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火柴盒”东莞城市艺术TIME项目正式启动,让“火柴盒”和音乐之间擦出了新火花,让久违的“火柴盒”重回人们的视野,成为了这个“五一”假期的城中热话。那么,作为东莞人的集体记忆,石龙“火柴盒”又承载着哪些故事呢?一起来听听。

“五一”假期,一直有火花收藏习惯的袁永谦到东莞本土画家杜植亮家中作客,他们的话题就是围绕面前这一堆石龙火柴盒和火花展开。

杜植亮是东莞本土画家,曾参与多款石龙火柴火花设计。他说,小时候,火柴盒用完之后收集起来当玩具,一直叠起来,可以做桥做屋做人物。

交谈中,他还介绍了很多当年参与火花设计的美好回忆。杜植亮说:“当时1980年入职印刷厂做设计总监,我好多包装的设计都是以石龙元素为设计内容,特别是火花设计方面我采用好多石龙的湖心亭、火车桥、火车站这些元素来设计的。”

杜植亮说,当时火柴盒包装设计主要以暖色调来主,比较喜庆,不过有一次他用了冷色调的设计。

当时选用蓝绿色配搭,火柴厂厂长看了之后觉得很新鲜,后来推出市场,这款火柴盒反响很好,那时就更加坚定了杜植亮对设计的信心。

杜植亮感慨地说,火柴盒包装印刷工艺的一次次改变,也印证着东莞的发展。“当时因为工艺比较落后,全部是用人手画图,比原产品尺寸扩大三至四倍画出来,画完后经过制版,当时一个版只是印刷一个色,如果三个色就要印三次。当时普遍都是一至三个色,很少用四五个色,现在的印刷一次过印好,不用转版。印刷可以代表整个东莞工业的进步,从小作坊,到来料加工,到现在成为世界工厂,都是一个大的跨越。”

4月30日晚,小小的火柴盒随着东莞城市艺术TIME项目的启动,成为东莞文化活动新IP。

“当年家家都用火柴,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个集体的回忆,特别在活动上面见到有几个火花是我设计的,感觉比较荣幸。”对于“火柴盒”再度翻红,杜植亮有着更深的思考,“火柴给人一个光明和希望的象征,现在再看火柴,给人一种希望和上进的感觉。东莞以‘火柴盒’为题材,搞了这个活动,希望东莞以点燃这枝火柴为故事,继续发光发亮。”
火花收藏爱好者袁永谦:“火柴的用途已经弱化,但是里面其实是包含了历史的记忆。因为不断有不同的设计开发者创意者去创造这些更新颖的东西,使得技术工业革命不断向前发展,激励更多新一代去创新去思考。”

“希望之火可以抚平前方所有坎坷,星星之火点燃你我……”杜植亮和袁永谦约定,一定要找机会参与到“火柴盒”东莞城市艺术TIME中,亲身感觉火柴盒和音乐的奇妙化学反应。
延伸阅读:“火柴盒”东莞城市艺术TIME项目
“火柴盒”东莞城市艺术TIME项目自启动后,将从4月下旬持续到12月,在全市铺开、全年开展。各镇街(园区)每月或每季度选择多种音乐形式,包括精致小型艺术的流行音乐、民谣说唱、小型交响乐、室内乐、铜管乐、木管乐、阿卡贝拉、流行音乐唱诗班、轻摇滚、爵士乐、民谣说唱、流行新民乐等呈现。全市各镇街(园区)将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点,按照 “火柴盒”统一IP形象打造演出空间。
(通讯员 孙妙贤 黄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