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诈·以案说防|大朗警方快速预警及时止付 帮群众挽回损失54万

7月28日上午,大朗公安分局屏山警务室收到一条电诈预警劝阻信息,称辖区的贺先生疑似正在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获悉该情况后,警长叶汉良立即电话联系事主开展劝阻工作,但贺先生一直拒绝接听,无法联系。情况紧急,叶汉良连忙联系事主家属,才知道该手机实际使用人是贺先生的母亲汪女士,并表示汪女士已经外出,不在家中。为能尽快找到汪女士,赢得宝贵的劝阻挽损时间,叶汉良一方面让工作人员继续拨打事主的手机,试图通过让汪女士反复挂断手机的方式阻断与诈骗分子的视频联系,另外一方面发动家属全力联系寻找汪女士。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家属的协助下,叶汉良很快就找到了汪女士。此时,汪女士仍在与诈骗分子通话,看到前来劝阻的公安民警,其仍表示怀疑。由于事态紧急,叶汉良来不及与汪女士过多解释,在表明身份后,便从其手上“抢”过手机,查阅汪女士在此期间手机的操作情况,发现汪女士的手机已经下载好“安全账户”的诈骗APP,并且已进行人脸识别转账,资金止付工作刻不容缓。

叶汉良当即联系反诈中心请求对汪女士名下的账户进行紧急止付,但由于预警对象的信息前后不一致,导致反诈中心无法第一时间获取汪女士名下账户情况。情急之下,叶汉良开车搭载汪女士火速赶往就近的银行柜台,对其银行卡账户进行紧急止付操作,成功帮其挽损约54万元。

最后,经过耐心劝阻,汪女士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冒充公检法诈骗,叶汉良也向汪女士详细讲解了目前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及惯用套路,提醒汪女士提高警惕,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汇款、不转账。

警方提示

●“公检法”机关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或“核查账户”,不会通过电话、网络通知涉案人核查资金、下载App和提现转账汇款。

●“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微信、QQ、传真、邮寄等形式发送展示相关法律文书和个人工作证件,逮捕证、传票等涉案信息无法自行通过网站查询。

●公检法机关不会在电话里要求受害者提供银行卡或者支付宝等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

●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护证据,立即拨打110报警。同时,接到96110的来电一定要接听!一定要接听!一定要接听!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