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东莞的“so city”装进“百科全书”! 海外华裔青少年立下flag!

7月24日,2024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东莞营来到第三天,97名营员的活动安排以“览一方馆,识一座城”为主题,通过深入参观东莞展览馆、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直观感受东莞的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和历史底蕴,沉浸式漫步在东莞发展的城市脉络。

WechatIMG117.jpg

“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为期1个星期的活动一下子就过半了,我怕来不及看完东莞的精彩。”作为本次2024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东莞营的“明星营员”,来自美中文化教育交流促进会的远藤俊治凭借洋洋洒洒近千字的文字记录,收获了同行营员的一致认可。他坦言,“这次活动行程安排得十分丰富,为此我得以看见东莞城市发展的多面性。”

DSC06666-opq3121768989.jpg

“喜欢中文的理由,可能不止一个。”

早上九点十五分,亮眼的橙色团服准时出现在东莞展览馆的大堂。沿着走廊向前,“一方山水一方人”的牌匾吸引了来自马来西亚孔子学堂陈佳煌的注意力,“不同的山水文化、地方习俗,看见所栽培出的不一样人文风貌,这也是旅程有趣的地方。”这是他继2019年之后,第二次来到东莞。

DSC06693-opq3121820406.jpg

“2019年,我以一名营员的身份参加了东莞市侨联举办的夏令营活动。今年,我成为了一名领队,带着更多的弟弟妹妹回到东莞。”谈及对东莞的印象,陈佳煌表示,“在这片土地上,有着我们想象不到的进步和发展,由此产生的震撼,是我们在中文课上所不能体会到的。所以,我希望能带更多朋友回来,以游学的方式,让他们可以亲眼所见,亲身感受我的激动。”

WechatIMG61.jpg

走进展厅的内部,不少营员正在“大展身手”,精致木桌上摆放的文房四宝成为了“团宠”。记者走近,来自英国的林芝妤刚好落下“一路平安”的最后一笔,刚健劲挺的书法让现场围观的营员诧异不已。“我很喜欢中文,它是很有意思的语言。直到现在,每个星期日我都会抽时间上中文课,这个习惯已经坚持十年了。”今年16岁的她俨然是一个“中文迷”,“其实我是东莞的‘大朋友’了,无论是暑假还是寒假,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回来。这边真的很方便,家门口就有公园可以玩。”

WechatIMG116.jpg

经过三天的沟通和相处,彼此袒露的真诚使大家迅速玩成一片,来自东莞中学的孙艺洋也顺利融入了集体,他向记者谈及此次参营活动的意外之喜,“来之前我以为海外华裔青少年都只会说英语,没想到大家的中文水平都这么好,我们几乎可以用中文无障碍沟通。”

“东莞,so city!”

在从东莞展览馆去往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的路上,来自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东莞同乡会的崔栋鉎向记者讲述他的愿望,“我一定要开一张中国的卡,用电子支付的方式,买更多喜欢的东西回到马来西亚。”这位热衷潮玩的男生,已经在中国搜罗了许多趣玩好物分享给他在马来西亚的同学朋友们。

WechatIMG51 1.jpg

“Jessica、Joe、 Andrew、Michelle......”趁着休息的空隙,来自马来西亚霹雳州东莞同乡会的林俊烨正在和同小组的伙伴们玩一个简单的游戏——猜猜我是谁。出乎大家所料,他竟然能准确说出所有小伙伴的名字。脸上还挂着自豪神采的林俊烨开心地向记者分享,“来到东莞,我才发现电子支付是如此普遍,在马来西亚,依然还有很多地方仅支持现金支付。”通过这次活动,他表示,“不仅能够看见不同视野的观点碰撞,还发现东莞原来是个‘so city’的宝藏城市!”

DSC06915-opq3122208347.jpg

刚走进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营员们就被机器人合奏的演唱抓取了目光。来自马来西亚孔子学堂的李建熹聚精会神地感受博物馆的科创活力,“这次来到东莞,看见了很多新奇的东西,这是一趟物有所值的旅程。”为此,他还特别想对主办方表达感谢,“中国真的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国家,每年都在努力地让更多的年轻人回来参访学习,真的好赞!”

WechatIMG110.jpg

“我将把此次在东莞的见闻撰写于我的百科全书里。”

来到今天旅程的第三个目的地——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来自美中文化教育交流促进会的梅锐明认真地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在这里,我学到很多中国的历史知识,这是在美国求学过程中所接触不到的。”

DSC06693-opq3121820406.jpg

同为美中文化教育交流促进会的郑卓尧则选择用相机拍下展陈珍贵的遗迹,“我想把这些图片分享给我在美国的朋友们,因为在美国,我们仅仅只是知道战争这件事情,却不了解故事的全貌。”

WechatIMG115.jpg

短短的三天,远藤俊治就收获了他的“小师弟”,来自马来西亚东安会馆联合会的李俊希正细致地记录他的感悟。他“独特”的笔记本,是在钱包里夹住几张白纸,由此改造而成的“简易笔记本”,“我本来是想用vlog的形式存储本次的旅程故事,但受限于手机内存,只能作罢。后来看见营队里有位哥哥一直用笔记本记录,我就突发奇想,把我的钱包制作成一个笔记本,用纸笔写下有趣的内容。”

WechatIMG114.jpg

年仅14岁的他有着自己的梦想,“我想去往世界各地,了解每个地方不一样的宗教、历史和文化,将这些资料收录在我未来撰写的百科全书里。”

在博物馆参观的途中,来自虎门外语学校的陈翼和刘兆原还主动为李俊希讲解中国的历史故事。在有限的时间里,他们特别选择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与他分享,“我们认为这个历史事迹与本次活动的意义特别相似,通过促进各国之间的来往交流,推动中国经济更好发展。”

WechatIMG111.jpg

充实的行程仿佛能加快时间流逝的速度,收获满满的营员们也开始期待明天的旅程:石排中坑王氏大祠堂、中国潮玩之都·潮玩中心、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寮步西溪古村落。得知明天的行程,哼着法语句子的美中文化教育交流促进会的李志铭表示,“我特别喜欢篮球,听说潮玩中心有与篮球相关的玩偶,真想一睹为快!”

DSC07127-opq3122778220.jpg

(记者 邓雅雯 摄影 李孔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