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人秀|温情满格!茶山这群义工9年来坚持送出超40万份免费午餐

在茶山,有一群义工经营着一家特别的饮食店——午餐免费提供,店里分文不取,门口的牌匾上赫然写着“欢迎回家吃饭”,面向所有人开放,进门就管饭管饱。

这家店于2015年成立,9年来已送出超过40万份免费午餐,义工团队日渐壮大,相关负责人谢礼玲、谭德平、唐正仁还入选2023年第三季度“广东好人”名单。

近日,他们向记者讲述了这家饮食店背后的温情故事。

九年如一日免费提供午餐

2015年,谢礼玲联合一众朋友依托平素饮食店共同在东莞市茶山镇发起免费素食项目,每天中午为食客提供素食午餐。

饮食店每天精心准备四至五款不同的素食菜式,有时还会特地为大家煲汤,日均消耗食材百余斤。每天中午,店里都能为大约两百位食客提供美味的素食午餐,一年人流量达到55000人次。过去的九年里,饮食店已经送出了超过40万份的免费午餐。

每当午餐时分,饮食店的门前总会排起一条长长的队伍,队伍里,有保安人员、环卫工人、残障人士以及流浪者,当然,还有那些居住在附近的老人和困难家庭。他们在这里,找到了一份“家的味道”。

在店内帮忙打包的钟先生说:“我经常和一些家境不太好的老人来这里吃免费的素食,我们就像是一家人。这家店的服务态度非常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的经济压力,也帮助到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钟先生是附近建筑工地的保安,每天中午,他都会来到这里,打一份饭,然后带回工地用餐。还有行动不便的袁婆婆,她每天都会坐20分钟的车前来用餐,吃完午饭再拄着拐杖回家。

在店内,经常可以看到谭德平和谢礼玲四处张罗的身影。他们不仅负责统筹收支、调度人员,确保菜式的品质与口感,还要兼顾店内的日常杂务。谢礼玲说:“对于那些低保户老人和遇到困难的人来说,每天能为他们提供一顿午饭,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老人家需要关爱,当他们来到这里,吃上一口热乎乎的饭菜,和邻居、街坊聊聊天,他们的心情也会变得愉快起来。”

爱心资金积少成多支撑运营

每天这么多份午餐都是免费送出,店里的基本开支要多少?要应对这么多事务,支撑店里的营业会不会很辛苦?

大量免费午餐的慷慨,背后的资金来源和运营压力自然引人好奇。从2015年至今,饮食店已经为这些免费午餐支出了超过160万元。

这些资金主要来源于热心人士的赞助。免费午餐项目发起后,谢礼玲不断邀请有公益热诚的朋友加入行善行列,继而组建起“家委会”,为饮食店运营提供持续的人力物力支持。谢礼玲解释道,之所以称之为“家委会”,是因为她希望这里能成为大家空闲时回来相聚的地方,像一个温馨的家,有吃有喝、有说有笑。

在名为“日行一善”的微信群里,善心人士每天都会捐出一元或两元的小额善款来支持饮食店的运营。善款由专人记账和管理,任何开销的缺口则由发起人及“家委会”成员自愿补足。作为“大家长”的谭德平更是慷慨解囊,截至目前已经投入了超过百万元的爱心资金来支持免费午餐项目的运营。

谭德平与饮食店的故事始于2017年,那时他开始每月固定支持一两千元的爱心资金并参与义工工作。2019年,由于资金问题,饮食店面临经营困境,谭德平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从谢礼玲手中接过了这份爱心接力棒。在他和义工店长唐正仁和一众义工朋友的共同努力下,平素饮食店逐渐恢复了正常经营。

“行善不在于数额多少,更在于心意。”发起人谢礼玲说道,“平日还有路过的街坊得知这家店为老人及困难人士提供免费午餐后,会专门拿出善款到店里交到店长手中以表支持。”而谭德平也深表赞同:“人生不能等,当下能做些有意义的事很重要。”

团队日益壮大,人力物力更充足

随着平素饮食店的知名度日益提升,爱心的传递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河,“家委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饮食店的运营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人力物力支持。

正因为这份善行,平素饮食店自2015年开张以来,从未缺少过义工的支持。许多曾受惠于此的人选择“有力出力”,在餐馆担任义工,共同守护这份爱心。目前,餐馆日常有1位厨师和7位义工负责打理,而义工群体更是庞大,上百人自愿抽空参与,他们无私奉献,除了一顿温馨的午饭外,别无报酬。

来自四川的唐正仁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曾是饮食店的食客,如今已成为“常驻”店长。平日里,他在玩具厂辛勤工作,但一有空闲,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店里的运营中。每天上午,他与其他义工一起忙碌于店里的各个环节,到了饭点,则亲自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上门。下午2时,他才回到玩具厂继续本职工作,直到晚上9时30分才下班。唐正仁的老板得知他做义工的事迹后,也深受感动,特意调整了他的上班时间,让他能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继续为餐馆贡献爱心。

七年来,唐正仁始终坚持着这份善举,蹬坏了数辆三轮车,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流浪者等送出了超过万份的爱心午餐。

对于这样的生活,他乐在其中,并深情地说:“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开心与满足,更留下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每当回想起今天为老人们送饭、与义工们共同忙碌的时光,我都感到无比充实和幸福。”

除了唐正仁外,店里还有三位年龄超过80岁的“老资历”义工。其中83岁的王洪芳自2015年起便一直担任义工,她笑着说:“在这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感觉自己越活越健康,越活越有劲。”这些老人们的坚持与付出,不仅为饮食店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与温暖,更成为了传递爱心与善行的典范。

让爱传递下去,他们一直在路上

在2023年的大年初一,饮食店依旧营业,送出了250多份免费午餐,这一数字不仅代表着善行的持续,更让谭德平、谢礼玲等负责人深刻感受到背后潜藏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在这个象征着团圆和欢聚的传统节日里,依然有许多人缺乏关爱和陪伴。这让他们深感提供免费午餐的重要性。

“来这里吃过饭的人都说,他们更懂得了感恩的价值。”谢礼玲感慨地说道:“这是一群普通人共同传播善良和善行的结果。我们希望通过免费午餐这个项目,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善良和善行的重要性,让这份爱心不断传递下去。”

除了茶山镇的免费素食项目,谭德平、谢礼玲等爱心人士还在石龙、莞城等地发起和推动着类似的公益项目。他们不仅为独居老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还陪伴和照顾这些老人,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这些项目不仅帮助了更多需要的人,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同时,他们还打造东莞市雨花学院,旨在培育更多推动免费午餐和敬老爱老项目的社工、义工人才,共同传递社会正能量、传承孝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汇聚成更美好的“友善东莞”。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