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患者急性心梗合并“心室电风暴”,东莞两医院接力抢救

11月4日,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该院急诊科携手心血管科争分夺秒,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护人员的协作下,成功救治了一名急性心梗合并反复“心室电风暴”的患者。

遇危重急性心梗,当机立断转诊

患者杜先生于11月4日17:00开始出现持续性胸痛,休息后不能缓解,遂于18:05在家中呼叫120。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为患者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随即将心电图上传至市中医院胸痛中心微信群。

该院心血管医师根据心电图结果紧急会诊后,初步判断患者病情严重,建议立即将病人转至院内行急诊介入治疗。在征得患者同意后,救护车马上转运。

然而,就在转运过程中,患者突发意识丧失、面色紫绀,考虑为心室颤动导致的心脏骤停,必须马上处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救护车上给患者进行电除颤1次,持续胸外心脏按压、面罩球囊辅助通气,以维持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并火速赶往市中医院胸痛中心。

绿色通道即刻启动,持续胸外按压救助

当天19:13,患者到达该院总院急诊科门口。急诊科值班医生陆振如立刻到门口接诊,开通绿色通道把患者推至抢救室进行抢救。其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生仍然保持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快速而简要地介绍患者病史。

19:14,患者送达急诊科抢救室。陆振如触摸患者颈动脉无搏动,结合病史考虑患者意识丧失由室颤引起的可能性非常大,立刻继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吩咐抢救室值班护士准备除颤仪,调至除颤位,除颤仪显示屏显示室颤。继续心肺复苏,把除颤仪能量调至200J,快速充电完毕,再次确认室颤后,予以除颤处理。

“全体散开,放电!”陆振如发出指令。

第一次除颤完毕后,继续进行2分钟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呼叫心内科值班医生副主任医师陈英俊前来协助抢救。

展开生死援救,手术根除病因

经过除颤后,患者心律仍未恢复正常,考虑是发生“心室电风暴”,病情危急,患者随时面临死亡威胁。

医护人员与死神展开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抢救前后总共电除颤7次,辅助胸外按压,球囊及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应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控制“电风暴”。

19:34,患者终于恢复了自主心律。

患者虽然恢复了自主心律,但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生命危险。为了解心脏情况,陆振如迅速给患者复查心电图,结果仍提示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出现“心室电风暴”根源在于心肌梗死,堵塞的血管如果不能复通,室颤仍然随时可能发生。

为了抓住手术时机,医院迅速启动导管室,陈英俊运用精湛娴熟的穿刺造影技术,快速开通闭塞的右冠状动脉血管,并完成了支架植入。

血管被及时开通,冠脉恢复了血流灌注,“心室电风暴”才得以完全控制,患者这才脱离生命危险。随后,患者神志转清,各项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下来。

这是该院胸痛中心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室电风暴”反复室颤的又一典型病例,杜先生的抢救成功,得益于胸痛中心联盟网络医院及市中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反应迅速、医术精湛及胸痛中心各核心科室团结协作,以最快的速度为患者争取宝贵的黄金抢救时机,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最终转危为安。

医生提醒:

出现心梗症状,要及时拨打120

一般来说,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闷、胸痛,严重者会出现恶心、想吐、心慌、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更有甚者会有一种濒临死亡的感觉。

部分患者表现特殊,还可能表现为伴随胸闷胸痛发生的牙痛、肩背部疼痛、上腹部不适等。由于自身对疾病认识的不足,这部分患者很容易忽略心脏问题,以为是胃病、口腔疾病或者肩周炎等,致使错过最佳诊疗时机,甚至出现无可挽回的后果。

一旦发生上述急性心肌梗死典型或非常典型的症状,要立即拨打120求救,抢救时间越早,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就越小,及时就诊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关链接:

什么是“心室电风暴”?

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将“心室电风暴”定义为:24小时内反复发作2次或2次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纤颤(室颤)。“心室电风暴”又称室速风暴、交感风暴JL茶酚胺风暴、埋藏式心脏除颤器(ICD)电风暴。“电风暴”是需要紧急处理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促发因素有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急性心力衰竭、药物影响等。器质性心脏病变是发生“电风暴”的病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