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何小姐姐丨作者
听澜丨编辑
理想 i8 新车发布期间上演小汽车重卡对撞。重卡在碰撞中四个车轮弹起,驾驶室几乎倒在理想i8的前车窗上。测试发布后在口碑和舆论层面引起轩然大波。
8月3日(周日)深夜,理想方面发声明强调测试卡车是二手车,但没有解释卡车的具体车况,对撞速度,及测试时卡车车头卡扣是否打开。只强调了卡车确实是“8吨”, i8性能优秀 。
一条刻意选择在深夜发布的品牌官方声明,无法完全平息已经引爆的争议,反而很容易在社交网络引发“碰瓷式营销被抓后慌不择路”等一系列新的质疑。
理想撞的不是卡车,是现实的铁板和人心的天枰。
在一场注定出圈的对撞测试中,卡车充当的角色虽是道具,但作为一辆主打结实和安全的工程车,被家用小车撂翻,还是太反常识了。
有人问,这会是两家车企的联合营销吗?
大家一起出圈,一起双赢。如果卡车有得选,他们应该不会接受。因为卡车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安全。一辆主打安全的工程车,在实验中表现得比蛋筒还脆皮,其对品牌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乘龙卡车在理想对撞测试事件后发布的营销海报
一位资深车辆工程师直言:“你知道这个事情,给我们这些从业者带来怎样的震撼吗?”“即便我们日常工作就是造车的,每天都在跟图纸和零件打交道,我们心里很清楚,这两个车相撞会发生什么。”“但新势力车企这波营销操作,还是达到了令同行也觉得瞠目结舌的程度。”
一家车企,冒着得罪同行和反噬品牌的风险,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极限营销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01
理想纯电遭遇滑铁卢
对于车企来说,在一个极度内卷,绝对零和博弈的市场上,每一次产品创新和新车发布,都像是一场豪赌。
理想i8的发布,对理想汽车来说,是重大技术路线转换的关键节点。当行业增程红利不再,以增程擅长的理想,顺势来到了纯电的世界。上一次理想MEGA上市失利的阴影尚在,再次冲锋纯电,i8这款纯电新车一上市就有扛鼎压力。
理想方面希望这款车能够“再次定义纯电SUV”。
然而,新车上市即引发股价大跌,订货数据也没有那么理想。纯电SUV i8虽在7月底发布(起售价32.18万),但24小时订单仅3000-5000台,转化率仅10%,远低预期。伴随着极限营销的黑红出圈,又引来了新一波的争议和观望。
最先倒戈的是资本圈。其中也包括理想自己的业务线高管和早期投资人。
i8发布前夕,理想CTO谢炎、销售副总裁邹良军等减持套现;同时港交所披露的权益信息,理想早期投资人、美团创始人兼理想汽车非执行董事王兴在理想i8纯电SUV发布前夕(2025年6月10日至13日)连续四天减持套现超6亿。
i8发布次日上午,港股开盘即暴跌超10%,市值蒸发300多亿,寒气袭人。
起初,理想拿自己的增程车跟纯电车比销量,大比分领先,常年霸榜。很快,电池技术和充电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纯电路线成为车企路线选择上的大势所趋。初到纯电领域的理想,反而在同行的优势学科中,变回了小学生。
理想没有退路。

乘龙卡车在理想对撞测试事件后发布的营销海报
回望优势,增程的路上也挤满了同行。上有问界、智界,下有零跑和混动加持的吉利、比亚迪。增程不再是理想专属,有电车平台的厂商都可以做增程。更有实力厂商根本看不上增程,选择了发动机可以参与动力输出的混动。增程这个技术是一个过渡性解决方案,没有很高的护城河,也代表不了真正的技术进步。因为过渡生态衍生路线护城河浅,理想看家产品增程车型能带来的红利消退的也很明显——2024年四季度理想增程市占率(理想增程销量/行业插混总销量)环比下滑了2.1%。
