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横沥镇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暨绿美横沥、城中村改造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解读了《深入推进绿美横沥生态建设实施方案(送审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横沥镇三河六岸总体城市建设,积极构建“一廊一带三片区”的绿美横沥生态建设新格局,重点推进“三大工程”,加力构建“三大体系”,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实施增绿扩量、改绿提质、护绿促兴、用绿增效,为绿美东莞生态建设作出横沥贡献。

构建“一廊一带三片区”新格局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全镇完成林分改造提升390亩,松林小斑改造抚育215亩,累计建成绿道及森林步道8.34公里、碧道不少于29公里、各类公园绿地不少于20个、“四小园”不少于1200个,全镇森林结构明显改善,森林质量持续提高,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城乡绿美环境显著优化,绿色惠民成效日益凸显,绿美横沥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内涵,构建“一廊一带三片区”的城镇发展格局。

具体来说,“一廊”即以寒溪河、东引河、仁和水三条河为脉络,构建“三河六岸”滨水生态景观长廊。“一带”就是统筹西北部邻松山湖的镇村工业园区、低效用地,整体规划“邻松山湖环形产业带”。“三片区”即提升东引运河中心区段沿线的文体休闲设施,打造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商贸文化片区;以北环桥为中心,依托沿线的新建产业集群及居住、教育配套,进一步完善生活、商业、医疗等设施,建设产城融合片区;抓好东部长田甲连片农地的统筹,连同村头稻田、葵园和三角湖湿地公园,打造田园飘香、绿色生态的农旅休闲片区。
为全面深入推进绿美横沥生态建设工作,横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政领导挂点挂片联系制度,积极探索发展“民间林长”“党员林长”,健全常态化督促检查机制,督促镇村两级林长切实履行好职责,确保各项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结合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投融资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社会面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

推进“三大工程”和构建“三大体系”
《实施方案》要求,重点推进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公园品质提升工程和蓝绿整合提升工程“三大工程”,加力构建城乡绿化融合体系、林业生态守护体系和生态文化传承体系“三大体系”。
——优化林业布局,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开展林分优化提升,对布局不合理的桉树林、速生相思林及感病严重的松林分别进行全面优化,建设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群落,提升林业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保育挖掘特色资源,做好荔枝、龙眼等特色林业资源的管护工作。
——强化空间管控,实施公园品质提升工程。推动园区升级改造,统筹推进田饶步圣茵农业园品质提升,打造一批生态与人文相结合的特色景观。推动荔枝公园建设,利用优质的荔枝树等林业资源助力生态公园建设,着力打造富有横沥特色的荔枝树群落。
——提高通道质量,实施蓝绿整合提升工程。构建森林步道网络,探索打造特色森林步道,推动山水生态、景区景点、田园风光与风俗文化的有效融合,因地制宜完善森林防火的人工屏障,力争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多样的林区道路网络。

——优化人居环境,构建城乡绿化融合体系。提升森林城市品质,依托横沥镇原有地形地貌特征以及镇村特色景观禀赋,挖掘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力争创建“广东省森林城镇”。改善城乡整体风貌,持续推进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绿化美化。
——加强资源保护,完善林业生态守护体系。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完善古树名木保护体系,对濒危古树名木开展抢救复壮,新增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管理,建设古树公园1个以上。加强动物植物保护,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做好野生保护动物的救援工作,严厉打击破坏涉及野生动物资源违法行为。
——强化宣传教育,构建生态文化传承体系。开展植树护绿行动,创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倡导抚育管护、认种认养、志愿服务等线下履责,全面推广全民义务植树网、“认种一棵树”小程序等线上尽责,带动全民参与植树爱绿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