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荔枝红了”2023年大朗镇荔枝文化周系列活动举行,大朗结合“荔枝之乡”产业特色,陆续铺开2023年大朗镇第二届佳果游园荟、“荔林”老爷车收藏展、“荔林”毛织主题艺术装置展、首届“荔咖”甜品创意展示大赛、大朗“荔王”品鉴拍卖会等13项共22个活动,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大产业、大民生、大展示的作用,深挖大朗荔枝、毛织、文化空间、人文、非遗、潮流等特色资源以及荔枝延伸文化,以打卡式、体验式、互动式活动,进一步擦亮该镇荔枝品牌名片,传承历史文脉、打造有根文化、讲好大朗故事、塑造城市精神,集聚人气、拉动消费,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助推大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朗荔枝文化周,感受美“荔”大朗 大朗供图
荔枝文化周期间,恰逢端午节假期,尽管天气炎热,但大朗市民参与荔枝文化周的热情依然高涨。记者走访看到,作为荔枝文化周的一个重要活动场地,不少市民成群结队进入园内游玩,他们有的欣赏优美的景色、呼吸新鲜空气,有的在采摘荔枝,有的在老爷车收藏展处打卡,有的在荔香书吧“充电”,假期的欢乐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市民们纷纷表示,这段时间刚好是大朗镇的荔枝文化周,便趁着假期带着家人朋友前来休闲娱乐、采摘荔枝,感受美“荔”大朗。
活动1 全市首个荔香书吧开放
■全市首个荔香书吧 通讯员 陈慧敏 摄
荔香沁肺,书香润心。6月21日,坐落于湿地公园的荔香书吧正式揭牌与开放,并成为中国荔枝之乡大朗镇第六个城市阅读驿站。它是政府投入社会运营共建的大朗新型文化空间示范点,也是全市首个“荔枝”主题书吧。
书吧内以荔枝主题建设为方向,合理运用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配备“荔枝”主题书籍、绘本,并融入荔枝文创、手艺、美食等特色文化元素,打造了全市首个荔枝主题书吧。
市民们穿梭在阅览区、烘焙区、心愿墙等五大功能区域之内,体验亲子阅读、文创参观、食物烘焙等多样生活趣味,使“荔香”文化的温暖与“书香”氛围的魅力从这片人文共享空间传播开来。
据大朗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建设荔香书吧是着力打造一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和特色书吧,以构建一个更为普惠、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力争使之成为市民向往的图书会客厅、户外草坪书吧、亲子阅读乐园、网红直播间、文化艺术会客中心,让市民尽享均等化、优质化、便利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引领全民阅读风尚。
接下来,大朗将以荔香书吧和正在建设的稻田书吧为试点,结合地方特色文化,配置相关主题图书资源,并提供主体多元化的公共服务,引领生活新风尚,打造一个蕴含时尚咖啡、休闲阅读、非遗文创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和特色书吧。
活动2 大朗优选“文化+”项目发布
■品荔市集上的文创产品 大朗供图
大朗是“时尚织城、荔枝之乡、科创新城、篮球强镇”。6月21日,大朗在荔香湿地公园发布优选“文化+”项目、第一部文旅专题片。
在大朗第一部文旅专题片中,大朗的四大特色名片以及更加多元鲜活的形象透过视觉场景与文字集中呈现,不仅为当地人民全面了解大朗文化根脉提供窗口,也为外来游客正确认识大朗形象和寻觅出游去处带来便利。无论是生态公园、红色遗迹、非遗文化,还是时尚毛织、特色美食、民俗风尚,缤纷多彩的织城盛景无不凝聚着大朗坚韧昂扬的蓢草精神与城市品格。
