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9日下午,东莞举行2022高层次人才活动周暨人才嘉年华新闻发布会,以32场活动开启人才工作新篇章。其中,东莞首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揭幕仪式不仅被纳入人才周主要活动列表中,其引发的行业热度,也备受业界关注。
那么,东莞首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诞生,究竟会为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动力?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发展,又将为这座城注入哪些动能?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建成后的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改革开放孕育出新行业
上世纪90年代中末期的东莞,进入改革开放的高潮期。彼时,随着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激增,无数怀揣梦想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东莞“寻梦”,而东莞市汽车总站则是许多“寻梦”人的第一站,汽车站附近的“人才市场”则是他们“职业寻梦”的真正起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1995年,智通实业决定进入人才服务行业,当时,初出茅庐不久的苏琳(现为广东智通人才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被委以重任,去负责新公司(智通人才智力开发有限公司)的筹建及运营工作。
“以汽车总站为中心,方圆1公里内,大大小小的中介和劳务公司多达几百家,这可以说是东莞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起点和根源,当然,一种新兴行业的诞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助力企业招聘人手的同时,人力行业内同样存在着良莠不齐、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等问题。”苏琳告诉记者,那时候,在智通公司的门口,常常有被骗得身无分文的求职者露宿街头,寻求帮助,这种情况也给了智通公司管理层很深的思考和启发:要想在行业内扎根发展,必须要走出一条讲诚信、有温度发展的新路子。
“面对那些已经身无分文的求职者,公司决定伸出援手,给他们买饭吃,帮他们找工作,开着摩托车把连路费都没有的求职者送进合作的工厂。这些事,我都亲身参与并经历过,我们帮助过的人当中,如今已有不少成为东莞有名的企业家。而我们智通的五大企业精神就是在那个时代确立的,其中第一个词就是‘诚信’,这也是智通立足的核心竞争力。”苏琳说。
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后,一批像智通这样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登上历史的舞台,他们在1995年底获批第一批东莞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相比而言,东莞的人力资源服务起步较晚,随着改革开放大批外资企业的进驻,才有了人力资源服务业这一概念,在这个过程中,不少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一行业的潜力和重要性,开始入行。拥有东莞“00001号”劳务派遣许可证的东莞市信鸿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
“最早是我们的母公司高管与合作的外企(诺基亚)高管交流时,收到了对方的劳务派遣需求,希望我们在东莞打听有哪些优质的劳务派遣公司能解决企业的用工需求。但是,当时我们打听了一圈下来,毫无收获。也就是说,当时在劳务派遣方面,东莞是一片空白。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机遇,并专门成立团队赴国内外先进城市学习,带回了一条高质量服务企业的发展路子。”东莞市信鸿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更辉说。
多业态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
2000年前后,人力资源服务需求规模扩大和结构变化, 国内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都有所增长, 人力资源服务业态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东莞也是如此。
相比许多地市而言,这一阶段的东莞人力资源服务业也有着一个天然优势。“许多地市,都有政府规划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东莞没有设置,而是通过引导、扶持、规范,让市场发展壮大,这也是我们能走出东莞、走出广东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苏琳还特意用一段亲身经历,予以说明。
“对于刚起步不久的公司而言,企业的岗位需求信息是我们的命脉,当时的市人事局,就对我们拿到了许可证的机构,免费开放企业需求信息,我们只需派专人守在传真机前,每天成千上万条招方资源就能入手。这些举措,在那个时候就是雪中送炭。”苏琳说。
与此同时,受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 网络招聘开始出现并在招聘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力资源服务在服务经济发展、解决再就业问题,促进劳动力在不同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府的扶持和市场的推动下,大浪淘沙而来的一批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始重点打造各自的主营业态,率先抢占市场,做亮品牌,智通、信鸿、高地等一批优质人力资源企业开始在行业内站稳脚跟。
“不过,对比国内先进城市,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东莞人力资源服务业状态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解决温饱’、蓝领工人、档次低。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东莞以低端制造业为主。而人力资源服务业本身就是依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决定了什么样的人力资源服务种类。‘质高价高’这一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的服务意味着高收益。真正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应该是采用‘质量战’的形式,而东莞还停留在打‘数量战’上。除此之外,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同行之间的竞争摩擦也不时发生,整个行业间一直都未形成应有的合力。”葛更辉说。
搭平台 聚集行业向心力
企业担忧的问题,同样也是东莞政府和职能部门之所急。2021年5月起,东莞出台《东莞市关于加快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和市政府1号文进行规划部署,启动了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行区建设,努力推动东莞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进入“黄金期”,驶入“快车道”。
与此同时,随着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生态蓬勃生长,松山湖科学城全力向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迈进,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此布局,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重要节点城市,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等一系列新时代的发展新潮流,也为东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发展带来宝贵的提升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11月9日,在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指导和支持下,由本土人力资源行业龙头企业发起筹备成立的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促进会率先成立。成立当天,该协会就宣布,通过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等,规范人力资源服务秩序和行业发展。
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促进会成立至今,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在市人社局的协助下,制定行业标准等规范,搭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新创业大赛等良性互动平台,评出首批“5A”级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服务AAAAA等级。有力地强化了人力效能导向,促进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企业深度对接,为协会机构应对人力资源市场的新变化,提高劳动力要素质量和效率,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水平,赋能实体经济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最重要的是,自此,全市40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有了一个“家”。
