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东莞市档案馆主办的《东莞明伦堂档案精品展》在市档案馆内正式开展,并将于工作日常态化展出。展览从馆藏上万份东莞明伦堂档案中精选168份精品展出,共分为组织机构、投承经营、资助教育事业、资助卫生事业、资助公益事业、万顷沙自卫局等六个单元,全方位展示东莞明伦堂的前世今生。

东莞明伦堂,对东莞近代地方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其档案对研究近现代东莞乃至珠三角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墨盒二个、直尺二把、笔架三个……”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了如选票、药方、总账本、物品清册、工程图纸等档案,种类丰富、保存完好、字迹清晰。据了解,市档案馆现藏有东莞明伦堂档案共549卷,共12417件,时间自1838年至1949年,内容涉及组织人事、沙田财务、教育医疗、水利交通等方面。而现场展出的几乎只是总档案的百分之一,可谓真正的“百里挑一”。

市档案馆副馆长林俊强表示,“这是东莞的一笔重要文化遗产,我们要把这批珍贵的档案整理好、保存好、利用好。希望通过此次精品展让更多人了解东莞明伦堂,引起更多专家学者关注东莞明伦堂并开展研究。”本次展览在做好莞邑文化、历史文化资源供给的同时,从地方特色历史引出对中国近代史相关时间跨度研究的关注和思考。
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段东升认为,开发研究明伦堂档案,对丰富东莞文化历史内涵,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志伟认为,要了解中国传统的封建王朝向现代国家转变的历史渊源和发生机制,东莞明伦堂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由此,明伦堂档案的历史价值尤为珍贵。
市民张女士在看展后感慨,“作为一名东莞中学学子,我竟然是第一次了解到东莞明伦堂,收获许多。我也会把它的故事分享给我的同学,让更多人认识明伦堂,意识到自己曾直接或间接受其惠泽。”
此次《东莞明伦堂档案精品展》设于市档案馆2楼,将作为常态展免费向公众开放,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前来参观。开放时间:工作日9:00-11:30、14:30-17:00,地址:东莞市南城体育路7号市档案馆,预约电话:(0769)22839773。
接下来,市档案馆还计划开设流动巡展,带着东莞明伦堂走进校园。

相关链接
再遇东莞明伦堂
薄纸泛黄,酿就余韵;笔墨挥洒,凝成历史。日前,由东莞市档案馆主办的《东莞明伦堂档案精品展》正在市档案馆内常态化展出。展览从馆藏上万份东莞明伦堂中精选168份精品档案,全方位展示东莞明伦堂的前世今生。希望通过此次精品展引起更多专家学者关注东莞明伦堂并开展研究,更是唤起老莞人对它的记忆,增进新莞人对它的了解。

重识:东莞明伦堂的发展独具特色
自宋代正式命名,明伦堂是我国古代读书、讲学、弘道、研究之所。特别是明清时期各府、州、县学大都设有明伦堂。
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东莞明伦堂在县学修建。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年),自东莞士绅陈龙安、何鲲、方文炳、陈荣光四人联名以东莞明伦堂名义承领六七百顷沙田后,东莞明伦堂转型为地方官绅控制和管理地方事务的半官方半民间地方组织。
市档案馆副馆长林俊强介绍道,“全国明伦堂中拥有资产的都比较少,更别说有这么大面积的土地。”也是从此开始,东莞明伦堂逐渐与国内其他明伦堂区别开来,走上了具有东莞特色的发展道路。这些不同之处可以在遗留的各式档案中窥见一二。
“墨盒二个、直尺二把、笔架三个……”从展区一份公物移交清册上的记载,我们能直观感受到东莞明伦堂的严谨做事风格与严格组织管理。“我们现在的固定资产登记和移交清册都远不及明伦堂的细致。”林俊强笑道。把目光投向招标公告、投田票、承耕合约书、报表等档案,更是能发现它规范的经营运作和办事流程。
据分析,东莞明伦堂兴办实业,大力发展农林业,办有东莞明伦堂示范农场、示范林场、万顷沙自耕农场等,拥有的六七万亩良田每年能收入田租六七十万元(时币),这也给了它在办好讲学本分外,为社会提供更多支持的底气。
东莞明伦堂大力资助教育事业。直接投资兴办5所中学(包括东莞中学)和几所小学,当时全东莞受明伦堂补助教育经费的小学有200多所;同时,向国内外的东莞籍在校大学生和海外留学生发放助学津贴、奖学金,曾受明伦堂资助的近代知名东莞学人包括陈伯陶、伦明、莫伯骥、翟俊千、容庚、容肇祖、郑师许、张荫麟、何作霖等。
此外,东莞明伦堂也大力资助卫生、公益事业。投资兴办明伦堂万顷沙医院和14间中医施诊所,资助公私立医院10余间(包括普济医院,现东莞市人民医院普济院区);资助支持东莞地方文化、教育、交通、医疗卫生、水利、赈灾、助学、奖学、济困等公益事业;津贴一些原属东莞县政府负担的事业经费等等。

