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0日20:00,央视2套《经济半小时》播出专题节目《寻找“万亿之城”向上实力——东莞篇》。节目深度报道了东莞从一个GDP仅6亿元的农业小县,发展到GDP破万亿、人口破千万的“双万之城”蝶变之路。尤其是近年来,东莞不断擦亮“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向“创新高地”转变的发展之路。该节目内容由东莞广播电视台协助采制。

PCB线路板是集成电路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基础部件,素有“电子产品之母”的称号。板面上这些成千上万的孔洞需要一种特殊的精密钻头才能加工完成。
广东鼎泰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王俊锋:“这种微钻直径比较细,而且材料是碳化钨钢的,比较脆,基本上我们目前做的这个精度要求是在直径和它的同心度都在正负一微米,就是千分之一毫米的偏差。”
这些比缝衣针还细的PCB微钻,在每分钟30万转的高速旋转下,断针率只有万分之三。
在广东鼎泰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自研高精度五轴工具磨床车间里,上百台磨床工位同时作业,持续打磨PCB钻针,“雕刻”出钻针所需的纹路,平均每14秒就可以磨成一根“绣花针”。该企业占据了全球PCB微钻市场份额的26.5%,月出货量高达7000万根,是行业内的“隐形冠军”。

广东鼎泰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王俊锋:“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生态圈的问题,当你有这个高端需求的时候,你才有高端的供应商出来,如果你本身没有需求,你就不可能有这个高端的供应链。”
“隐形冠军”被誉为制造业领域 “皇冠上的明珠”。今年最新获评的全国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有10家东莞企业入选,数量在广东省居首位。

广东省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我想在东莞这个地方,之所以在我们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之上,能涌现出来一批隐形冠军,首先得益于这里‘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这个城市精神。所有的企业无论大小,在这里都能得到比较自由的成长,他们在这里都能够得到比较好的配套。”
在吕成蹊看来,得制造业者得天下。覆盖34个大类、六万多种产品的完整产业体系是东莞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的底气。

主持人:您作为东莞市长,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您认为东莞经济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广东省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东莞城市特质的话,我认为最恰当的就是:先进制造和科技创新。一方面,我们先进制造有很好的市场主体,有170万的市场主体,其中制造业企业有22万家。再就是我们有1.4万家的‘规上工业企业’,这个数量在全国地级市是处于第一位的。然后就是我们有1万家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广东省第4位。我们还有189个‘小巨人企业’,以及3018家省级的‘专精特新企业’。我们还有81家境内外上市企业。正是这些企业,形成了我们庞大的市场主体,也为我们制造业奠定了坚强的基础。特别是这些企业家和他们身上所呈现出来的企业家精神,是这座城市最为宝贵的财富。”
制造业是东莞经济的根基,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以“三来一补”模式起家,形成了以家具、纺织服装、玩具等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集群,如今,它们依然在东莞制造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的发展环境中,传统制造业也在积极转型。

广东省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传统制造业这几年的转型升级,特别是数字化转型,我们去年拿到全国的中小城市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这次广东除了深圳就是我们。我们这几年在围绕家居、服装、食品、饮料等等这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如果你去我们的食品企业去看,很多都是无人车间,都是全自动化的生产线。这些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也实现了一些定制化的生产。传统产业焕发出了新活力,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传统制造行业要想涅槃重生,自动化和智能化是必由之路。2014年,东莞启动“机器换人”计划,翻开了制造业转型的新一页。而要实现这一转变,离不开生产装备的持续升级。
距离大岭山不远的厚街镇上,南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正在为传统家具企业提供转型升级所需的“工具箱”。这条专为板式家具而生的智能柔性生产线集成了自动贴标、四轴机器人、机械手下料、中控系统以及两台高精度数控开料设备,形成了一个高效协同的智能开料工作站。技术含量可与德国、意大利等先进国家一较高下。

南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项目总监蔡建发:“整条线我们在传统的机器上只能做到25米左右的速度,现在这条线我们可以跑到40米的速度,40米的速度是什么概念?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效率翻了一倍。”
伴随着国产装备的崛起,进口替代成了国内厂家的“优先选择”。2015年至今,这家企业以每年21%的复合增长率大踏步向前。现在,不少国外买家也专程飞抵东莞采购中国木工装备。
在夯实传统制造的同时,东莞早已把目光投向了先进制造。2022年,工信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名单中,东莞有智能移动终端集群,智能装备集群,泛家居集群三大集群入围。

巨冈精工(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从手摇机床起家,经过十余年发展,正迈向高端机床领域。其自主研发的五轴加工中心,可以根据产线的复杂程度配备40把以上不同刀具,在3.5-4秒间即可完成换刀,一个尺寸为2米长的新能源大压铸后底板只需10分钟即可完成全部加工流程,效率提升两到三倍。
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又被称为工业母机,处于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目前,这家企业生产的五轴加工中心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中已经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巨冈精工(广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光景:“在过去的中国机床厂是几乎不可能进入到汽车行业的,几乎都被德国、日本所霸占。现在我们不但进来了,而且占有了绝对地位,所以说在整个技术水平跟稳定性是得到市场考验的,可以跟进口设备完全同台竞技。”