与此同时,今年发布的“大朗优选”+文化行动计划,是大朗在2023年贯彻落实文化强市建设“1+8”政策体系,坚持多效结合、多品类推进,以全镇发展“一盘棋”意识,着力构筑“镇级有印记、一村一特色”文旅发展格局的创新探索。该品牌不仅全面梳理挖掘大朗优质文旅资源,开展美食、民俗、城市文化空间等十大评选,打造“大朗镇优质文化项目库”,进行项目授牌认证发布,同时强化项目的属地管理与发展扶持,为打造大朗独特文化印记、塑造织城形象、深化市民的文化认同感、精神归属感发挥良好效益,也为扩大大朗文化知名度、影响力,打造更多“出圈”“出彩”的大朗文旅品牌做出示范。
活动3 舌尖上的“荔枝”巅峰对决
■“朗荔飘香·粤菜师傅”荔枝菜烹饪技能竞赛 通讯员 陈慧敏 摄
荔枝不仅是大朗的特产,更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大厨巧手制作,将荔枝融入各色美味菜肴,24道荔枝菜式完美融合了大朗荔枝风味,美味又有创意。6月19日,由大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大朗镇总工会、大朗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共同主办的2023年“朗荔飘香·粤菜师傅”荔枝菜烹饪技能竞赛在里悦里商场上演。
这是一场各路厨艺高手过招的大赛,比赛的主角依然是“荔枝”。大朗镇各个参赛厨师绞尽脑汁,使出看家本领,在这场大朗镇厨神争霸中一决厨艺高低。本次荔枝菜烹饪技能竞赛得到了大朗镇各餐饮企业的大力支持,共12家餐饮企业参加,12家餐饮企业通过内部初赛选拔,初赛成绩第一名选手参加决赛。
在现场,可以看到厨师们搭配各色菜肴花样百出,比如生猛龙虾搭配晶莹剔透的荔枝果肉变成一道诱人菜式,酸甜可口的泰国香柠汁与新鲜甘甜的荔枝、虾仁混合在一起又会怎样挑动味蕾?还有西式的配菜如鹅肝、芝士、牛油果、慕斯棒棒糖,又有大朗本土风味的烧鹅、老鼠瓜、南瓜羹……各色菜肴可谓中西合璧、花样迭出,从构思、制作到出品都创意十足,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味觉”的双重“盛宴”。
每一道菜几乎都能看到大朗厨师们巧用妙用荔枝的娴熟技法。例如,金丝荔枝球,厨师把荔枝去核,在果肉中加入虾仁,裹上春卷皮丝在热油中翻滚几下,便成就了这道外表“酥脆”、内心“纯洁”的美味菜肴。
最终,来自大朗镇帝豪酒店的杜国标等三位厨师凭借《锦绣双拼》《泰式香柠汁荔枝虾盏》获得本次竞赛一等奖,同时被市总工会授予“东莞市职工技术标兵”称号。
据介绍,大朗镇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工程,通过举办“朗荔飘香·粤菜师傅”荔枝菜烹饪技能竞赛,加大荔枝产业宣传推广力度,展现大朗镇地方特色美食文化,促进荔农致富增收,提升餐饮行业员工技能水平,各路厨神争霸,推动餐饮市场共同促进、引导的长效机制,持续吸引更多游客到大朗观美景、品美食。
大朗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负责人表示,大朗镇不断努力提升餐饮行业员工技能水平,大朗镇作为“中国荔枝之乡”,通过举办“朗荔飘香·粤菜师傅”荔枝菜烹饪技能竞赛,促进全镇餐饮行业转型,帮助餐饮行业创新发展,对于推广大朗荔枝、大朗美食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赛事充分挖掘大朗镇的美食文化底蕴优势,全面展示了大朗镇餐饮从业者独特魅力,增加大朗镇餐饮从业者的交流、分享经验,提升了大朗镇餐饮和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积极助推荔枝文化与大朗美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活动4 “荔咖”甜品 美味又精致
