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创业社区的小晴(化名)正沉迷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忽然有一个自称是某地公安局民警的“周警官”发来私信称其涉嫌洗钱案件被正式逮捕,瞬间把小晴给吓冒汗了。

聊天附上了“周警官”警察证、嫌疑人被捕照片以及通缉令图片(里面有小晴的准确个人信息),慌张的小晴立马咨询情况,并积极配合着“周警官”找个安静的地方电话沟通,一步步操作自证清白。
过程中,小晴下载了某软件并将银行卡里的钱转到另一个自己账户里。随后,小晴查询银行卡账户时发现无故被转出了两万元,而自己并未操作该笔交易,这才发现被骗。
在冒充公检法的整个诈骗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沟通时的演技,按照诈骗剧本的要求,要环环入戏、声情并茂,诱骗他人入局。
莞城公安提醒广大市民 :针对此类诈骗,一定要提高警惕。在接到此类电话时保持冷静,一定要多方核实,对于需要提供个人信息、涉及资金操作的电话要谨慎对待,对确属电信网络诈骗的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温馨提示/
一、揭秘此类诈骗套路
第一步:骗取信任
骗子通过网络购买的受害者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住址等隐私来取得受害者初步信任。
第二步:震慑
骗子会通过严肃谨慎的语气,强势震慑并控制受害人。
第三步:恐吓
骗子让受害者彻底相信自己卷入了一个重大案件,随时可能被逮捕。为了增强恐吓,让骗局更加逼真,骗子会通过虚假政法机关官网或网络传真让受害人收到一份通缉令。
第四步:遥控转账
骗子声称资金调查,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缓和语气,诱骗受害人入局。实则是要求受害人把将银行卡内的资金转到指定的账户,或者要求受害人将所有资金汇集到一张银行卡,然后骗子通过骗取受害人该张银行卡的密码、验证码、网银等信息或引导下载软件后台监测受害人手机,默默地将该张银行卡的资金转走。
二、 警方提醒:
1.凡是电话中自称“公安、检察院、法院、通信管理局、电信运营商、银行、保险、邮政”等客服人员,以您“个人信息泄露、涉嫌洗钱、涉案”等理由,主动帮您转接“公安机关”的,都是诈骗!
2.凡是通过电话、QQ、微信或者其他通讯交友软件办案做笔录、视频讯问的“公检法机关”,都是诈骗!
3.凡是通过网站或者APP出示带有“公检法”的名称标记的种种“通缉令、拘捕令、警官证”,都是诈骗!
4.国家司法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时,会现场当面出示《拘留证》《逮捕证》等法律文书,通过传真、网络发送任何“法律文书”的,都是诈骗!
5.公检法等国家司法机关不设立“安全账户”“验资账户”,非特殊情况也不会采用“视频取证”方式。但凡要求使用“QQ语音、微信语音”做笔录的,都是诈骗!
6.如果您在拨打亲友电话时,发现有“停机、空号”等异常情况,需提高警惕,请设法通过其他途径联系该亲友并立即报警,核实情况并提醒对方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