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百花争艳、春晖旖旎,一片碧绿盎然,处处如神笔马良描绘的一幅美妙画卷。如此美好时节,人们纷纷外出踏青,故而,清明又叫踏青。
面对春色碧翠、花香沁肺,在野外踏青的人们总会看到一堆堆冢坟,而油然想念已故的亲人,于是,举幡招魂,唤醒已故亲人的灵魂,共享美妙的春光。千年以来,沿袭成俗,清明就成了扫墓祭祖、悼念哀思的节日。
清明来临,我心里总是有一种愧疚难以释怀,父亲坟头那一条条冒尖的茅草总像一支支针刺向我的心口,让这伤囗总是滴血流泪……
父亲是2004年春节初六上午逝世的。时任村主任的父亲因组织乡亲救山火,劳累过度、心力交瘁致使心肌梗塞,猝死而去。因公殉职的噩耗惊动了县长,于是,东源县(河源)为他举行了追悼会,让父亲隆重载荣而去。可惜,父亲享年才55岁。
父亲去逝时,我正在新疆兵团服刑,为了让我安心改造,妹妹没有将噩耗信告我,只是在信上谎称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住进医院了。即使是这样,更令我愧疚,自谴自责,是我的失足令父亲失望而精神遭受不了严重打击。诚然,因我的失足、因我浪子未归而让父亲带着失望与遗憾终身逝去,岂不令我更加愧疚吗?
父亲1948年生于一个贫寒的农家,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少年发奋读书,考进了河源师范学校,后来在乡村当一名民办教师,除了生产队的工分外,每月仅有5元工资。改革开放后,生活所迫,父亲放弃了教鞭,举起了牛鞭,踏实务农。后来进城经商,创办公司。因我失足,精神受到严重打击,无心经营,便打道回府,回到家乡后被推选为村主任。
就是这样平凡的一生。
父亲的突然离去,没有给儿女留下一句遗嘱,也没有留下一点财产,现有的一栋泥砖瓦房是祖父建造的。但是,当我回到故里后,所碰见的乡里乡亲,无人不说父亲好,无人不钦佩父亲的奉公无私、全心为民。父亲在乡亲们的心目中成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村民公仆。也许,父亲给乡亲们留下的囗碑,父亲存放在屉柜里的一本中国共产党党员证和一本广东省人大代表证,这就是给儿孙留下最宝贵的遗产了!
父亲走后第5年,我从新疆获释还乡,带着满怀的愧疚回到故里。目睹老屋残漏、杂草遮墙,家乡一片荒凉。我悲恸万分,跪伏在父亲冢头号啕大哭。朔风拂过,仿佛一条无形的荆鞭在抽打着我的魂灵!
于是,我立志重建家园,经过多年努力,把家园建成了一个大农场,成立了源恩绿色种养专业合作社,2015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2018年成为东源县司法局社区矫治帮教就业基地。因此,我被评为省级农村创业青年领头雁。
父亲,浪子回头金不换,您的儿子没让您失望,愿此撰以告慰,让您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