筑巢引凤 抢抓“黄金内湾”机遇
近年来,在省人社厅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77家,从业人员近万人。2021年全市机构营收97亿元,帮助实现就业、择业和流动人数316万人次,服务用人单位数195万家次,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
去年,紧跟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促进会的脚步,东莞启动了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行区建设,由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通过市镇共建,采取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模式,努力打造“一先行区、两基地、三平台”。即一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行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聚和职业技能培训交流两个基地;人力资源综合服务、人力资源供需对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三大平台,有效发挥龙头引领和产业集聚效应,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化。
产业园先行区规划总共两期,面积约9万平方米,目前第一期2.9万平方米,预计可以入驻50家机构,将按照“一先行区+两基地+三平台+七功能”进行规划布局,入驻产业园先行区及机构可以享受租金补贴、入驻补贴等优惠政策,如,机构总部入驻产业园先行区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符合入驻条件的给予最高4500元/月补贴,机构享受地方经济贡献50%-100%奖励,低价享受人才公寓租赁、产业园先行区功能用室补贴等。
产业园先行区自2021年12月正式启动招商以来,已引进23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其中11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经正式入驻办公。引进的机构中,既有中智、君润这样的行业百强机构,也有智通、信鸿、高地等本土龙头企业,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态。更多龙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入驻,充分发挥了鲇鱼效应,刺激本土机构在高水平竞争中不断发展,在个性化定制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服务等重点方面,打造行业领军标杆企业,形成多元化、多层次、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有力地带动了东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抢抓“黄金内湾”机遇。
除了引进优质机构入驻外,东莞人社部门还以产业园为抓手,持续完善产业链条。
市人社局局长陈智武表示,接下来,市人社局将持续提升政策赋能,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现有“1+N”政策体系基础上,加大扶持力度,出台2.0版推动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配套奖补措施;将持续完善产业链条,先后通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合作交流会、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大赛、“HR毓秀计划”“莞链计划”“园聘行动”等“一会一赛六平台”品牌活动,引导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集聚,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探索新兴业态、开发服务产品、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将持续提升人力效能,依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这个产业集聚赋能平台,推动企业培育使用人力资源服务的习惯和能力,促进企业用工的动态平衡、劳动关系和谐和人力效能提升。协同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找到能人”,通过企业和专业培训机构“培育能人”,帮助广大劳动者和各类人才“成为能人”,促进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自律、优质发展,推动东莞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进一步赋能实体经济。
●对话
入驻“龙头”眼中的东莞机遇
对话深圳中智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蔡如蓉

■蔡如蓉
记者:中智入驻东莞?最大的吸引力在哪?
蔡如蓉:东莞作为新一线城市,无论是业务潜力空间还是政府政策,都非常有吸引力。
首先,各级政府部门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重视。我们了解到,东莞不仅将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工作纳入了全市“十四五”规划,还制定了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关于加快推动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行业的长远发展描绘了科学蓝图,其中有很多给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就像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也给我们指明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其次,东莞的营商环境很优越,我们了解到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放管服”改革措施,相信可以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
另外,我们知道东莞在大力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行区,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这为服务产业化以及将来产业升级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相信东莞未来一定也会出台更多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助力行业的腾飞,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依托东莞这么好的环境和平台,一定都有充满想象的发展空间。
记者:东莞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价值在哪?能给东莞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效应?
蔡如蓉: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定位是先进制造业中心,(《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新材料领域、新能源领域、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等五大重点新兴产业领域,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滨海湾新区成为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必须大力提升人才人力效能,引导人力资源与创新驱动发展相协同、与产业转型升级相融合,这些离不开人力资源服务业等社会力量的参与,这也是行业的主要价值所在。东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能够凭借核心专长和服务经验,在人才引进、人才服务、技能培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提升人力效率,为政府人才强市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可以促进城市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经济发展质量;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现代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行业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过程中,行业产值体量不断扩大,在第三产业中占有显著份额,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吸纳很多就业,同时,人力资源服务业由于服务门类众多,与其他许多新兴服务业态存在紧密的交叉关系,如法律、金融、财会、咨询、信息传输等,有利于形成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第三,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是聚焦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促就业工作的现实需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机构的职能优势和专业优势,精准施策,为促进稳就业、保就业、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提供坚实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