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横沥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横沥镇总体城市设计及三河六岸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和《横沥镇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的决议,标志着横沥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宜居城镇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一幅生动立体的城镇美丽画卷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

构建“一脊一环五区”发展格局
城市设计是营造美好人居环境和宜人空间场所、提升城市品质与颜值魅力、引导城市风貌管控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横沥镇总体城市设计及三河六岸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作为国土空间规划重要的专题支撑,充分发挥城市设计在“蓝图绘就、管控引导、实施协调”方面的作用,打造横沥独具特色的高品质城市空间,奋力推动横沥加快跑出高质量发展新速度。
在总体城市设计方面,以镇全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格局、立标准、谋实施,梳理搭建整体空间发展框架。一是以三河六岸为核心,打造“横沥城脊”,将横沥文化特色融入沿岸公共空间,塑造多个特色节点,打造横沥独具特色的高品质城市空间。二是突出绿美生态,谋划33公里田园生态环,整合镇域外围优越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塑造五大主题景观段,串联湿地郊野公园、生态农业园、城市公园等特色景观,延伸农旅产业链推动沿线乡村振兴。三是以河流及铁路为界划分五大片区,坚持“一区一策”,特色化实现产城升级,“以线带面”辐射五大片区,整合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推动横沥镇高质量发展。

在三河六岸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方面,以寒溪河、东引运河及仁和水沿岸10.3平方公里为规划范围,针对现状功能单一、慢行不畅、景观单调、风貌不齐、运营缺失五大问题,从“塑精品、谋亮点、聚人气”出发,打造集自然生态、文化传播及社会经济价值于一体的水岸客厅。整体分为三大主题岸段,一是寒溪河以“寒溪水韵 乐活江畔”为主题,打造兼具文化内涵的品质滨水岸线;二是东引运河以“魅力中轴 活力水岸”为主题,持续深化东引运河碧道建设;三是仁和水以“自然野趣 诗意田园”为主题,进一步提升水环境,以仁和水为脉,通过农文旅融合串联三角湖湿地公园、葵香园、圣荔园等生态资源。
为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横沥镇将聚焦产业提升、道路整治、景观亮化、民生保障、居住改善及策划运营六大行动,旨在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未来实现全面蜕变。本规划深入践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城乡融合思路,在以三河六岸为骨架、五大片区联动升级、生态绿环融城发展的总体框架下,统筹全镇高质量发展格局。通过“蓝图绘就、管控引导、实施协调”,为横沥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具体的行动方向,逐步实现城市品质蝶变跃升。

构建“一环十射”主干路网结构
构建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是支撑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横沥镇落实《东莞市交通发展白皮书》的相关要求,结合本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造外联内畅交通网络的要求,制定了《横沥镇综合交通专项规划》,构建外联内畅、集约高效、品质卓然、多种方式协调发展的交通体系,支撑和促进横沥镇的高质量发展。
在完善四通八达内部交通体系方面,一是构建“一环十射”主干路网结构,“一环”为西环路、南环路等9条道路所构建的环绕全镇主要建成区的环形通道,作为串联镇区主要片区的交通主动脉,用于疏导过境交通,强化中心区域交通秩序;“十射”为恒泉路、中山路等10条联系周边镇街的主干路,完善镇区外围放射路网结构。二是打造活力开放休闲慢行体系,以三河六岸为核心,打通慢行系统断点,建设约29公里的横沥滨水特色慢行系统;镇域外围串联生态农业空间,建设环绕城区的郊野慢行系统;镇域内部结合新建及改建道路,完善城区内独立非机动车道及过街设施,共同构成安全、连续、便捷、舒适的慢行体系。三是完善公交场站交通布点规划,规划改建原横沥客运站场为1处横沥综合车场,作为公交枢纽站服务全镇,并在全镇范围内规划8处公交首末站。四是布局多元化停车设施供给,规划提出推进立体车库、临时停车场建设,加强路边停车引导,多渠道解决停车难问题。

同时,通过积极拓展对外高快速通道、科学谋划轨道线位站点布局、削弱铁路与河流的交通阻隔、强化整体货运交通组织管理等多种方式,协调改善全镇交通体系。此外,《规划》将遵循“能用、好用、管用”的原则,按照完善路网、绿色发展、治理优先的思路,努力实现横沥镇交通网络由“割裂”向“融合”转变,交通模式从“单一”向“多元”转变,交通管理从“管理”向“治理”转变,推动横沥镇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