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沥:水清岸绿醉游人 碧道掩映美如画

行走在仁和水碧道上,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的景色美不胜收……近日,市河长办在横沥镇召开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现场会,此情此景引起了观摩人员的连连点赞。

碧道建设成效凸显,是横沥高质量推进碧道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生动描绘。近年来,横沥突出系统治理、流域统筹,把河涌整治与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万里碧道等有机结合,开启生态治河新模式,促进中小河流治理向科学、规范、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构建起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逐渐显现“水清岸绿景美”的亮丽景色,让人赏心悦目。

“十里滨水长廊”雏形初现

漫步仁和水碧道,这里河水清澈见底,河岸上绿树成荫、绿草如茵,各式各样花品种间隔错落点缀有序,并建有亲水平台以及彩色沥青铺设的沿河栈道等设施。游客们沿着碧道观赏,一边呼吸着花草树木散发出的淡淡清香,一边感受这里的宁静、享受这里怡人的景色,尽情陶醉在多彩的自然风光之中。

仁和水横沥段属东引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其中一项重点工程,碧道全长5.36公里,涵盖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水安全提升、特色与景观营造、游憩系统构建等项目内容。如今,仁和水碧道一步一景,美不胜收,是一个集徒步和自行车游憩、河流保护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功能的综合型绿道,打造了汇自然与人文为一体的河道景观带。

与此同时,今年横沥将投资1200万元开展东引运河5公里长的碧道升级改造建设,建设内容是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添栈道、观鸟屋、碧道标识、游乐地面、健身设施、文化彩绘、浮雕等元素,并逐步推进寒溪河、南畲朗等重点河涌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碧道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群众满意碧道。在推进碧道建设中,横沥把准碧道建设定位,围绕群众需求,立足服务群众,力争把碧道建设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好去处。同时,借力美丽乡村建设,横沥融入牛文化和传统地域特色,建设过程中结合文化旅游、自然生态、宜居乡村等,以碧道为线,将沿岸景观节点、人文与自然资源贯通,串连构建“十里滨水长廊”。

目前,依托万里碧道工程,横沥形成了多条集乡村观光、文化休闲于一体的人文自然生态河道景观带,沿线周边的新四村678艺时代、村尾村“荷塘叶色”等串连成珠,成为了新兴乡村游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长效管护让碧道“洁净美”

碧道建设成效如何,市民评价最有说服力。家住横沥镇碧桂园小区的何先生平日晚饭后都会来到仁和水碧道散步休闲,“谁能想到,以前又黑又臭的东引运河如今河水清澈,看起来舒服很多,现在沿着碧道走也觉得舒服。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市民对横沥的归属感就越来越强。”何先生表示。

碧道既要重建设更要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打造群众满意、喜爱的碧道,横沥深知要坚持项目建设和设施管护“两手抓”“两促进”。

为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在“碧道+”建设中的作用,横沥推动河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为、有效”转变,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模式。据横沥镇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横沥将碧道列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进行运行管护,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督促落实管护责任,对碧道运行管理、长效管护机制建立等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工程长期有效发挥效益。

其次,健全完善“河长+警长”体系和制度,压实督查考核。加强河长、警长体系动态管理,压实责任链条,目前横沥镇级河长15人,村级河长16人,河道警长16人,民间河长23人,形成了职责明确、执行有力、全方位监管的河长体系和河长管理机制,全力推动河长制“管水”“管人”制度措施落实落地。今年1-5月,各级河长巡河1700余次,巡河中发现的问题均已落实整改。

值得一提的是,每月10日是“河湖保洁日”,各级河长、党员干部、志愿者积极开展爱河保洁活动,拿着扫帚、长钳、垃圾袋等清洁工具,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对碧道及周边的垃圾纸屑进行集中清理。用实际行动倡导爱河护河理念,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为河湖保洁尽自己一份力量。

如今的横沥,城因水而美,更因水而兴,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已成为驱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欢快的孩子、浪漫的情侣、悠闲的老人与碧水长河为伴。行走在碧道林荫绘就的画卷之中,呈现出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图景。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