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大力开展市容环境及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行动:建设美丽圩镇 提升城市颜值

“走在黄江镇中心区新市商业街路上,这里的沿江路升级为柏油路,而且沿江路建筑的外墙也重新打造,以往比较平淡的外观现在很有现代化风格,整体都让人耳目一新,非常不错。”家住新市社区的陈先生,沿江路是他上班的必经之路,对于这里的变化,他赞不绝口。

一年多来,黄江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品质提升,投资超10亿元,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了科技公园、党史公园、蝴蝶地生态公园,实施了黄牛埔森林公园整体提升项目、“三横五纵”交通路网、“断头路”浚通工程等工程项目,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近日,黄江镇召开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暨市容环境及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行动推进会。会议明确,黄江将借力美丽圩建设进一步提升黄江城市颜值和气质,把握“突出重点,整体提升”的原则,在巩固打造“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村(社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分类分批推动全镇20个村(社区)实施美丽圩镇建设。

社区变漂亮 居民最开心

“村里变化挺大的,现在房前屋后的广告牌、杂物堆不见了,环境好了。”谈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家住袁屋围村的市民袁先生非常高兴。

记者了解到,袁屋围村村容村貌升级工程包括对建安路、中兴路、永兴路、永安路路面进行沥青铺设及划定停车线,统一形象招牌,商铺门面青砖美化,安装路灯65盏,增加系统标识指示牌12处,进行党建文化彩绘墙,对人行道将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现状台阶、路面等拆除及清理,水泥砂浆找平,铺砌花岗岩石,解决人车争道等问题,全面提升市容环境。

圩镇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当前黄江正在全镇加快实施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全域化、常态化发展。

黄江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分局(以下简称“黄江城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于今年3月份已印发《黄江镇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经过4个月的整治,取得一定成效。

其中,黄江镇中心区新市道路升级工程、袁屋围村村容村貌升级工程、板湖村停车场升级改造、社贝村康湖路升级改造工程、北岸社区永怡街临街立面改造等均已完工。记者在北岸社区永怡街看到,通过墙体彩绘将一幅幅动漫涂鸦跃然于30余米的长廊墙壁上,灵动而活泼,原本空洞单调的墙体顿时彩色斑斓、趣味十足,不仅焕发出蓬勃朝气还美化了社区环境。

如今,走进北岸社区,映入眼帘的是干净宽敞的柏油路,不少村民房前屋后都种满了花卉,道路两旁连片的文化墙展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秩序井然的沿街商铺中透露着富足的气息,呈现出一幅风景秀丽、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

全镇20个村(社区)实施美丽圩镇建设

黄江镇胜前岗村公常路附近巷道的无名路,这里曾经满地碎砖与泥泞,人们往往选择绕路而行。“不仅道路状态不好,路上吊挂着的线缆看起来很危险。”胜前岗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整治前,该路段各类运营商电缆,包括已经废弃的线缆均固定在墙体上,甚至横跨巷道,导致经常有垃圾悬挂在空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同时,严重影响镇容镇貌。

为提升胜前岗村人居环境,按照镇政府关于“三线整治”和村道路升级工作的相关部署,这条困扰居民已久的无名路终于迎来全面升级改造。工作人员在巷道两侧安装固定线槽,用于收纳各通信、电视运营公司的线缆,将废弃线缆全部移除,其他线缆全部迁移至线槽内或指定位置。

黄江镇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三线”问题上遇到的难度较大,由于前期不规范拉线,导致后期楼与楼之间挂满线路,犹如“蜘蛛丝”一样挂在墙体上。针对这一现象,黄江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原则,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各运营主体各负其责,整治“空中蜘蛛网”问题,清理违章乱架现象。

同时,探索统筹通信、广播电视等架空线缆共杆共建,规范弱电线缆通道,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区)开展“三线”下地。

此外,根据相关文件要求,黄江务求通过微改造、小提升,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努力争取到2022年底,实现镇中心区新市社区全域达到省级“示范圩镇标准”,其余19个村(社区)达到“宜居圩镇标准”。

记者获悉,近期,新市社区根据环境现状、人文历史等内容,以“共享、交流、休闲、舒适”为设计目标,对位于西江四街的100余平方米空地进行清理、平整,进行健身器材、休闲步道建设,配套休闲设施,增加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设施及墙绘,从而打造一个集健身运动、休闲娱乐、科普教育、活动交流于一体的社区街心小公园。

黄江城管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黄江镇新市社区、北岸社区成功评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村(社区)。“由于新市社区基础比较好而且也是镇中心区,因此我们也将新市社区打造‘示范圩镇标准’社区,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动其余村(社区)到2023年底全面达‘示范圩镇标准’。”

改建新建一批停车设施

“以前停车不方便,出趟门很麻烦,现在建了停车场,方便多了。”板湖村村民梁先生高兴地说。在黄江镇田美社区板湖村,新建成的停车场已经投入使用,停车场设施齐全,停车泊位整齐划一,可提供144个地面停车泊位。

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群众停车需求与停车泊位数量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停车难成为黄江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城市治理的焦点难题。

根据《关于印发<东莞市村(社区)停车规范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东交〔2022〕26号),接下来,黄江将进一步完善社区(村)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着力提高社区(村)停车治理水平,整治村内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各社区(村)按实际需求,充分挖潜停车资源,有效整合利用待建土地、闲置集体建设用地、边角空闲土地以及闲置物业,改建或新建一批公共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停车楼、立体停车库、路外临时停车场等停车设施,规范车辆停放和收费规则。

同时,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在不影响市容市貌和道路通行的前提下,划设更多的路旁停车泊位,规范设置导向牌、违停标线,加强机动巡查,依法对违停车辆依规予以处罚。

最后,则是大力整治公交车站周边乱停乱放乱象,采取现场纠处与监控摄像相结合的方式整治公交站点违停行为。积极引导和提醒商家、市民自觉维护停车秩序,大力整治霸占公共停车位问题,清理霸占车位物品,在部分路段设置人行道挡车石,加强人行道汽车乱停放问题整治。

黄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入推进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加大交通秩序宣传力度,宣传文明停车理念,提醒市民群众自觉遵守城市公共秩序,文明出行,努力为全镇人民营造美丽和谐安全的城市环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