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东莞各镇街(园区)、各村、社区、小区都在做同一件事,收集“透析患者、孕产妇、残疾人、独居老人、慢性病人”等特殊群体的基本信息,从名字、年龄、电话到详细住址一一登记。
这是根据东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办的统一要求,为全面摸清特殊群体数量,保障疫情防控时期特殊群体的就诊用药、生活等基本需求,及时做好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旦发生疫情,突出抓好服务保障,做好生活必需品供应,高度关注老人、孕妇、特殊疾病患者等的生活医疗需求,这早已成为东莞上下的共识,也是东莞历次疫情处置群众满意度高的重要原因。
这次的登记分为“老、孕、病、残”四大类,“孕”包括一般孕产妇、高危孕妇,“病”则分为血液透析患者、肿瘤患者、慢性病患者,基本覆盖了疫情中各种需求最大、最急切的部分人群。

3月30日,一位知名科学科普博主发文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两年多来,很多疫情严重的城市都曾有透析患者网上求助,但东莞在疫情严重时封控区内也没有透析患者因为不能透析上网求助。
“知道为啥不?因为他们做得太好了,正好我有个朋友是东莞的肾内科医生,他说,原透析中心的主任、护士长会像亲妈一样负责到底,他们负责把病人安排到接收医院,并列excel表,将病人透析处方和注意事项以及陪护家属情况全部发给接收医院护士长,疫情防控指挥部门协助解决这些特殊病情的病人就诊问题,真的做到了上下同心。”

这名博主道出了实情。如何在疫情管控期间,让那些需要透析的患者及时得到透析,东莞想尽了办法。
去年“6·18”“12·13”和今年“2·24”疫情发生时,东莞都对封控管控区域内的发热患者、孕产妇、儿童患者、肿瘤术后和肾透析等患者的医疗需求予以重点关注。“2.24”疫情发生后,医疗救治组就已提前摸排大朗辖区孕产妇4296人,血透、肿瘤4732人。

封控管控区域内医疗力量的配置,设置医疗点的数量,以及“三人小组”的配备,也都充分考虑了这些特殊群体的需求。东莞此次全市摸底,则是未雨绸缪强化大规模处置时底线思维的准备。
这名博主感叹地说,“所以每一次发生疫情,东莞没有一个透析患者被落下,不可能出现一周都没有透析的情况,更不可能出现因为没有透析死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