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东莞这只“龙”上了《人民日报》

今年春节是中国的“龙年”,春节期间,各种“龙元素”遍及大街小巷。在东莞寮步镇广东哈一代玩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哈一代玩具”)的工厂里,龙年文创玩具“四季小花龙”春节不“打烊”——“我们春节前早已在库房备足了货,并安排专人假期全程留守,一接到网购订单,第一时间包装发货。”公司董事长肖森林说。

据介绍,这套“四季小花龙”共有5款,推出市场后反响很好,还没过年已销了7万多只。就在日前出版的《人民日报》,还专门安排版面报道哈一代玩具公司生产的这只“龙”。

“为求一条龙,捻断数根须”

哈一代玩具是2023年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和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的特许生产企业,日产上万件玩具产品,除了国内市场外,产品还远销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2023年春节,尝到兔年主题潮玩甜头,企业节后刚开工不久,就组织设计人员投入龙年新品研发设计中。

然而,这些“四季小花龙”出炉诞生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开了四五十次讨论会,来回数十轮修改,板都打了十几个。”肖森林说。哈一代研发中心总监黄媚对记者表示,从海选设计到海量搜集素材,每一步都不敢马虎,十几名研发人员拿出了几十样初稿,其中很多都突出“中国龙”的霸气形象。“往台面上一摊,市场部的说了,企业主打毛绒玩具,70%的消费者都是年轻女性,不喜欢张牙舞爪,能不能既保留龙的特征,又透出温柔可爱?”

“再想、重画、反复改!”黄媚说。最终,卡通化处理、形象憨态可掬的“小花龙”脱颖而出,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主题,打造粉色、绿色、金黄色、天蓝色四款,分别在龙背上施以桃花、荷花、银杏、梅花图案点缀。定稿的一套5款“四季小花龙”,既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又迎合了年轻人追求“潮”“萌”的调性。

造型进入打板试生产,又遇到了新的难题。“中国人讲究‘虎抬头,龙摆尾’,可怎样让它的尾巴能摆起来呢?”大家又新一轮集思广益。一开始设想用传统的铁丝,但尝试了以后发现柔韧度、安全性都不理想。后来,有技术员受人造关节启发,提出用塑胶件组装成套件关节,安装在尾巴里,终于让龙尾灵活随意地“摆动”起来。

开了四五十次讨论会,来回数十轮修改,板都打了十几个……肖森林形容说:“为求一条龙,捻断数根须”。

春节前已销7万多只

“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肖森林表示,这套“四季小花龙”自2023年10月推向市场以来持续保持高热度,在100-200元价位段毛绒玩具品类中销售非常好,月销量都在1万+以上,还没过年已销了7万多只。工厂在春节前早已在库房备足了货,并安排专人假期全程留守,一接到网购订单,第一时间包装发货。

肖森林还透露,“四季小花龙”产品原本的定位是针对内销市场的,没想到在海外市场也深受喜爱,企业接到了新加坡等不少海外客户的订单,带动潮流传统文化“出海”。

除了“四季小花龙”外,哈一代还推出多款“龙元素”产品,旗下原创潮玩品牌也研发、设计和生产了龙年新品龙门赋和《山海经》中的神兽应龙潮玩玩具,都成了眼下的热销产品,还申请了外观专利、著作权等20多项知识产权,以文化创意赋能传统制造持续“出圈”。

东莞是“中国潮玩之都”,拥有超过40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近1500家,生产了全国近85%的潮流玩具、全球1/4的动漫衍生品,是全国最大的玩具出口基地。就在几天前,同样产自东莞的2024年“欢乐春节”吉祥物“吉祥龙”也“飞”入太空,和驻守在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一起,为全国人民送上来自“天宫”的新春祝福。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表示,“龙”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龙年 “含龙量”飙升,体现出“东莞制造”在提高生产能力的同时,融入更多设计创新元素,用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不断擦亮“东莞制造”品牌,进而推动“潮玩+城市”“潮玩+旅游”“潮玩+体育”“潮玩+非遗”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