■大朗镇首届“荔咖”甜品创意展示大赛 通讯员 陈慧敏 摄
为了进一步丰富大朗“荔枝红了”文化活动内涵,适应新时代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潮流,6月25日,“荔枝红了”2023年大朗镇首届“荔咖”甜品创意展示大赛在大朗青创城举行,8个商家的选手经过一番“甜蜜”角逐,最终决出2个最佳甜品人气奖和2个最佳饮品人气奖,以及3个优秀奖。
比赛现场,随着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选手们大展身手,紧扣主题,创意无限。“玫荔四射”“荔香满园”“荔枝软糖”……经过45分钟的精心制作,一件件造型精致、令人垂涎欲滴的甜品作品陆续登场,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甜点盛宴,让评委们尽享眼福口福,赞不绝口。
曾获2022年东莞西式西点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并有东莞技术能手称号的沈欣欣是本次比赛的评委之一。她表示,本次比赛作品的整体水平都是属于中高端,选手技艺非常专业,比如利用荔枝制作的仿真慕斯,非常出类拔萃。“荔枝软糖”也很新颖,品尝之前还好奇为何饮品取名为“软糖”,喝过后才发觉确实名副其实,它喝起来有椰子的清香和玫瑰的花香,口感既像果汁也像软糖。
据了解,本次大朗镇“荔咖”甜品创意展示大赛,参赛的商家(选手)要结合莞邑文化和大朗本土文化特色制作与荔枝有关的创意点心或饮品,并做创意理念和制作工艺阐述。而评委组则从创意理念、用料选择、制作工艺、营养价值、制作渊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最终,2家甜品店获得最佳甜品人气奖,2家饮品店获得最佳饮品人气奖,3家商户获得优秀奖。
活动5 “荔王”争霸 万“荔”挑一
■大朗举办“荔王”品鉴拍卖会 通讯员 陈慧敏 摄
为提升大朗荔枝品牌知名度、辨识度和影响力,推进大朗荔枝产业发展,6月25日,大朗镇举办“荔王”品鉴拍卖会,以“荔”会友,通过现场品鉴、体验、交流、拍卖的形式,全方位推介展示大朗荔枝。
当天的“荔王”品鉴拍卖活动在大朗水平村古荔公园举行,分游园会、品鉴会和拍卖会三部分进行。在游园会环节中,园区内设置了荔枝主题的摊位和互动游戏、荔枝周边文创集市等,还有荔枝主题的宣传长廊,科普荔枝品种,讲述岭南荔枝文化故事,参与人员可以一边游园一边观景一边品荔,参与互动答题还能赢取精美伴手礼。此外,现场还设置了“大朗话荔枝”主题展区,邀请大朗中学退休校长、《大朗方言拾趣》一书作者叶金镇现场宣传和普及关于荔枝的大朗方言。
在品鉴会上,由各村(社区)组织的荔枝种植户带来了12款自己当季最好的荔枝品种,组委会组织荔枝行业的专家学者和市民群众共同在现场品鉴荔枝,交流感受,并在品鉴后投上个人认为最满意的那款荔枝一票。经过最终计票,来自犀牛陂村乡品农业38年树龄的香糯获得“状元荔”称号,来自水平村莞荔园300年树龄的糯米糍和活荔农业20年树龄的莞香荔(红玫瑰)分别获得“榜眼荔”称号,来自屏山社区明尔朗农场50年树龄的糯米糍获得“探花荔”称号。
品鉴会评选出的大朗“荔王”还进行了现场拍卖,大朗各行业协会代表和企业家代表联合组成“竞拍团”,现场参与“荔王”竞拍。最终,东莞市纺织纱线行业协会以22222元拍下“状元荔”100斤采摘权,东莞市骏通木业有限公司以12800元拍下“榜眼荔”糯米糍100斤采摘权(莞香荔产量不足一百斤未参与竞拍),东莞市大朗仟惠电器商店以5000元拍下“探花荔”100斤采摘权。大朗“荔王”竞拍溢价所得(减去起步价外)将全款交于大朗镇慈善会用于公益慈善事业,拍卖会由公证人员全程现场公证。
