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反映欠薪1天内收到答复、失业人员精准匹配30个岗位、企业用工缺口两天内对接……这些民生服务的高效场景,正在东莞“就莞用”平台上成为日常。
“就莞用”平台是由东莞市政务和数据局、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打造的数字政府项目,启用以来累计服务超318万人次,帮助11.3万群众实现就业,解决全市重点企业用工需求超39万人,欠薪线索处置平均提速20.57%,为民生服务交出一份暖心答卷,成为全省就业服务数字化转型的鲜活样本。
一站集成:扫码求职、云端培训,企业群众“少跑腿”
在道滘镇的“就莞用”广场,48岁的杨姐刚找到新的工作。“失业半年多,平台不仅推送了免费培训课,还帮我对接了多家家政公司。”她展示的手机页面里,学习记录已超上百课时。
针对困难群众和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需求,平台联合公安、司法、民政等11个部门,建立“发现、服务”机制,提供“告知服务、基础帮扶、重点帮扶、部门协同”四级服务。依托“就莞用”之“技能莞家”平台累计提供免费课程2000多门,32.98万人次参加学习培训。

集成“识莞地图”应用,面向学历人才、技能人才,精准推送奖补政策和能力提升机会,实现“政策找人,精准推送”,2024年以来累计吸引人才浏览超24万人次。
企业同样受益。依托“就莞用”平台,建立用工需求“一天联系、两天对接、持续服务、实效销号”的响应机制,组建企业用工服务工作队伍,以走访、电话访谈等多途径了解辖区内重点企业用工情况,全年帮助解决全市重点企业用工需求超39万人,护航企业“轻装上阵”。
“码”上办理:欠薪处置最快1天
“上个月扫码反映加班费问题,1天内就接到调解电话。”日前,东莞市某家具有限公司的李先生,通过平台上的“欠薪线索反映”栏目,反馈用工单位拖欠其加班费问题,“本想着试一试,没想到公司很快给我结算了加班费!”

“就莞用”码
李先生的经历,印证着东莞根治欠薪的“加速度”。2024年以来,“就莞用”平台共接收欠薪反映线索3.5万条,均由专人加快办理,实现“一天联系、三天反馈、依法快办”。
“就莞用”码已覆盖全市126万家企业、工地和出租屋等场所,推动欠薪反映“码”上办理,成为欠薪反映最快解决渠道。
接下来,“就莞用”平台将进一步整合舆情、信访、仲裁、欠薪线索反映、劳动执法案件等相关数据,提升跨部门的经营异常、财务异常、访情诉情等数据共享效率和质量,建立风险预警企业台账和劳动关系风险隐患企业台账,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智能预警:数据驱动+风险防控,织牢和谐劳动关系“防护网”
如何让劳资纠纷化解在萌芽期?“就莞用”平台的企业风险综合预警系统给出答案。每月融合11个部门8万余条数据和35个镇街(园区)日常巡查的1200多条信息,可提前预判用工短缺、劳资矛盾等风险。
目前,系统月均发送用工需求预警信息约300条、分流预警信息约700条、劳关隐患预警信息约1000条,按风险等级分类处置,实现企业风险的源头治理、前端防范。
此外,平台打通系统壁垒,利用“数据大脑”平台实现跨部门数据互通,全面汇聚和收集人社关切数据。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对个人和企业进行全面画像,帮助工作人员全方位动态掌握各项关键信息。
建设专题分析,对东莞市就业形式、失业情况、就业困难人员情况、求职供需情况、服务跟踪情况、企业风险预警等维度进行科学的决策分析。实现未就业人员的全面发现、及时跟踪服务以及精准防护,企业用工风险早发现,快处理,勤跟踪,政策智能推送,精准兑现。
从“跑多次”到“零跑动”,从“人找岗”到“岗等人”,“就莞用”平台用数据串联起民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接下来,市政务和数据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着力优化“就莞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线下以覆盖“市镇村”的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基础,线上依托数字政府模式创新、融合创新、服务创新,不断优化升级服务功能,为民生服务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