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唯一以加工贸易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第十三届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简称中国加博会)进入第三天。今日是面对公众开放的第一天,人潮涌动的展会现场,正如昨日笔者在文章中所言:加工贸易会不仅不会消亡,还正朝着更好的方向驶去。
笔者跟随中国加博会的步伐采访报道了十几年,在多年的走访发现,东莞的加工贸易转型显现出了新气象:脚步向“内”、目光向“上”、品牌向“新”、内涵向“深”……

脚步向“内”——从2009年前身“外博会”诞生起,加博会就肩负起了帮助加工贸易企业拓展内销市场的时代使命。从2016年开始,加博会调整了买家定位,从以内销为主变成内外贸一体化。正是在加博会等平台的推动下,东莞外资企业内销份额逐渐增长。2019年,东莞全市外资企业内销4425.1亿元,增长10.1%。到了近几年,助力加工贸易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内外贸一体化,成为中国加博会一个明确目标。为此,展会在主题展中增设了出口转内销产品展等内容,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参展。

目光向“上”——一直以来,加博会都非常注重电商平台的作用,自2015年实施“1+6”专业化展区设置后,每届加博会均设有电商和国际物流展区,邀请知名电商平台参会采购,推动企业和电商平台进行对接。近几年,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中国加博会还首次与电商平台进行采购合作,利用庞大的线上采购商资源推动线上线下商务对接、买卖成交。电商渠道带动的不仅是销售,更可推动加贸企业加速创新升级。有受访企业表示,电商销售让加工贸易从末端走到了市场的前端,可以更加灵敏地感受市场脉动,从而更加精准有效地引爆企业制造潜能。

品牌向“新”——本届加博会开幕首日,多家知名企业举行品牌发布会,“东莞制造”细节处写尽了中华传统工艺的匠心。受访企业告诉笔者,中国加博会见证和成就了他们品牌的成长。事实上,针对参展企业想借加博会推广、打造自有品牌的需求,从2016年开始,加博会组委会特意设立了大型的新品发布区,帮助参展企业提升产品的知名度,成效显著。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借助加博会来提升品牌知名度。数据显示,目前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累计注册品牌突破1.3万个。而通过加博会的带动,展品质量也从一开始主要以展示代工产品为主,逐渐演变为自主品牌为主,企业的参展热情一届比一届高。

内涵向“深”——随着转型升级工作的深入推进,在外贸大市东莞身上,“加工贸易”的标签正逐渐弱化,2019年一季度在东莞全市进出口的比重中跌破“老大”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但由于传统低端的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特性,造成加工贸易的发展客观上存在“先天不足”,如根植性不强,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等问题。因此,通过自主研发、品牌化建设和产品升级走上产业链中上游,成为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生存发展的普遍选择。

记者在多年的采访中,初步概括出东莞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总的思路: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实现从“生产车间”到“企业总部”的形态转变。具体来说,就是帮助企业承接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并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在做贴牌、代工的同时,尝试创立自主品牌,开拓内销市场。自救之下,东莞外贸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原来东莞的加工贸易占到整个外贸业的98%,现在则是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各占40%以上,而且加工贸易已经大幅转型,如今的加工贸易不代表落后,而是代表一种贸易方式。得益于此,这几年东莞开放型经济在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下保持平稳发展。

近年来,加工贸易带动了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在加工贸易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换过程中,加博会的作用尤为明显。大量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东莞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结构上全面优化了东莞的城市内涵。外界对东莞的印象,也从“三来一补”,转变为“潮流东莞”“智造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