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三月,木棉花开,朵朵红花赞英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胸前佩戴着鲜艳的大红花,东莞5名女大学生携笔从戎,走进东莞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参加役前教育,时刻准备奔赴军营,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强军梦。

在莞邑大地上,岁月流转,时代变迁,不变的是“投身军营,报效祖国”的热血涌动依旧有力。今年上半年,携笔从戎的女大学生分别是黎炜彤、饶静茹、金灵、孟熙媛、庄锦芝。
参军爱国情缘延续
“这是我第三次报名参军了。”黎炜彤说,军营是她所向往,这次终于经过层层筛选,即将圆梦军营。
20岁,这名来自广东医科大学的女大学生,在桃李之年,挥别家人,带着家乡父老的嘱托,前往东莞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开启“兵之初”之路。其间,黎炜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两个舅舅、表哥表姐都当过兵,父母也非常支持我,同学们也十分赞同我的参军志向。”
薪火相传家国情,东莞女大学生不爱红妆爱武装的背后是参军爱国情缘延续。
“家里有表系亲属长辈当过兵,小时候经常听他们回忆在军中的经历,耳濡目染,参军报国的种子就在幼小的心中种下,激励着我参军报国。”饶静茹说。她同样来自广东医科大学,是一名在读大学生,立志接力从军,握紧先辈的钢枪,续写军旅新篇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东莞女大学生用青春传承军魂。饶静茹说,“希望在军营中锻炼身体、磨砺意志,能够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实现强军梦而不懈奋斗,成就更好的自己。”
莞邑儿女奔赴军营,保家卫国,身上的军装承载着同一个红色梦想、同一种爱国情怀。“小时候喜欢和父亲一起看军旅题材影视剧,艰苦却有趣的军旅生活和战友情,让我向往。”庄锦芝期待圆梦军营。参军入伍,让青春不留遗憾。她说,“我父亲也非常向往军营,奈何未能如愿,成为人生一件憾事。我这次也是圆父亲的梦。”
家国情怀在心中流淌,东莞女大学生期待在军营铸一身钢筋铁骨,着一袭戎装,谱一曲军旅柔肠,延绵永续爱国情。“书可以回来再读,能在合适的年纪进入部队,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庄锦芝说,“报国不分男女,巾帼不输儿郎。期待在部队这个大舞台上收获友谊,得到成长,磨砺心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迷彩青春不一样
十八岁,在这个人生最美好的年纪里,金灵、孟熙媛如愿拿到入伍通知书,参加役前教育。二人分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听!祖国在召唤,她们毅然携笔从戎,立志用迷彩装扮不一样的青春。

参加役前教育前,孟熙媛从头开始,剪去的是一缕秀发,留下的是一份干练,扛起的是一份责任。
当青春遇上迷彩,就有了另一个身份。孟熙媛说:“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刻苦训练,将个人理想融于强军梦,这样能更好实现个人价值,充实自己的人生,力争从娉婷娇女蜕变成铮骨女汉,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强军兴军的宏伟画卷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如果说青春是一道风景,那么迷彩就是其中最靓丽的色彩。金灵说,“参军入伍,我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心理准备,将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刻苦训练,克服困难,锻造过硬的身体素质,高尚的精神品质。”
“奋斗强军,征途如虹,我们既是追梦者,亦是圆梦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饶静茹说,将努力训练,尽快适应部队生活,尽快完成从一名地方青年向合格军人转化。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从精致的妆容到满脸的汗水,从飘逸的长发到精干利落的短发,从柔弱的身躯到挺拔的身姿……剪去了秀发,穿上戎装,东莞女大学生正在接受役前教育洗礼,这一枝枝“铿锵玫瑰”精神抖擞、列队整齐,已初具兵的味道。她们相信,巾帼不让须眉志,女兵撑起“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