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传闻的高瓴资本背后:投资圈的内卷和蹭流量无底线

张磊和他的高瓴最近似乎有点闹心。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关于高瓴的传闻,似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虽然这些传闻后来都被证明是谣言,但是谣言传播起来比真事看着还猛。。。

两个月前,市场上有传闻“高瓴在美股市场因亏损超300亿美元被清算”。很快,据投资圈业内人士透露,按照 SEC 公布的 13F 数据,高瓴在美股上的持仓一共 60 亿美元左右,再怎么加杠杆也不可能爆仓300亿美元,那次的谣言才停止传播,不攻自破。

6月1日,高瓴被造的传闻更劲爆,是说高瓴正在进行无差别裁员,本次裁员主要涉及一级市场组,在不同职级无差别裁员。据高瓴内部人士透露,这些事情明显背离了事实,面对让人很无奈的谣言,高瓴又不得不紧急辟谣。真是天选之子,把“易谣体质”点满了。

走出新手村 高瓴“易谣体质”初试牛刀

2017 年开始,张磊突然高调起来,频繁接受媒体专访,出席各种高规格论坛,与苏世民等大佬隔空对话。

名声在外,自然就会招受非议。或许树大招风是真,可无风不起浪也未必假。

高瓴就像个游戏高手,刚走出新手村,就技能点满,2017年,高瓴和张磊就出现了那条极具流量的谣言传闻,因为涉及某名人,这里不再多表。

尤其是自媒体发达的今天,网民更喜欢听猛料、爆料。至于真假,没有太多人关心,人们只喜欢听自己认为是对的信息。尤其是被捧上投资界的神坛后,同行恨他,还有很多网民期待着这个神啥时候能走下来,否则不符合剧情需要。

易谣体质提升 谣言回归业务

对于一家专业的投资机构,造谣者怎么可能只围绕八卦来炒呢,必须沿着业务主线徐徐展开。在 2019 年末的时候,高瓴清仓科技公司,重仓医药,随后疫情爆发。于是被传成对疫情早有消息,未卜先知。

但事实是,医药本就是高瓴一直重仓的赛道,2014 年就开始布局医药医疗行业,领投了如百济神州这样的创新药公司。

“易谣”技能爆发

到了2021年,高瓴的“易谣体质”终于点满。

2021年8月,谣言传闻张磊被边控了(边境控制,国家为了不让某些嫌疑人出境而采取的一种限制出境的措施),由于这事对高瓴品牌影响太大,造谣者始终在暗处,相比于之前的云淡风轻,高瓴这次选择了报警。

随后市场上传的沸沸洋洋,好事者又在在网络上传出了更多信息。

2021年8月21日,据平安北京朝阳官方微博,近日,朝阳公安分局接高瓴天成(北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案,反映有人在网上散布其公司高管张某被限制出境的不实信息,对张某名誉和公司经营造成严重损失。接报后,警方依法开展调查,将涉案嫌疑人萧某春(男,50岁)抓获。经查,该人以炒股为业,为显示消息灵通、博取他人关注,编造上述虚假信息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后被大量转发。目前,萧某春已被朝阳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从2017年到2019再到2021年,高瓴几乎每隔两年就会被造谣,而且每次造的都不一样。

这一次,还没有隔开两年“造谣周期”的高瓴就又被造谣“大幅裁员”、“取消消费组”等等,2022年前五个月就被造谣两次,这种“易谣体质”真是拿捏了。

到底谁在制造谣言?

令人钦佩的不是高瓴的“易谣体质”,而是这么多年来,那些苦苦追逐高瓴、对造谣高瓴乐此不疲的人络绎不绝。

什么样的人容易被造谣呢?说白了,有钱有名的。

什么样的人喜欢造谣呢?曾经有人把互联网这些造谣喜好者大概分为几个特点。

特点一:唯利是图蹭流量

这很好理解,造谣者通过造谣,得到切实利益。比如一些别有用心的一些商家和“奸商”,出自于自身商品的利益,乘混乱之际,制造一些别有用心的谣言,形成恐慌、抢购心理,以此哄抬其自己商品的价格,获取暴利。

高瓴和张磊,无疑是最好的蹭流量对象,投资圈绝对的头部企业。加之违法成本很低。键盘侠在制造一个猛料后,一些喜欢打造消息灵通人设的人士,就会以转发,让人觉得他消息灵通,引起关注。

特点二:同行竞争,报复扭曲

有一类喜欢造谣的人,可能在现实中因为一些原因受了委屈,感觉自己利益直接或间接被侵犯。于是他们在不满的情绪下,总想报复一下,觉得对手惨了,自己就好了。所以在遇到一些适合的机会,再加上手中可能有一些自认为“真实”的线索,便放大甚至歪曲事实造谣、传谣。

细心观察下,只是高瓴和张磊经常被关注,我们发现了很多谣言。在其他行业, 也是如此。正如一位郭姓相声演员所说“人一旦出名了,赚的钱一半就是挨骂的钱,出名了,还没挨过骂,这不符合人性”。

特点三:缺乏存在感,想逞能

有心理学家专门分析过造谣者的心理状态:“造谣者属于表演型人格特点,(通过造谣)来寻找存在感和价值感。”

比如上述那位股民,就是想“显示消息灵通、博取他人关注”而散布不实信息。

没事在网上随意散布言论,如果当事人追究起来,吃几天免费的盒饭自然是必不可少。

创投圈去产能?下一个“被裁员”的是哪家?

高瓴的“易谣体质”逐渐被业内熟悉,在投资同行眼里,总会有人喜欢造谣高瓴。看似玩笑,实则需要我们深思,在长期谣言环境下,企业、行业、从业者、年轻的就业者们如何静心发展呢?

2022年,裁员不是一个新故事,腾讯裁完阿里裁,阿里裁完知乎裁,拼多多默默裁,快手大手笔裁,直到最近阿里又全年滚动式裁,腾讯体育全裁......

在投行君看来,花式裁员被疯狂传播的背后,是什么?是焦虑。是自我寻找安慰。是不安。

裁员传言的背后,首先是一种群体心理的放大。其次,谣言既然是谣言,总有始作俑者。高瓴在投资圈混迹多年,总会得罪一些投资同行。

你不好了,有人得利。

你哭了,有人笑了。

细看每个谣言背后,都有人获利。

这是谣言背后的底层逻辑,这也是人性。

放眼望去,当下太多行业都是如此。

高瓴再次辟谣,完成了又一次和造谣爱好者的互动,权当打怪升级吧,但这个谣言对整个PE/VC行业,以及当下的就业环境将带来重大的影响。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写过这么一句话:他们可会造谣言,有时完全无中生有,有时把一分真事说成十分,以便显出他们并不愚傻与不作事。

这句话写的很生动,也很深刻,适用于当下很多乱象。

最后,投行君总结下来,被造谣的高瓴背后的底层逻辑很简单,无非是投资圈的内卷和蹭流量的无底线。只要前面提到的三类人还在,谣言就不会停止。

对于深陷谣言中的高瓴和张老板,和很多被造谣的企业家,投行君都深表同情。

对于此事,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