据了解,荔枝是大朗的传统水果,自宋末元初就开始栽植,历史种植面积最多时达4万亩,目前也有近万亩,种植最多的分布在水平、犀牛陂、松柏朗等村(社区),其中水平村还有近2000棵荔枝老树,树龄最长超300年。大朗是优质岭南荔枝的重要生产基地,设立在大朗的省荔枝科普基地,被列入1993年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2020年1月,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东莞)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朗是该种植系统的两个核心区之一。2020年,大朗镇、水平村分别荣获省农业农村厅授予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荔枝专业镇、专业村称号。2022年,大朗镇的莞香荔、糯米糍在全国优质荔枝擂台赛中分别荣获金奖、银奖。就在近日,大朗还被授予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东莞)大朗保护区]标志荣誉。
活动6 以“荔”为媒促招商引资
6月20日,大朗镇举行2023年“荔枝红了”系列活动之一的大朗镇招商推介会,邀请了部分外市企业参加推介会和品尝大朗荔枝,对大朗的投资环境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为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力推动大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会上,推荐了光大产业集团项目、君泰·正拓5G产业园项目、骏通项目等,为招商引资增添活力。会上,大朗镇投资促进中心分别与戴德梁行、光大产业集团签订了投资效益协议。大朗四个产业平台的代表上台作了项目推介。
大朗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朗镇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坚持制造业当家,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与大朗镇“三驾马车+一条主线”工作新思路相结合,为全力支持企业的发展,推出一系列工作举措,其中包括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统筹46宗、2000多亩产业用地承载优质项目落地等,为加强招引优质项目落地,推动大朗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7 “咖啡+火柴盒”演绎潮流文化
■本土乐队The Leg Signals(脚信号) 大朗供图
当咖啡文化遇上“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6月21日,大朗镇在荔香湿地公园举行“荔枝红了”——“火柴盒”东莞城市艺术Time,通过“火柴盒”+荔咖相融合的方式,给市民朋友带来潮流浪漫的荔林韵味。
随着骤然奏响的爵士乐,“荔枝红了”——“火柴盒”东莞城市艺术Time拉开序幕,天台回音乐团铿锵有力的鼓声、干净利落的吉他音、轻灵悦耳的清唱,与夏日蝉叫交织成一曲动听的旋律。市民的心灵瞬间被带入了音符的奇妙韵律中,大家纷纷驻足,仔细聆听空气中四溢的欢快音律。
本次活动邀请本土乐队The Leg Signals(脚信号)。刚听到脚信号乐队的名字,你也许觉得很奇怪。他们表示,乐队在演奏的时候用脚打拍子,而他们的音乐都是在这个信号的基础上构建的。当他们的音乐响起,希望大家可以跟随双脚的信号抖动。
记者了解到,脚信号乐队是东莞本土罕有以布鲁斯为核心创作的乐队,有着自己独特的曲风以及音乐构想。这支乐队最特别的地方是现场感染力强,大部分看过现场演出的观众,都会被他们自在、舒服、摇摆的音乐吸粉。该乐队累计原创作品20+,参加音乐节等各类演出100+场。今年,脚信号乐队举行全国巡演,足迹遍布20多个城市。
