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热或发热反复要注意
东莞日报:孩子出现发烧或其他发热症状时如何就医?
邓皓辉:儿童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但家长不必过度担心。新冠肺炎是传染性疾病,如果近期没有与感染者存在交集,就不必太过紧张。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8.5℃,但精神状况和食欲良好,不存在退热药过敏,可尝试适当口服退热药物或采用泡温水浴、局部冰敷等物理降温的方法退热。如果孩子体温达到39℃以上且高热难退,或者发热反复,特别是发热超过3天,且伴有精神状态不好、食欲不佳,甚至出现热性惊厥等情况,则一定要去发热门诊让医生评估情况。如果孩子除发热外,还出现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头痛,或者发热的小婴儿有腹泻等症状,家长要多加留意,建议要做好防护后选择到附近医院就诊,必要时核酸检测。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家长担心小孩发烧发热会烧坏脑,这实际上是误解,只有孩子患了脑炎、脑膜炎等疾病,才可能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
东莞日报:三岁以下婴幼儿如何做好防护?
邓皓辉: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尚无针对3岁以下儿童的新冠病毒疫苗。大量数据显示,儿童病例目前总体感染情况比较轻,主要以咳嗽、流涕、发热、呕吐等症状常见,但不意味着儿童不易感。从感染途径上看,儿童感染病例多为家庭聚集引起,也就是说病毒是通过家里的大人传染给孩子的。因此,家长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为孩子健康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此外,对于婴幼儿的防护需注意以下几点:
家长在照看低龄儿童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做好日常健康监测,戴口罩,做好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不要对着孩子打喷嚏、咳嗽等;
应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不吃手、不揉眼睛等;
与婴幼儿同住或为其提供照顾的家庭成员应全程接种疫苗;
儿童感染大多数为聚集原因,应当减少聚集,包括简化个人行程轨迹,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和密闭空间;
当家人或服务婴幼儿的工作人员出现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时,应尽量避免与孩子直接接触;
注意居住环境要通风,同时,恰当给婴幼儿补充营养,适量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逐步优化,对个人防护要求也随之提高。每个人都要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自觉做好个人防护,既对自身健康负责,也对他人健康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