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问题出现了转机。据新华社,5月10日至11日,中美双方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经贸高层会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双方关税大幅下降。
美方承诺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修改对中国商品加征的34%的对等关税,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相应地,中方取消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反制关税;针对美“对等关税”的34%反制关税,相应暂停其中24%的关税90天,剩余10%的关税予以保留。
至此,美国今年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剩下30%,包括4月前征收的20%芬太尼关税和10%的“对等关税”。
当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反弹,港股跳升,恒生指数收盘涨2.98%。
贝莱德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对第一财经表示:“会谈取得的效果大幅超出预期,明确双方下一步持续沟通有积极意义。美方指定的负责人人选有利于解决双边分歧,贝森特(Scott Bessent)表达了不脱钩的积极表态,体现了更加务实的态度,会影响到市场对全球整体经贸冲突进展的判断。”
关税转机提振中国股汇市场
截至北京时间12日17:00,美元/离岸人民币报7.2074,人民币日内大涨近300点;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时A股已经收盘,当日上证综指上涨0.82%报3369.24点。港股则因声明大涨,恒生科技指数飙升5.16%报5447.35点。


卓越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对第一财经表示,联合声明体现了“对等”原则,有利于管控中美双方的分歧。在他看来,美国部分产品如大豆等有替代来源如巴西,但中国很多产品难以找到很好的替代,这使得美国在贸易战中面临压力。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减税、关税等政策相互矛盾,难以全部实现目标,例如减税可能导致财政收入减少,关税大幅提高却可能收不上来,还可能影响经济,因而美国存在调整关税的压力。
乔依德也提及,在4月于华盛顿举办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春季年会期间,他所参与的某场研讨会上恰逢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兰(Stephen Milan)发表演讲,米兰主张减税、放松管制、实施行业关税,但并未提及推动美元贬值,事实上坊间大肆讨论的“海湖庄园协议”(米兰被认为是幕后军师)并未被当前的华盛顿各界过多讨论,美国更关注的问题仍是贸易公平。
宋宇则对记者表示:“虽然还需要很多细节,但双方声明明确表示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次双方在会后声明的调子相当一致,这应该体现了共识较多。”贝莱德方面认为,中美双边关系进展不是零和博弈中的和解。比如,加快放开市场准入既符合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也有利于双方关系的改善。
在此背景下,宋宇认为,这一系列变化应该会加强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信心,中美关系取得进展是近期宏观形势改善一个重要的方面。4月数据显示,中国出口韧性比预期强得多(同比仍增长8%)。此外,经济政策支持加码。上周三部门宣布的一揽子金融政策,传递了对宏观经济的支持信号。“我们预计虽然中美关系取得重大进展,但经济政策仍将加大力度,保持年初以来取得的良好势头。”
当前,高盛也维持对中国资产超配的观点。该机构称,过去一个月,MSCI中国指数已几乎收复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实施以来13%的跌幅,年初至今则累计上涨12%。中国金融资产保持了韧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过去一个月里升值1.7%。
在高盛看来,市场普遍将这种强韧表现归因于几个因素——美元全线走弱;中美贸易紧张关系出现缓和迹象;硬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稳健;中国国内推出切实有效的宽松政策。因此,高盛在区域配置建议中维持高配中国股票,并上调了2025年指数每股盈利预测。相应的,该机构将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12个月目标点位分别小幅上调至78点和4400点,对应7%和15%的潜在回报(相较于上周五收盘)。
关税后续和盈利走势仍是关键
尽管中国股市、汇市持续反弹,不过在机构看来,关税的后续进展和中国企业整体盈利情况的变化仍然至关重要。
澳新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在最新报告中称:“我们预计中美两国将在大约一个月内就进一步缓和局势展开讨论。预计到2025年7月中旬美国债务上限临近,再加上价格压力,这将促使美国参与更多的贸易谈判。接下来,我们认为双方将专注于建立一个贸易模板,并且最终的协议将在美国2026年中期选举前达成。”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策略师王滢对记者提及,关税降低对中国股市构成利好。鉴于双边关系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实现持久的解决方案仍待观察。
她也表示,未来仍需关注一系列相关问题,例如美国存托凭证(ADR)摘牌、投资限制以及技术出口禁令。摩根士丹利当前继续主张采取平衡的投资策略,持有离岸市场的优质大盘互联网股票和A股市场的蓝筹消费股,同时保持一定的防御性投资敞口。
同时,随着亚太股市经历了一波不小的估值修复,投资者也密切关注盈利复苏能否跟上。
高盛亚洲股票策略师慕天辉(Timothy Moe)表示,经历了强劲的反弹后,MSCI亚洲除日本外指数已从4月初的暴跌中完全恢复,并回到年初至今的高点附近。反弹动力在于,围绕贸易协议的消息有所增加,压力指标已从近期的极端水平回落,美元走弱,投资组合资金流显示出重新冒险的初步迹象。
就中国而言,高盛中国股票策略师王凯(Kevin Wang)近期的研究显示,随着最新财报季接近尾声,一些关键趋势和主题值得关注:H股仍领先于A股。MSCI中国指数2024财年利润同比增长14%,而沪深300指数为0。市场共识再次显得过于乐观,尤其是在A股市场;受通胀下行的影响,营收增长放缓,尤其是上游行业的营收增长。
积极因素则在于,迄今为止,出口商报告的业绩表现稳健,海外销售敞口升至历史新高。美国关税的影响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开始显现(如今则有望缓和);由于需求仍待提振,资本支出增速放缓至历史低点(同比下降4%),但AI或将改变资本支出格局;2024年名义股息和股票回购总额达到3.5万亿元人民币,推动股东总回报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6%)。
在此背景下,本周的重磅财报备受关注。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陈杰瑞(Jerry Chen)对记者称,京东、腾讯、阿里等中国科技巨头将于本周公布最新业绩,其中阿里的商业零售和云业务表现强劲,但其股价今年已累计上涨48%,远超腾讯的20%;相比之下,市场普遍对腾讯持积极态度,它被认为是AI应用最大受益者;而京东因受外卖业务消息的影响,市场对其2025年下半年的利润基础存在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