据了解,“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是东莞2022年推出的城市潮流文化新品牌项目,该品牌项目将结合东莞近几年新兴的露营和咖啡文化元素进行全新呈现。自去年“潮流大概·火柴盒”东莞(大朗)城市艺术Time活动启动以来,活动足迹遍布大朗镇多个角落,包括古荔公园、荔乡湿地公园、道盛联合青创城、里悦里商场等。它促使了大朗镇形成浓郁的音乐氛围,吸引广大群众走近音乐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艺演出当中,形成了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除了美妙的音乐声,这个夏天怎能少了咖啡陪伴,趁着盛夏丹荔飘香之时,现场多个咖啡商家推出了多款特色荔咖饮品,有满杯荔枝果香与清爽美式咖啡碰撞在一起的冰荔美式,也有荔枝、椰子水和咖啡三重味道融合的荔枝椰香冰咖,更有满口的荔枝果肉与清新茶底融合的荔枝冰茶,饮一口“荔咖”特调,背靠郁葱荔林,随着音乐的律动,全身心享受这段惬意的悠然时光。
当天活动最有特色的咖啡商家,当属大朗无为的咖啡工坊。“无为咖啡”创作了三个种类荔枝饮品;荔枝特调,荔枝意式咖啡,荔枝无咖啡。该咖啡工坊是去年成立的,主要是做咖啡豆的烘焙及供应和教学为一体的咖啡工坊。
这是一场聚集音乐爱好者和咖啡爱好者以及露营爱好者的夏日盛会,伴着爵士乐的律动,尝试着亲手调制一杯创意咖啡,或品鉴着咖啡师调好的莞味咖啡,坐在荔枝树荫下的草坪,聆听美妙的音乐,让匆匆赶路的城市人放慢脚步,一起拥抱和回归大自然。众多市民朋友纷至沓来,共享美好时光。
活动8 线上直播推介品荔市集
■线上直播推介品荔市集 大朗供图
6月21日,在大朗荔香湿地公园,主播朗小诗与东莞本土笑星安冬一起开启直播欢乐之旅,直播间开展助农荔枝推广、荔枝文化普及、本土非遗、特色美食:春明茶、“烘焙荔枝干”、红团、松糕等推介内容。
记者在直播间里看到,有的人穿梭在荔香湿地公园里多个大型毛织视觉户外装置艺术展的现场,感受大朗毛织文化的传统与新潮;有的人游走在“荔林”老爷车收藏展的场地,见证汽车工业文明的璀璨与变迁。此外,“火柴盒”东莞(大朗)城市艺术Time活动则将露营与咖啡相结合,在荔林树荫下享受爵士乐的律动,各类荔味咖啡与美食化作这场盛会难忘的夏日滋味。
据了解,该活动融合“文化”“旅游”“互联网+”三大元素,线上线下结合,进一步聚集人气,活动现场设置了品荔市集,市民不仅可以品尝到新鲜的荔枝,还可以品尝荔枝蜜、荔枝酒、荔枝干、荔枝饼干等美食,大大满足味蕾,令人流连忘返。亦有“南方+”“荔香大朗”“文旅大朗”视频号进行线上直播,带着观众云逛市集,助力网友云购荔枝,在“文化”“旅游”“互联网+”的融合中扩大“荔枝红了”第二届佳果游园荟的辐射与影响力。
为了配合本次“荔枝红了”系列活动,乐购东莞·聚惠大朗活动推出10万元镇级消费券,进一步促进市场消费,推进市场消费扩容提质。
亮点1 残疾人巧手编“荔枝球”
■残疾人巧手编“荔枝球” 通讯员 陈慧敏 摄
“这是毛线编织而成的‘荔枝球’,太美了!”在6月21日的“给荔大朗”品荔市集,一个个由毛线编织而成的荔枝球手工艺品让人眼前一亮,红色毛线的是红彤彤的荔枝外壳,白色毛线编成晶莹剔透的果肉,把“大朗毛织”与“大朗荔枝”两张国家级名片都巧妙结合在一起。
最让人惊讶的是,这是大朗镇妇联提供的文创产品与大朗镇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的残疾人编织而成的手工艺品,不仅有荔枝球,还有荔枝钥匙扣、荔枝耳环、荔枝胸针等多种以荔枝为主题的毛织手工艺品。看到这些精美的手工技法编织而成的手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同时也是大朗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一个真实写照。
