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自然”放榜!东莞3家医院获25项立项,资助金额超千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现行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资助体系中,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广、资助力度最大的项目类别,是衡量一家医院科学研究水平和科研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志。

8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发布了《关于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东莞卫生健康系统再次取得优异成绩,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3家公办医院共获得25项立项,资助金额达1006万元。

东莞市人民医院获得17项立项,资助金额达727万元

作为东莞公立医院的龙头,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获得17项立项,资助金额达727万元,包括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1项、地区基金项目1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获得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人员名单有: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李振华

面上项目:区彩文、黄楠、喻志强、江建新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陈园园、刘小嘉、王飞、邓少辉、陈子阳、宫妍、张鑫、梁博萱、黎姿茵、陶盛昌、许红琳

地区基金项目:冷晓玲(该项目是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冷晓玲调入前,以原单位为依托单位申请获评)

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振华教授荣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为东莞市生命医学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是东莞市第二个国家优青项目。获批的项目瞄准细胞囊泡工程化技术开发,并重点研究工程化细胞囊泡在心血管、肿瘤等重大疾病中的治疗应用。

作为市人民医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李振华带领团队在BNCT项目中陆续开展了基于细胞囊泡的硼药递送系统开发,以及对现有硼药水溶性及靶向能力的改善研究,积极推动BNCT项目在市人民医院的建设进程。获批了粤莞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工程化细胞囊泡硼药递送系统的癌症协同BNCT-免疫治疗研究》,支撑BNCT项目研究持续向纵深推进。

近年来,市人民医院在东莞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局、市科学技术局的大力支持下,全院干部职工团结努力,紧抓省高水平医院建设、校地共建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的历史机遇,坚持高质量学科建设,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大力引进和培养科研人才,相继完成中心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生物样本库、临床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为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开展提供保障。

今年,市人民医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上再创新高,并成功实现自主培养国自然优青人才零的突破,标志着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迈入新发展阶段,为建设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医疗中心和研究型医院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市人民医院将继续按高水平医院建设和校地共建工作要求,进一步聚焦科研高质量发展,总结经验、科学谋划、统筹布局,深入挖掘科研人才潜力,全过程跟踪服务,力争明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东莞市中医院获4项立项,资助金额120万元

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这次喜获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金额120万元。这是医院首次获得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资助,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也标志着医院在自主培养国家级青年科技高端人才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表明医院已经具备一定的国家级高水平科研项目的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国家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一所医院学科建设水平、科技创新实力和人才工作的综合体现。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高度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多次组织开展线上、线下辅导,坚持在申报服务和管理上双向发力,同时深化科研管理机制体制改革,不断激发科研人员的申报积极性,使得医院在科研项目申报和立项方面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从而让科研工作连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次获批的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东莞市人民政府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标志着医院的学科建设水平和科技创新实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进一步提升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医院未来将继续加大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投入,不断提升医院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赋能。

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获4项立项,资助资金达159万元

作为我市5大区域中心医院之一的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近年来一直致力向高水平区域中心医院迈进。2020年12月29日校地共建以来,各项新技术、新项目迅速开展,医疗技术和救治能力大幅提升,成为东莞东南片区名副其实的医学中心和医疗高地。

今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立项,其中,面上项目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地区基金项目1项,资助资金达159万元。此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获批,标志着医院科研实力取得新突破。

这是继去年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精准医学中心徐广贤教授主持的“结核分枝杆菌功能基因组T细胞抗原的筛选及自组装纳米疫苗的构建与免疫学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后,我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上取得“零”的突破,是校地共建两年来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党委书记董勇和党委副书记、院长邵义明高兴地表示,校地共建以来,医院在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局和广东医科大学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大学优势资源,持续加强科研工作,目前医院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粤莞联合基金项目6项,省企联合基金项目1项,以及一大批市厅级科研项目。

近年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局、市科学技术局的大力支持下,紧抓省高水平医院建设、校地共建的历史机遇,坚持高质量学科建设,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大力引进和培养科研人才,依托高校优势资源,持续加强科研工作。今后,将继续以科技创新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科研创新质量,促进高水平成果产出并转化,力争在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的高水平科研项目上实现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