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镇街文化巡礼 | 茶山:文化事业更繁荣 精神生活共富裕

6月11日,茶山镇举办了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展示活动,通过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线上线下宣传展示活动,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具有茶山特色的非遗视、听、赏、购、游的文化盛宴,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茶山镇以乡村振兴为契机,通过积极整合文旅资源、引进社会资本、创新文旅融合、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等方式,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助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全镇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南社斋醮期间举办的千叟宴 通讯员 卢锦波 摄

软硬件齐抓,居民精神生活有保障

6月11日的南社古村,多项“非遗”体验活动、“非遗”墟市摊位火热开张,时尚潮流的“火柴盒”东莞(茶山)城市艺术time表演与传统舞狮表演精彩斗艳,带来丰富的文化享受。当天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展示活动,还在茶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寒溪水村、上元稻田公园等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融合文化活动,展示了一个崭新且富有活力和文艺气质的茶山形象。

茶山镇中心区 横江 谢锐坚 摄

据悉,为了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茶山软硬件一起抓,通过灵活多元的方式,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改善居民的文化生活环境,丰富文化休闲体验内容,推动全域旅游逐步开展,对茶山的“五个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比如,该镇全面完成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了丰富多元、面向群众的文化场馆,构建“15分钟文化服务圈”,并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创建茶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形成“1+18+N”实践阵地,打造出启航实践、奋进实践、乡情实践、绿创实践等文明实践品牌,累计提供服务超5400场次,覆盖群众近300万人次。

再如,茶山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依托东莞首个以水稻为主题的公园——上元稻田公园,深入开展“庆丰收,迎小康”早稻收割仪式、“科技农业,有机生活”、“稻田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将文化、旅游、生态有机融合,丰富市民对都市生态文化生活的需求。

茶山上元稻田公园 陈嘉豪 摄

巧用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巧用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茶山寒溪水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案例。

近年来,该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实现了由“脏乱差”到“高颜值”蜕变。一方面,通过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新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文化戏楼、红色文化主题公园、革命史迹陈列馆等,以及停车场、照明设备、排水系统等配套设施,休闲绿道、休闲长廊、假山瀑布、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另一方面,巧用丰富的红色资源,以“一村一品牌”建设为契机,整合资源,修缮了罗涛、罗柱、罗克明、罗立斌等祖居,打造了罗氏革命史迹陈列馆,成为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此外,该村还盘活红色资源,活化利用罗氏宗祠等古建筑空间,孵化红色文化品牌;复兴农光曲艺社,创新传播传统文化,打造了“卖懒文化节”,推出“卖懒书童”形象IP及“不懒伞”等文创产品等,整合编创红色革命歌曲,把红色文化浸润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

寒溪水村文化活动

因此,近年来,寒溪水村先后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妇女之家示范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探索“非遗+”,打造湾区传统文化活态体验区

6月11日当天,茶山非遗工作喜讯不断:茶园游会、南社九大簋分别获颁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牌匾;茶山镇文化服务中心获评2021年度东莞市非遗保护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东莞市第三届非遗故事大赛优秀组织奖;茶园游会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骆炳根获评市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至此,茶山镇共有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省级非遗项目、5个市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传承人、5个市级非遗传承人,以及1个市级非遗传承基地、1个市级非遗工作站、2个镇级非遗制作基地,非遗保护工作成绩斐然。

茶山寒溪水村文化活动

近年来,茶山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探索发展“非遗+”工作模式,以“非遗+课堂”“非遗+宣讲”“非遗+展示”“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多种形式开展文化活动,强调非遗活态传承,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为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该镇还深化打造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地,招引深圳百师园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南社村打造湾区传统文化活态体验区,接下来将建设“百师名宿”非遗主题民宿、非遗博物馆、非遗广场、非遗集市,推动南社打造湾区传统文化旅游目的地,促推文旅融合为共同富裕赋能。

茶山寒溪水村文化活动

亮点

创新传承保护,“南社模式”受关注

南社明清古村落始建于宋朝,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保存完好的典型岭南血缘宗族村落,极具岭南农耕文化传统特色。

茶山镇通过引入南社村民营企业家创办的南社创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南社明清古村落旅游开发,先后活化建成了“南社人家”乡村风情体验区,打造了传统美食活态体验区,挖掘提升了“南社九大簋”“南社斋醮”等省、市级民俗类非遗项目,开发了“南社人家”及“隐香古苑”民宿片区,推出了“莞香茶社”“南社书吧”“香亲盟莞香文化手信”等特色商铺和“为食巷”传统美食墟,恢复了旧时南社糖寮古法制糖的场景,引进了茶示·茶文化部落打造集茶文化研究所、展馆、体验馆、家居、餐饮、主题民宿于一体的茶文化综合体,推出了“福海寿山”寿文化展、绩著边陲——建威将军谢遇奇生平展、茶山古建筑艺术展等展览。

茶山新城公园“粤书吧”

同时,探索“非遗+文旅”的发展新路径,常态化举办“学研行”阅读体验、传统美食制作体验等非遗传承活动,开展“南社村忠孝文化节”、“南社斋醮”、祭祖仪式、开灯等活动,擦亮“百岁文化”“孝德文化”特色文化品牌,探索出一条极具茶山特色的古村落保育活化的路子,被誉为东莞古村落的“南社模式”。

茶山2020年东莞市“百村迎春”文艺晚会暨茶山镇春节联欢晚会

此外,通过两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融合试点,充分融合历史建筑、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资源,融入乡村文化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南社古村落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景区、传统美食活态体验区的旅游品位,助推茶山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地。

“南社模式”受到中央、省、市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让茶山及东莞的知名度和旅游品牌形象得到有效提升,旅游事业迅猛发展。南社也因此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13项国字号荣誉称号和15项省级荣誉称号。2020年,南社古村被写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正式成为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

茶山镇中心区 横江 谢锐坚 摄

五年掠影

●“十三五”期间,全镇累计举办了120多项、3300多场品牌文化活动,服务群众近1500万人次。

●“十三五”期间,全镇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38.4万平方米,公共文化绩效评估各项指标处于全市前列。

●“十三五”期间,原创文艺精品累计获国家、省、市各级奖项逾120项。

●2020年,南社古村被写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正式成为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

●2021年为广大群众提供文旅体服务近1800场次,服务群众近100万人次。

●两届入选“全国文明镇”,获“一带一路”文旅融合先进单位,推动南社获“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

●茶园游会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全镇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分别为1项、4项、5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