在活动现场,大朗镇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介绍,大朗镇康就中心目前有30余名智力、精神、肢体等类型的残障学员,他们在康就中心这个大家庭里一起生活、学习技能。手工艺品是学员在康就中心学习的其中一项技能,通过学习手工艺品,学员不仅能够增强动手能力,更能够将其作为获取收入的一种手段。本次义卖的产品均是中心学员制作,所得的款项将全部给回制作者本人。
亮点2 荔枝咖啡受荔乡人民喜爱
■荔枝咖啡受荔乡人民喜爱 通讯员 陈慧敏 摄
“我这次为荔枝节特别研制了三款荔枝特调饮品,荔枝汁与咖啡底、茶汤的融合能呈现很清爽的夏日口感。”在无为咖啡展台,负责人李金河带来了多款自培咖啡豆、原创白石咖啡杯,作为土生土长的大朗人,他想在荔枝节中为市民呈现多样的咖啡体验。
6月21日,在大朗荔香湿地公园,现场聚集了近10家大朗本土咖啡品牌。香甜的荔枝搭配清爽可口的咖啡,绝对是夏日里的畅快。
据介绍,“荔枝饮品”的原料极其丰富,用枸杞、菊花、玫瑰等多种元素炮制而成的养生茶底,辅以少量的荔枝果汁与咖啡花蜜,搭配冷萃咖啡液,并加入荔枝果肉,一杯清甜爽口、口感丰富的大朗特调——“荔枝咖啡”就此完成。抿一口,荔枝的清香、咖啡的风味慢慢沁入喉咙,邂逅一场奇妙的味觉之旅,将大朗的荔枝文化、广府的养生文化完美展现在“荔乡”中。
亮点3 毛织元素深度融合荔枝活动
■毛织元素以不同形态完美呈现 大朗供图
大朗镇作为著名的毛织之城,大朗以其独树一帜的毛织行业,无论是其规模、技术还是产能以及效益,是中国著名的“羊毛衫名镇”,大朗也是荔枝之乡。6月21日,在大朗荔香湿地公园,毛织元素以不同形态完美呈现,让传统毛织编织精粹绽放在大众视野当中。
记者看到,活动现场有手工毛织文创礼品包展示玲珑精巧的编织工艺;中外模特演绎原创毛织服装,尽显潮流时尚魅力;大型毛织视觉户外装置艺术展,散发无限创意。
据了解,为迎接荔枝成熟季节,以大朗著名毛织产业为载体,通过毛线艺术的形式,用拼接的方式,形式一幅“荔枝+毛织”画卷,推动毛织工艺美学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同时,营造大朗“荔枝红了”的喜庆氛围,让毛织与荔枝的结合深度展示大朗毛织产业和荔枝的文化。
揭秘
大朗水平有群荔枝界“活化石”
每年为村民馈赠大量鲜美荔枝
走进大朗镇水平村古荔枝公园,随处可见高大茂盛的荔枝树,红红的果实挂满枝头,巨大的树冠遮挡住阳光。虽然时值炎夏,但人站在林中却丝毫未觉暑气和闷热,反是丝丝凉爽沁入心间。大朗镇素有“荔枝之乡”美誉,而水平村是大朗镇荔枝核心产区之一,该村的古荔枝群尤为出名。据介绍,水平村现有1900多棵古荔枝树,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每棵都是“活化石”,其中最老的一棵荔枝树超过300年。
1900多棵古荔枝树,果实又大又甜
在大朗镇水平村,荔枝种植已有500多年历史。
该村绝大部分是丘陵坡地,遍地红壤,具有荔枝种植的适宜环境,主要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等品种。“水平村以前经济较为薄弱,荔枝就是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今年32岁的村民邝永伦说,在水平村,村前屋后、每家每户都种荔枝,荔枝被视为赖以成村立族的“风水树”“致富果”。
水平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全村现有1900多棵古荔枝树,其中最老的一棵荔枝树超过300年,树高30米。记者走访看到,这些古荔枝树非常高大,不少“高龄”的古树树干即使两个成年人手拉手都不能完全合抱起来。从过去到现在,水平村的古荔枝树一直默默地守护着村落,每年为村民馈赠大量鲜美的荔枝,目前这些古树均被村民承包养护种植。
