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研发冬奥装备,这位教师荣获东莞“最美女科技工作者”称号

日前,东莞市公布了2022年“最美女性”名单。其中,东莞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副教授李楠老师荣获“最美女科技工作者”称号。

“很感谢学校、学院给予我的支持,作为一名基层老师,获此殊荣深感荣幸。我会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对学生永远怀揣一颗热忱之心。”这是李楠得知自己获奖后的感想。

李楠不仅是一位科技工作者,还是一名高校教师,在家庭中她还承担着妻子和母亲的角色,肩负起几重身份的李楠在不同的领域里用心用情,绽放光彩。

对学生用心用情

是她作为教师的第一准则

“将课本的知识和最新的热点时事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仅让学生易于接受,还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在课上,李楠总能让听课的同学时刻保持专注。

除课堂教学外,李楠还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她认为要把专业知识和创新赛事相结合,达到“以赛促学,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她积极指导同学们参加了多个科技创新、创业类竞赛,并取得了不俗佳绩:李楠先后被评为2018年广东省创青春创业大赛优秀指导老师、2019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华南赛区)优秀指导老师等;李楠指导的学生团队也获得了2019年教育部“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国赛铜奖、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高教主赛道银奖等优异成绩。

对学生的热心细心,让李楠在学生群体中有了很好的口碑。谈起指导学生参赛的经历,李楠认为培养学生具有传帮带的精神十分重要。“我不希望自己指导的学生团队只会模板式作业,他们需要自己去面对实际问题灵活操作。”

对科研细致用心

为她的科研道路成功“减阻”

最早从事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康复辅具研究的李楠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在经过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的指导后,她发现体育和大健康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尝试通过3D打印的方式去完成个性化高端的体育运动装备定制。”2019年底李楠参与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的科技冬奥专项项目,带领学校雪车头盔研发团队参与到国家队的雪车头盔研发工作中。

雪车是冬奥会速度最快且观赏性极高的项目之一,胜负常在毫秒之间,因此对硬件要求十分严格。“雪车的制造研发固然重要,但是配套设备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李楠团队运用3D建模、3D打印技术,通过采集运动员的数据,进行一对一个性化定制雪车头盔,以达到能贴合每一位运动员实际需求的效果。同时,该款精心“智”造的头盔使用了中国航天T800碳纤维材料制成,重量仅约1.1千克,比之前国家队使用的头盔减少了500克,有效地为运动员减少了负重。在减重的同时,头盔内部材料缓冲层还采用了3D打印点阵结构,在抵御头盔在遇到碰撞时的各种冲击力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保护运动员的头部。“依靠我们的核心技术,国产雪车头盔的硬度比美国标准增强了超过50%。”李楠介绍道。

“时间紧张,从参与这个项目到冬奥会举办相隔不到一年半,研发周期短,我们只能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李楠坦言,时间紧迫是团队面临的最大问题,幸而每位成员都抱着必须完成的决心,一起加班加点在实验室反复测试实验,最后赶在交工期前把成果成功反馈给专项组。

但相比时间的问题,如何解决“减阻”问题是李楠和她的团队在此次项目中最难攻克的关节。“‘减阻’是冬奥装备中考虑的第一点要求,既要满足原有的安全性能,还要保证力学性能,充分实现最大力度的‘减阻’。”经过多次的实验打磨,李楠团队决定采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建立的风洞原理,设计出具备“减阻”功能的空气动力学装备,并赶在国际雪联规定的ECE认证期前提交了雪车头盔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