这是东莞中堂镇疫情服务热线背后的力量。
黎福树是中堂镇驻点潢涌村的工作人员,作为4位接线员之一,一手电话、一手纸笔已经成为这段时间他的常态,通常一天工作下来已声音沙哑。
咨询求助、生活物品代买代送、就医服务、食宿管理、人员管理、核酸检测……3月22日,中堂紧急启动24小时疫情服务热线,为群众解决疫情防控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3月26日,东莞强对流天气下,雷暴雨让核酸检测采样点工作、“三区”管理工作都面临诸多不便与挑战。当天午饭时间,黎福树接到了村民徐大伯的求助电话。徐大伯是一名独居的尿毒症患者急需取药,但身处防范区内不能外出。
放下电话后,黎福树马上意识到事态紧急,他马上联系到送药的司机,约定到物资转存取点进行对接。意外的是,徐大伯所订的药一共有22箱、每箱重达40多斤。大雨滂沱,黎福树马上联系另一位同事开车前来把所有药品装满两辆车,并帮助徐大伯逐箱搬上3楼住处。一个多小时忙下来,大家都浑身湿透、精疲力尽。
“作为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我们的辛苦都是应该的。疫情当前,还有很多比我们更辛苦、更需要帮助的群众。相信大家同心战疫,一定能等到‘春暖花开’!”黎福树说。
以1条镇级总热线、20条村级热线为枢纽,多部门为后方支撑,中堂“疫情紧急联动闭环处理机制”实现了紧急重大事件接诉即办、全程跟进、闭环管理,让每一个市民的难题与担忧都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
在这场战“疫”中,潢涌村党组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联防队员、志愿者等近800人投入应急处置工作,安排专人全面排查“三区”内各类特殊群体底数并做好上门服务。这些工作人员有的在守居家隔离人员的门口,有的在为群众送菜送饭,有的在采样点维持秩序,有的安置滞留群众……
更大的能量来自广大群众的守望相助。
在潢涌村委会的呼吁下,村民们自发参与到邻里互助的行动中。你帮我家买菜、我帮你家照顾小孩,他去取物时帮我也拿一下……一点一滴的善意汇聚起众志成城的暖流,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去守护家园。有社区工作人员坦言:“如果仅靠我们各方工作人员,恐怕很难照顾到每一个人。每一个行善的个人才是幕后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