重现:东莞明伦堂的轮廓逐渐清晰
市档案馆现藏有东莞明伦堂档案共549卷,共12417件,时间自1838年至1949年,内容涉及组织人事、沙田财务、教育医疗、水利交通等方面。
东莞明伦堂档案既是其发展变迁的真实记录,又是东莞地方历史发展的真实记载。一直以来,市档案馆非常重视明伦堂档案的整理研究。改革开放后,东莞明伦堂时任董事长蒋光鼐提出要把所有档案收集回莞,最初保存在县公安局,而后移交档案馆。林俊强表示,“这是一笔重要文化遗产,我们要把这批珍贵的档案整理好、保存好、利用好。”
2017年,明伦堂档案列入国家档案局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市档案馆对明伦堂档案开展了规范化整理编目与数字化扫描工作,并根据档案文件的形态、主要内容、涉及人物等进行自拟定名,使每一件档案都可以比较直观地让读者了解其主题。
2018年7月,东莞明伦堂档案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国内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认为,东莞明伦堂时间跨度与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跨度相吻合,其档案对研究这一阶段历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东莞明伦堂档案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研究和开发利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巨大,对推进国家重点档案的系统深度开发、放大国家重点档案的价值效应、提升国家重点档案的社会影响力也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019年,为满足学界对明伦堂档案研究需要,东莞市档案馆进行了出版准备工作;次年,《东莞明伦堂档案(第一辑)》正式出版,收录各类档案5098件;2021年,《东莞明伦堂档案(第一辑)》入选中国历史学年度(2020-2021)9项重大成果之一。
通过档案的系统整理、初步分析并结合多方学者研究,东莞明伦堂的面纱已然揭下,它的轮廓逐渐清晰,我们得以望见其本来面目,惊叹不已,却仅是冰山一角。
“现在的很多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我们也是尽可能地把东莞明伦堂的概貌呈现给大家。”林俊强坦言,本次精品展也是现阶段研究成果的一次展示,市档案馆精心挑选出保存良好、具有唯一性或代表性的档案,“每一份都能够直接反映东莞明伦堂某一阶段的历史”,希望这些“历史拼图”能让更多人关注到东莞明伦堂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重逢:东莞明伦堂的故事持续传递
此次《东莞明伦堂档案精品展》只是一个开始。自2017年被列入国家重点项目以来,市档案馆便积极规划,希望通过研讨会、出版物、公开展等形式,真正把东莞明伦堂档案利用好,发挥其价值。本次精品展是现阶段的展示,未来若有新的研究成果,也会在整理后进行进一步展示,让更多人跨越时空,与东莞明伦堂重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东莞特色发展产物,东莞明伦堂身上有着化不开的东莞文化历史,讲好东莞明伦堂故事,是建设文化强市、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也是增强东莞人文化自信、归属感的有效举措。
“我们还计划在10月底11月初起开设流动巡展,带着明伦堂走进中学、大学。”2019年来,市档案馆便开始坚持每年送展到基层,把展览开进社区、校园、企业等,让更多人能直接享受展览。林俊强告诉记者,东莞明伦堂的活动展板已经做好,巡展的落地指日可待。
此外,《东莞明伦堂档案》的第二、三辑的内容也已交稿,预计最快在今年底有望出版,将为学界对明伦堂档案研究提供更翔实丰富的史料支持。东莞明伦堂的故事也将在不断地研究讨论后,更加丰满、生动。
老市民了解多,新市民了解少。润物无声,或许你曾受益于东莞明伦堂,却并不知晓它的故事,本次精品展就是深入了解东莞明伦堂的大好机会。故事从档案入心,再由口而出,旧故事也有了新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