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个孩子过了趟“鬼门关”,是小芳这些天的真实写照。东莞的准妈妈小芳今年32岁,常规孕检一直没有什么异常,家人们都满心期待着宝宝的顺利降临。
不料近期怀孕快八个月时逐渐出现气促、胸闷、双下肢水肿,并突发腹痛,被送到家附近的医院就诊,心脏彩超发现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受损,医务人员马上为小芳急诊剖宫产,婴儿成功降生。
但术后小芳出现了严重的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现象,心脏射血分数仅有19%(正常人>50%),病情持续加重,血压难以维持,生命垂危,被转到东莞市人民医院抢救。

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学科带头人黄素然、ICU主任沈利汉随即启动危重孕产妇绿色通道,把小芳转到ICU抢救。
小芳很快被诊断为严重的围生期心肌病,被送到ICU时,已出现心源性休克,生命垂危。医院马上组织ICU、妇产科、心血管内科、超声科等联合救治。
沈利汉介绍,起初小芳的心功能非常脆弱,心率很快,反复出现心律失常。ICU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团队严阵以待,医护密切配合,精细管理,并在线上邀请广医三院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专家王懿春教授会诊,寻求更优治疗方案。在医护人员的日夜守护、精心诊治下,小芳的病情逐渐趋于稳定。
▲小芳病情逐渐稳定
病情稳定后的小芳很是担心刚出生的孩子,心情一度低落,为此,ICU护理团队给她制定了康复和心理支持方案,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以利于小芳身心全方面恢复。小芳度过最艰难的一周(心排指数持续小于20%),心功能逐渐恢复,逐步脱离呼吸机和血管活性药物,4月5日转心内科接受后续治疗,4月11日康复出院。
经过一个月救治,闯过重重难关的小芳终于回到自己的家,见到了冒着生命危险产下的宝宝,一家人终于团聚,露出幸福的笑容,也多次表达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感谢之情。
医生介绍,围生期心肌病是一种发生在妇女分娩前后,病因不明,以心肌病变为基本特征和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变。其主要危险因素有多胎多产、家族史、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营养不良、高龄产妇(年龄越大风险越高)等。
研究表明,围产期心肌病总体发病率低,但救治难度大,尤其对于已发展至危重状态的心肌病、心脏射血分数持续<30%的病例,病死率更高,部分病例可发展成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功能衰竭,恢复困难,甚至需要心脏移植。
▲母婴团聚
如何预防围生期心肌病?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肥胖发生。
2.加强孕期营养指导,注意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蛋白质,预防贫血。
3.控制胎儿体质量,减少巨大儿等措施,尽量减少引起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病因素。
4.预防和积极治疗引起围生期心肌病的诱因,如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纠正贫血、治疗心律失常。
5.产后在评估心脏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协助产妇早期下床活动。
6.围生期心肌病发病率虽然不高,但是后果严重,鉴于再次妊娠有复发倾向,应采取避孕或绝育措施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