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知多D|煮饭、煮面、炖肉的白色泡沫,精华OR杂质?到底该不该撇?

本期主讲人: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小老师 安安

在做饭的过程中,大家是否发现:有些食物表面会有一层泡沫,不少家长选择将泡沫撇掉,认为它们对身体健康不利。这些白色泡沫吃下去,还是丢掉更好?这成了一道纠结的选择题,往下看,有答案哦!

食物中存在很多的生物大分子,其中一部分对水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也就是说它们易溶于水。而这些生物大分子最主要的就是蛋白质。比如我们炖骨头汤时产生的白色泡沫,可溶性蛋白质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而有的蛋白质具有很好的起泡性,比如燕麦,在烹煮的过程中,由于沸水的翻滚作用,就会让这些蛋白质形成气泡。

除了蛋白质,食物中还存在另外一些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高分子物质,能够产生泡沫。比较常见的就是皂苷。

皂苷是一类比较复杂的化合物,也是很好的表面活性剂,对人体无害。其水溶液在沸腾、振荡时能产生大量持久的蜂窝状泡沫。泡黄豆时和煮红枣时会产生泡沫主要就是由于它们含有皂苷。

饭粥面的泡沫可以保留

饭粥面上的白色泡沫其实就是可溶性蛋白质溶于水形成的。同时,米和面粉中含有的淀粉也会溶于水中,增加汤的粘稠度,维持泡沫的稳定性,使得泡沫不易消散。所以,饭粥面里的泡沫完全可以保留。

炖肉的泡沫前面的要撇去,中后期可保留

炖肉时产生的泡沫虽然大部分是蛋白质,但脂肪、动物血管等也会包含在其中。尤其是炖肉初期,泡沫中含有很多残留的血水和一些杂质,这些东西不仅影响外观,而且还会产生令人反感的气味。

所以,炖肉初期的泡沫最好撇去。中后期产生的泡沫主要是肉中的蛋白质,可以放心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