据统计,东莞年产高端机床3万多台,预计2027年产值将达到6000亿元。今年一季度,东莞的工业增加值达到1175.21亿元,同比增长了10.1%,其中先进制造业比重达到50%,同比增长超过14%。装备制造业份额在电子信息产业之后,稳居东莞制造业第二位。
广东省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高端装备产业是我们第二大规模的产业,有将近5000亿元的规模。装备制造实际上我们有很好的基础,因为我们有数控机床和模具产业,都是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所以这也是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我们把它作为工业母机这样的重要性来看待的。如果制造业要走得更好、更远,我们就必须在工业母机上面做足文章,做好文章,让我们的机床,让我们的模具能够为装备制造插上腾飞的翅膀。”
主持人:立足东莞的经济特点,您认为在东莞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着力点是什么?
广东省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装备制造业要发展好,跟材料是密切相关的,有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加工什么样的装备制造,所以我们围绕新材料不断地加强。比如我们围绕新材料的研发机构,我们有材料实验室,有散裂中子源这样的大科学装置。它们都是围绕材料进行微观的研究,不断帮助企业提升材料的质量,提升竞争力。”

包括装备制造在内的先进制造一向离不开基础研究的突破,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大基础科学装置,先进阿秒激光将成为继散裂中子源之后,又一落户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国之重器”。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就颁给了在阿秒光脉冲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三位物理学家。中国即将成为继欧洲之后全球第二个拥有此类大科学装置的国家。

“这个东西是太有用了。首先,我们的原子、分子,我们能看到的这些物质,这些材料,都是由电子把这些原子能量合在一起的,所以电子的运动在这里面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探索清楚电子的运动规律,对我们研制新的材料,比如一些特殊材料、医药里面的制药,都是非常有重要意义的。它在基础科学、信息科学的研究,比如超快电路、CP主屏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贺兴奎说。
目前,阿秒激光已进入最后的评审阶段,预计今年破土动工,为人类探索科学前沿的无人区照亮道路。
作为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四家省级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研究涵盖了金属、陶瓷、能源、先进半导体、高分子材料以及生物医学材料等十大方向,为东莞的先进制造业提供“超强支撑”。截至目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共吸引了来自全国超过1100多位科技工作者。

科研路上无坦途,而在科技成果和产业转化之间,更是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对初创企业而言,技术、资金、市场,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短板,都可能让项目夭折。作为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为基础科学与产业之间架起了一座“铁索桥”,帮助科创企业走出“死亡谷”,对接不同产业,让材料从样品转化为商品,探索出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松山湖模式”。过去5年,由东莞市政府注入近10亿元财政经费作为杠杆资金,已成功孵化出25个“硬核科技”,即将把接力棒传递给市场资本。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我们18个项目100%拿到了风险资本的投资,而且财政投入估值也非常高,将近5-6倍,我们在过去5年投入了大概10亿元,财产经费孵化25个项目。现在,我们融入了社会资本已经达到了10个亿,加上银行给这些初创公司做信用贷款,就无质押信用贷款也投入了10个亿,就是说,我们为地方引进了20个亿高科技产业培育的资本,现在这些项目总体加起来已经达到了50个亿,对于地方的财政经费的效益增长和放大,也是非常可喜的。”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缩影,东莞在外贸领域的变化更是备受关注。多年来,外向型经济、世界工厂一直东莞经济在制造业之外的另一张“名片”,东莞的外贸依存度在国内主要城市中常年名列前茅。

主持人:东莞是外贸大市,2023年东莞的外贸依存度达到了112%,怎么来看待这个数字呢?
广东省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历史上实际达到了400%多。这些年来我们不断地拓展国内市场,不断地立足于内循环,所以我们的外贸依存度在不断地逐步下降。但到目前,我们仍然是广东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地级市,仍然高达112%。今年以来,我们的外贸形势呈现了复苏的态势。”
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东莞外贸承受较大压力。面对压力,东莞采取多种举措,谋求外贸转型,今年一季度,东莞外贸进出口总额2891.3亿元,同比增长0.6%,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8.8个百分点。4月,东莞市外贸进出口1124.4亿元,环比增长8.2%,其中机电产品表现尤为亮眼,出口集成电路69.1亿元,增长24.9%。

广东省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一方面得益于广大企业、企业家不断地努力开拓新的市场。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我们的企业都组团式地走出去;比如前一阵子,企业组团到沙特、阿联酋,这些国家工业基础是比较薄弱的,产品也是相对欠缺的,而我们恰恰有大量的产品可以提供给他们。第二个,我们不断地推动贸易转型升级。这方面我们按照国家贸易转型升级的要求,也出台了促外贸的若干条的措施。第三个,我们扩大中间品贸易,围绕电子元器件。因为东莞是一个终端产品相对较少,但电子产品门类特别多。特别是电子元器件数量特别庞大。几乎所有的电子元器件产品,在东莞都可以找得到。所以我们通过电子元器件,大量快速地出口,带动我们外贸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