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街“东叔”和他的“红色事业”

厚街吉祥路一个工作室里,收藏着不少红色书籍,室内橱窗里还放置着厚厚的文件夹,并分门别类地写着“厚街镇革命前辈”“西门巷历史资料”“红色小坞园”等,重叠放置的一幅幅展板展示了首位东莞籍共和国将军王作尧家族“一门十六杰”的英雄事迹。

“每次有人过来工作室,我都会拿起展板,和他们讲述厚街红色故事。”工作室的创建人王冠东,人称 “东叔”,是厚街社区人,王作尧将军的堂侄。

王冠东今年66岁,2016年,从前进小学校长的岗位退下来后,他就把弘扬厚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使命,创建红色文化工作室,义务协助鳌台书院创建红色先驱室,为厚街双拥文化园搜集资料,多次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宣讲等。

创立工作室 弘扬厚街红色文化

王冠东的工作室位于繁荣的商业街区二楼。“这里要是租出去,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但我特地腾出来做了工作室。”

工作室约有200平方米,分接待区、办公室和展览室。接待区前是办公室,陈列着红色书籍,展览室重叠放置了几十幅展板,内容是王作尧将军家族“一门十六杰”的英雄事迹。

作为王作尧将军的堂侄,王冠东觉得自己有义务也有责任弘扬厚街红色文化。每次有人来工作室,他就会带着他们去翻阅相关的红色书籍,然后拿着展板给他们讲述。“我们还会互相交流厚街红色文化。”王冠东说。

在工作室里,有关厚街红色文化的书籍特别多,如《永远的心碑》《东纵一叶》《怀念王作尧将军》《星光熠耀》《东江纵队志》《东莞抗日实录》《岁月回眸》等。

王冠东说,这些书有的是王作尧将军夫人何瑛的赠书,有的是他与东纵战士后代交流时,搜集到的书。“我的微信上有兄弟姐妹家族群,还有东纵历史研究会群等。平时我们都会在群里交流厚街的红色文化。”王冠东说,他还会把交流时“不为人知”的英雄故事整理下来。目前,他已整理归纳出四大文件夹的资料,其中有“厚街镇革命前辈”“西门巷历史资料”“红色小坞园”等资料。 

热心公益 为挖掘厚街红色文化资源奔走

王冠东还热衷“走出去”,多次义务走进学校、机关单位等宣讲厚街红色文化,到西门巷逐户访寻革命先辈事迹,协助厚街有关部门搜集红色史料等。

去年,厚街举办了100多场“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王冠东是厚街首场主题宣讲的主讲人。他当时以“红色小坞园——传承红色基因 发扬将军精神”为主题作宣讲,讲述了以王作尧、王启光为代表的将军家族成员在峥嵘岁月里,矢志不渝跟党走、前赴后继干革命的感人故事。此后,类似这样的宣讲会,王冠东都主动热心参与。

为了摸清厚街社区西门巷参与革命人员的情况,王冠东还多次通过电话联系巷内的户主,或亲自到巷里访寻。“西门巷,又称为革命巷。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居住在巷内的人们,在王启光和王作尧兄弟的引领下,积极参加革命。”

对于西门巷,王冠东还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西门巷在哪里。加上西门巷和附近的巷道也被命名为西门一巷二巷三巷四巷,很多人不知道真正的西门巷就是西门三巷。我建议在西门三巷的巷口建一个牌坊,把巷内的革命人物和事迹罗列出来,以教育后代不忘初心,艰苦奋斗。”

亲自走访是为了得到更准确的资料,“目前我主要做的工作是完善厚街小坞园的历史资料,协助鳌台书院的红色先驱室挖掘更多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完善西门巷的历史资料等。我想把这些资料都记录下来,以便后人参详。”王冠东说。

据了解,目前,王冠东已协助鳌台书院创建红色先驱室,助力厚街双拥文化园搜集红色资料等。“在书院红色先驱室的筹建期间,东叔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搜集到的相关人物图文史料免费赠送给我们,并通过东莞市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广泛发动东江纵队的后裔为展室提供翔实史料。他还多次亲临展室布置现场给予指导和讲解,带我们到西门巷、小坞园等革命先驱开展过革命活动的故居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让我们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到书院先驱们伟大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奉献精神,从而更加坚定了建设书院红色先驱室的信心和定力。”厚街镇文联专职副主席欧明炽说。

从协助厚街有关部门搜集红色文化资料的过程中,王冠东深刻地感受到了厚街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他表示,“厚街有关部门经常与我联系,探讨有关王作尧将军的英勇故事,小坞园、西门巷、觉迟公祠的革命历史等。从中,我感受到了镇委镇政府对红色文化的重视与支持,通过不断挖掘、整理红色文化资料,打造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年轻一代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让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