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东莞答卷|南城:以“首善之为”打造东莞“首善之区”

南城这十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城GDP首次突破700亿元,晋级东莞镇街前三;高地效应日渐凸显,中心地位愈加巩固;城市面貌加快提升,美丽画卷徐徐铺开;民生福祉跨越发展,幸福指数节节高升……

这是城市中心蝶变新生的十年,高品质现代化都市蔚然成型;这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十年,“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在南城大地上落地生根交出精彩答卷;这是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十年,昂首阔步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世纪征程,波澜壮阔。如今的南城街道正众志成城,砥砺奋进,立足东莞“双万”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围绕建设高品质城市中心,以“首善之为”全力打造东莞“首善之区”,勇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深度城市化的“探路尖兵”,努力在新征程上实现更大作为。

■南城水濂山水库碧道绘就市民家门口“生态画卷” 翟嘉欣 摄

进位——GDP首次突破700亿元

从空中俯瞰环城路东莞大道立交,一旁的南城总部基地,高楼大厦拔节生长,一家家企业总部在这里落地生根,科技创新不断结出累累硕果,推动南城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破浪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十年的发展,浓缩在一串串数字里:从2012年的地区生产总值278.4亿元起步冲刺,南城街道地区生产总值相继突破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大关,2021年更是首次突破700亿元,稳居全市前三。

2021年,东莞东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把总部迁入南城,凭借在动漫IP领域极强的创作能力及生产制造端口的核心制造力,公司在国内外动漫模型领域迅速崛起,单品上市营业额已近亿元级。

东秀文化在南城加速奔跑,是南城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年来,南城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实施“科技南城”工程,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增加专项奖励和配套资助资金投入,从2000万元提高至5000万元,再提高至1亿元,用于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引进重大科技项目,吸引优质企业落户。

近年来,南城共引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8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4个,5个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1个市级创新科研团队,建成10个省级工程中心以及12个科技金融工作站,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化。专利申请累计超过8000件、专利授权超过5300件。

十年来,南城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体制机制活力不断增强、深化各项改革。

“我负责集团的工商业务。近年来,明显感觉南城政务服务越来越高效便捷。”广东中天集团的刘先生在南城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工商业务时,道出了企业落地扎根南城的原因。

过去十年,南城稳步推进国家、省、市改革试点任务,增强体制机制活力,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健全重大项目库,完善“倍增计划”配套政策,启动全新政务服务智能化平台建设,取消245项基层证明事项,为民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支持非公经济发展,落实“非公经济50条”。出台财政投资项目立项管理办法,启动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督示范试点,工程建设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优化许可审批办事流程,落实“一照一码”、“多证合一”、简易注销、全程电子化、“房税”窗口联合办公等改革措施,不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营造良好服务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发展。

2021年,南城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总量达8.24万户,在全市位居前列,也是全市唯一企业数超过个体户数的镇街。

■东莞城市中心大美画卷徐徐铺开 张顺祥 摄

高地——城市中心首位度愈加凸显

2021年,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刘慧作为高新人才被引进南城。

“一年来,我感受到这里的环境变得更加优美,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坚定了我扎根南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刘慧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城抢抓发展机遇,以“首善之为”全力打造东莞“首善之区”,城市发展能级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愈加凸显。

人才集聚高地成型。十年来,南城推动实施3.0版“促进就业九条”、2.0版“技能人才之都”、实施多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等政策,全力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将各方面优秀人才凝聚起来。

最新数据显示,南城已集聚各类人才达25.56万人,位居全市镇街第一名;其中,高层次人才达2.09万人,位居全市镇街第二名。

如今,南城高端文化资源、高层次人才、先进产业不断集聚,中心城区首位度持续提升,人才资源成为南城街道高质量发展重要优势。

总部产业加速流入。位于南城总部基地的UCC已于2021年1月竣工,截至2021年底,共有949户企业进驻代表性项目UCC,入园企业主要为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国内知名企业。

经过十年努力,南城总部基地已经基本建成,中建八局、毕马威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华侨城实业等优质企业落户总部基地,天安数码城、中天联科、宏远AI等产业园区也日益成熟,为南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与此同时,位于南城的东莞国际商务区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投入达26.13亿元的五大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在不远的将来,将为南城注入发展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金融中心地位凸显。截至2021年底,南城集聚各类金融机构306家,其中银行和保险市级总部85家,占全市的一半以上,机构密度达5家/平方公里,各类金融机构数量均位居全市镇街前列,金融业连续多年作为支柱行业为南城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22年上半年,南城辖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继续稳居全市第一,并保持着上升趋势,其中本外币存款余额更是突破4000亿元大关。

商贸中心地位愈加稳固。2012年至2021年,南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十年在全市32个镇街中位列全市前三,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鸿福商圈、汇一城“潮出圈”。

数字经济集群发展初现。截至2021年底,南城拥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以9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其他科技园区为平台,辖区共集聚软件设计、物联网应用、现代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检测服务等行业的科技型企业超过400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268家。

■桃园北路,繁华现代的都市气息与绿色休闲融为一体 罗伟良 摄

城变——现代都市和美丽乡村融合

不久前召开的2022世界莞商大会,重返家乡的莞籍企业家感慨:东莞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完全可以媲美很多一流城市,东莞越来越像一座大都市。

作为城市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城街道勇当深度城市化的“探路尖兵”,重品质、强攻坚,城市建设大提速,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连接东莞火车站和虎门高铁站的地铁2号线西平站,人来人往,当屏蔽门徐徐打开之后,乘客有序上下车。这里还连通了莞惠城际西平站,可以换乘莞惠城际前往东莞东火车站和常平火车站。