邝永伦回忆,由于古荔枝高大茂盛,能够遮风挡雨,小时候他和小伙伴经常在古荔枝树下玩耍。每年夏天,当蝉鸣荔熟,他和小伙伴在古荔枝树下玩累了,就爬上树摘荔枝大快朵颐,不会爬树的就拿来竹竿把荔枝打下来。“别看那个时候年纪小,我们的嘴特别‘刁’,也知道哪些荔枝更好吃,我们最爱吃的就是这些古荔枝树长的荔枝。”邝永伦表示,“比起普通的荔枝,古荔枝皮色很好看,果实更大更甜。”
邝永伦说:“采摘这些古荔枝的时间也有讲究,一般果农会在夏至前后几天,早上五六点钟太阳还没出来前、下午四点钟后太阳快要落山,这两个时间段采摘,其他时间太阳比较猛,太热的天气下荔枝一旦离开枝头,表皮立刻就变皱,品相不好,不够新鲜。”
据介绍,水平村的老树荔枝一般结果都比较多,每棵每年收成有1000斤左右。“曾经有一棵‘树王’,是糯米糍品种,树身要3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树冠直径达到20米,最多的时候年产荔枝高达1吨多。”邝永伦说着,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说,“唉,可惜的是,这棵‘树王’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了。”
“古荔公园”“百荔园”传承荔枝文化
自古以来,水平村一直是大朗镇的荔枝核心产区之一。
高峰的时候,该村荔枝种植面积达到6000多亩,一座座小山坡,一个连着一个,形成了漫山遍野的荔枝林,蔚为大观。水平村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水平荔枝品质好,不仅东莞本地人喜欢吃,在省、市外也是广受欢迎。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的水平荔枝苗被卖到高州、茂名等地,在当地开花结果。1995年,水平村荔枝大丰收,总产量约530吨,产值1500多万元,个别荔枝农户当年的荔枝收入达30多万元。2001年后,因为配合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该村荔枝种植面积逐渐缩小,目前尚有4000多亩荔枝林。
“自从种植面积减少,村里就开始想办法保护好古荔枝。”邝永伦表示,这些古荔枝树是全村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村民的记忆乡愁,即使在经济发达、多元发展的当下,也还是部分村民的“致富果”,要保护好、传承好。2020年,水平村结合乡村振兴工作,规划一片古荔枝树较为集中的区域,投入约480万元建设了古荔公园,成为该村荔枝文化展示和传承基地。
该古荔公园共有150多棵古荔枝树,荔枝品种主要有糯米糍、桂味、槐枝、红绣球等。同时,园内还设置有荔枝诗词、荔香丰物、荔枝文化雕塑等区域,展示和传承荔枝的相关文化,增强了公园的内涵韵味。
记者走访该公园的时候,看到园内有一组雕塑小品《甜甜的》:荔枝老树下,几个顽皮孩童手持竹竿采摘荔枝这种甜蜜的馈赠,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这正是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种朴素传承理念的直观体现。此时,恰好几位学生在放学后也来到公园内,借助小竹竿采摘荔枝,与雕塑小品的情景如出一辙。
为配合松山湖科学城发展和环莞快速路建设,大朗近期还将水平村的100多棵古荔枝树迁移到荔香湿地公园的“百荔园”。6月13日,大朗“百荔园”正式开园。大朗镇农林水务局林业组组长叶庆华表示,已安排专业人员对荔枝老树进行管护,定期浇水、施肥、打药、除草,帮助荔枝老树尽快恢复往日风采,传承弘扬好荔枝文化,展现“荔香大朗”特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