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濂山下,大雁塘旁,太阳光透过百年水翁的枝叶,斑驳地落在树下乘凉的人们身上,与青山、荷花共同构成恬美的场景。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在南城,不仅有城市的繁华,也有“绿色活化石”的古树,历经百年,见证城市变迁的26棵古树依旧与这座城市和谐共处。

26棵古树分散在城市中心
“我第一次来大雁塘村时就喜欢上这里了,你看,这边还有四棵连排百年水翁,让我感受到了十分浓厚的历史气息,住在这里真的太舒服了。”说起水濂社区大雁塘村,住在这的陈先生如数家珍般向记者介绍着村里的古树。
水翁又称水榕,耐湿性强,喜生于水边,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它的皮、叶、花都是药材,具有祛风、解表、消食等作用,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
而在大雁塘旁的这四棵水翁可不简单,它们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三级古树,它们陪伴着大雁塘村一代又一代的村民成长,伴随着大雁塘村度过了上百个春秋。
粗壮的树干,繁密的枝叶,向我们述说它的百年成长故事,枝干上的花朵,告诉我们这时的它正“年轻”。
古树的生长环境各不相同,有的生长在池塘边,有的生长在道路旁,还有的生长在民居间。
据了解,当前,南城辖区内共有26棵二、三级古树,树种分别为榕树、龙眼、杧果、木棉和水翁,它们分布在水濂、西平、周溪等7个社区。
其中,两棵树龄超300年的二级古树分别在周溪与西平社区。

高质量做好古树管护工作
因生长状况也各不相同,有的古树生长环境较好所以蓬勃健康生长,但有的古树却因为生长环境较差而出现了病害。
在西平社区板岭村,南城树龄最大的古树生长在这里。
这棵古树曾饱受树头中空、病虫害和枝干瘦弱等侵害。经过“救治”的古榕树,现在迎来了“新生”,再次焕发活力。
走在古榕树下,夏风轻轻拂过,树叶发出了沙沙声,给路人燥热的内心带来一丝清爽。
据了解,2021年,南城完成了辖区内8棵存在病害的古树的“诊治”,切实为古树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谁管护?如何管护?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古树资源?为了答好这份古树管护与开发利用的“考卷”,南城根据《东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和《南城街道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采用“街道+社区”的工作模式全面开展古树管护工作,让南城26棵古树都有了自己的“管家”,让古树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为高质量做好古树管护工作,南城街道林长办已完成对26棵古树进行建档管理,确保对每棵古树“知根知底”,并邀请了专家为26棵古树进行健康状况研判,并量身定制专属的管护指南。此外,南城还为社区古树管护工作人员开展知识培训工作,传授古树日常管护知识,并在台风、强对流和强降雨等特殊天气预警信号生效时,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开展古树巡查工作,及时发现隐患并消除,防止古树折损伤,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