2016年5月27日,东莞地铁2号线开通,在西平、蛤地设站,南城正式进入地铁时代;2017年12月28日,莞惠城际常平东-道滘段开通运营,在西平站和地铁2号线接驳,南城正式进入城轨时代。

轨道交通,是高品质现代化都市的必然选择。十年来,配合市有关部门的工作,南城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相继迈入“地铁时代”“城轨时代”。

西平站不远处的桃园北路,由北向南一路驶来,繁华现代的都市气息与绿色休闲融为一体。

这条刚刚建成通车不久的道路两旁的景色,正向世人展示大美城市中心的美丽画卷。

十年来,南城现代化都市气息愈加浓厚。东莞大道两旁高楼矗立,夜幕来临,开车经过触目所及皆是繁华,正悄然崛起成为东莞魅力新城;东莞CBD塔吊林立,一个个项目蓄势待发,勾勒出未来南城美好蓝图。

过去十年,南城完成数十个“三旧”改造项目;开展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行动,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空间和资源;完成揭商大厦、碧桂园湾区国际、西平新地中心等项目资产投资34.63亿元。

现如今,莞太路的改造工程正如期开展,作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中轴线,去年更是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最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升级后的莞太路,将串联起各大商圈与新建的配套设施,串联起品质与繁华。

十年来,南城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在石鼓社区,置身其中,或漫步石鼓河畔,微风拂面;或信步生态公园,岁月静好;或挥汗运动场馆,活力无限……感受着繁华都市里的“诗与远方”。

过去十年,南城街道以乡村振兴为重要抓手,全面开展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工作,已完成乡村振兴项目106个,在建项目78个。

周溪、石鼓、水濂等社区旧貌换新颜,“城中村”变身“城中景”,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地”,不断扮靓城市中心的颜值。

■南城大力推进教育扩容提质 罗伟良 摄

共生——民生福祉大发展聚民心

“这几年,南城的学位越来越充足,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设施越来越先进。在这不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2021年,通过积分入学读上公办学校的湖南籍在莞务工人员王先生感慨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城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民生事业长足进步,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十年来,南城不断提升教育服务质量,保障教育公平,“阳光教育”品牌深入人心。

最近5年,南城新增学校幼儿园21所,新增学位近1.5万个,创建东莞市品牌学校7所,荣获国家、省和市各级特色学校称号119个。

过去十年,南城阳光实验中学、南城阳光第八小学、南城阳光第九小学、南城阳光第十小学、南城中心幼儿园、南城第一幼儿园、南城第二幼儿园、南城第一初级中学等一批新建中小学、幼儿园先后投入使用。

2022年,南城校内课后服务全面升级,实现了公民办学校校内午休午餐、课后服务两个100%全覆盖,惠及25300名学生,占比87.3%。2022年暑假16所公民办学校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了优质暑期托管服务,解决了1800多个家庭“看护难”问题,赢得家长和全社会的高度评价。

在去年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南城聚焦教育、居住、出行、安全、文化、健康、政务服务等重要民生领域,提出8类9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清单。推动6个小区增设8台电梯,解决200多户家庭900多人的出行困难;2021年新增配建停车位2501个,新增路外停车位1432个,切实做到了重点民生项目件件有实效。

十年来,品质交通千日攻坚的持续推进,让群众真正有了获得感。升级改造的绿色路、水濂景观路、科创路、桃园北路等一条条“美丽幸福路”,让群众走上幸福康庄大道。

万里碧道穿城过,让群众有了休闲好去处。南城水濂山水库碧道完工,青翠的草坪与红花相互映衬,不时有几只鹭鸟舒展翅膀优美地滑翔,碧道还安装了图案投影灯、萤火虫灯、照树灯、洗墙灯等,夜晚来临,璀璨的霓虹灯光点亮碧道,让景区变得更加生动。

市民花园藏身居民区,开窗见绿推门见景。过去十年,南城市民花园和百花林公园(宪法广场)开园,特色水景、景观树阵、广场、草坪、生态湖区错落有致,漫步其中,近可赏公园山水美景,远可眺城市高楼大厦。

数据显示,南城从2012年36.67万的常住人口增长至最新的42.38万,越来越多的人留在这里,与南城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声音

重点推进“1+3+5”首善发展行动计划

接下来,南城将重点以“1+3+5”首善发展行动计划为统领,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高品质城市中心,不断增强核心吸引力和综合承载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和城市能级,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3+5”首善发展行动计划,“1”是着力打造一核,即能够彰显东莞“首善”的城市发展核心区;“3”是着力打响深度城市化三大攻坚战,即综合交通建设攻坚战、城市拓空间攻坚战、城市形态提升攻坚战,破解掣肘南城深度城市化的最大制约因素;“5”是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五大行动,即经济提档行动、民生提优行动、城市提质行动、治理提效行动、党建提标行动。“1+3+5”首善发展行动计划围绕一个先行示范区域、三条城市建设攻坚主线、五个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方面,由点到线、由线引面,从突出核心到推向纵深,努力构建有亮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数说十年

2012年,南城GDP达278.4亿元,位居全市镇街第;2021年,南城GDP达701.8亿元,位居全市镇街第名,2013年-2021年年均增长8.1%

2012年,南城人均GDP超8.9万元;2021年,南城人均GDP超16万元,十年间增长近一倍。

南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1年比2012年增长180.4%

南城工商登记注册户数2021年比2012年增长204.5%

最新数据显示,南城已集聚各类人才达25.56万人,位居全市镇街第名;其中,高层次人才达2.09万人,位居全市镇街第名。

南城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021年比2012年增长202.2%,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021年比2012年增长149%。2021年,南城聚集各类金融机构306家,2022年上半年,南城辖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大关。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