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学习的学生主动报名战“疫”线;社区为老人提供“核酸码”制作的暖心服务……
这两天,东城连续开展区域核酸筛查,彩色的帐篷下面,群众整齐、配合地“一米线”排队,工作人员一次次的暖心服务,大白们一次次的专注工作,无不展现出东城速度和温度。

用实际行动彰显青春力量
在东城区域核酸检测采样点现场,出现了不少身穿志愿者马甲的大学生,这些平日身处校园的“大孩子”,成为了社区服务居民的“暖心人”,他们用行动践行不负青春的铮铮誓言,走上一线是最好的一堂实践课。
徐子茵是广东医科大学一年级的学生,鳌峙塘社区本地人,疫情期间一直在家上网课。妈妈是鳌峙塘居委会工作人员,疫情期间,妈妈经常为了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早出晚归。
受妈妈的影响,徐子茵报名成为了社区疫情防控的一名志愿者。在没有课程安排的时候,她都主动报名参加核酸检测志愿工作。在社区3月27日和4月1日的区域核酸检测工作中,她都在核酸检测采样点负责为群众验码、测温。
严晨洋是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三年级的学生,东莞东城人,由于疫情原因,从2022年3月开始一直在家上网课。为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报名成为了核酸检测采样点的一名志愿者,主要负责维持现场秩序、验码等工作,有时候在现场一站就是12个小时。自3月疫情发生以来,他已经参加志愿服务9次,3月以来志愿服务时长已达108小时。
他说:“在志愿服务工作过程中,有时候也会感觉到疲惫。但是一想到能帮助到其他人,我就觉得充满力量。”

暖心服务让老人“亮码”无忧
亮码、扫码是参加核酸检测的常规动作,但这也成为了不少老人的烦恼,为让“银发族”轻松参加核酸检测,不少社区为老人提供“核酸码”制作服务。
周屋社区为社区60岁以上的户籍居民统一制作核酸码,目前,已帮助社区600多名老人制作“核酸卡”。老人前往核酸检测采样点报生产队名称和本人名字即可领取自己的“核酸卡”。
前来核酸采样的周伯伯说:“有了这个卡,我自己就能过来做核酸啦,这样就不用劳烦年轻人,我早早就过来,也不用排队。”
自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工作以来,下桥社区便在综合楼核酸检测采样点设置核酸码打印处。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社区外来人口多,好多老人都使用老人机,无法自己生成核酸码。在现场设点,他们提供身份证我们马上就能录入信息打印核酸码。”
为了方便老人使用和保管,余屋社区为有需求的老人打印了核酸码并细心地塑封起来。社区工作人员说:“刚开始,老人家来一次我们就录入一次。但是从长远看这个工作量大而且繁琐,所以后面我们就收集了他们的信息,统一为他们制作了一批卡。”
据统计,余屋社区已为150多位老人制作了这张“暖心卡”。每次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工作,社区老人都早早组队过来,自己就能单独完成核酸采样。
“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鳌峙塘社区早早为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统一制作核酸码卡片,截至目前,社区派发200多张卡片。独自前来核酸检测的婆婆说:“社区派的卡片跟我们平时的公交卡差不多,容易保管,方便使用。每次收到检测核酸的通知,我就拿着卡片过来,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