展望前路,纯电领域高手环伺。上有特斯拉、蔚来,下有小鹏,左有小米,右有极氪。这些车企各有优势,都在当打之年,竞争激烈。
昔日绩优生和老对手一起站上了对方擅长的赛道,理想没有胜算。
02
疯狂营销背后的核心焦虑
理想一度是造车新势力中最早实现盈利的公司。
凭借增程优势,理想连续两年成为20万元以上中高端市场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冠军,年营收超千亿元。但进入2025年,这家公司的经营抛物线增长到顶,开始呈现明显下探趋势。
在整个新能源市场增长的大环境下,理想连续两个月出现同比环比双下滑,跌幅很大。
六月份6月交付新车36,279辆(2024年6月为47,300辆),同比下滑了23.4%,理想7月交付30,731辆,同比暴跌39.74%(2024年7月为51,000辆),环比下降15.29%。从月销5万以上,下滑到3万。
压力还体现在盈利能力上。
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理想汽车实现1.78万元的单车平均净利润。但今年一季度,这一数字已经降至不到0.7万元每辆,累计降幅超过六成。
五月,理想内部已经提前预判了下降趋势并下调销量目标,从年初设定的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
增程增长不再,新的增长压力顺理成章地来到了纯电旗舰车型的i8。i8的成败,将决定理想能否在纯电市场撕出增量市场份额。如i8不能和9月即将发布的i6一举突出重围,理想汽车的转型前景将会更严峻。
本次i8发布,理想遇到了此前跟蔚来一样的场面:即同时期刚好有一辆性价比超高的同级别车型出来,功能性差不多,但更有性价比。这对理想来说,几乎是魔咒一样的存在。上次mega发布碰上小鹏X9比后轮转向,这次i8发布又碰上被跟乐道l90比前备箱。
这种横向对比对理想来说相当难受。
在大众的认知层面,乐道的用户心智约等于低端蔚来。这不是外界强加的定位,而是蔚来自己搞产品分级和权益减配造成的。但是进入到纯电领域,拿理想比乐道,对理想品牌伤害很大。
理想i8在定价32万+的前提下,在消费者眼中竟然还是和L90一个产品力的商品。这对孤注一掷的理想汽车来说,是没有办法接受的。他们亟需向市场证明自己的产品力,32万售价物超所值。

乘龙卡车在理想对撞测试事件后发布的营销海报
过去靠着增程一招鲜打天下的理想还是过的太舒坦了,它甚至没有一辆G9这种正经造型的大SUV。此前小鹏满配的G9无明显短板落地才25万。如今i8竞品车型L90售价27万,租电后只要19万。
纯电还有换电站的加持,但理想没有。i8现在被吐槽,“32w 的车配比亚迪秦同款智驾,杂牌欣旺达电池。”“6 座车后备箱只能放俩行李箱。”
可以预见的是,理想i8在下半年将直面的对手包括,顶配价格预计不超过i8起售价的乐道L90、华为加持的问界M8纯电版,以及国产造车新势力的终极对手特斯拉将推出的Model YL。
股价和客户情绪综合折射出的市场情绪,或许可以部分解释理想在营销层面的反常和急切。留给理想的时间不多了。
03
转型之后的左右手互博
理想纯电系列,紧随i8之后,即将在九月发布的i6,也在这次i8撞击测试出圈后,被拿出来讨论参数。
从现在曝出的i6申报车重竟然是2.5吨。而同期作为参考model y是1.9吨,model yL是2.1吨。在社交网络,有人质疑,“车重多了半吨怎么竞争啊?”也有人调侃,“重有重的优势,减重就不能撞卡车了……”
重量背后的比拼的是技术和产品力。“三电没有技术优势,电耗高到都不敢表显综合电耗,只显示驱动电耗 。”此外,纯电市场里还有新的难题,重量之外,技术不过关颜值都保不住。因为纯电续航是由三电、车重、风阻共同决定的。三电不行,车重控制不到位就只能向风阻妥协。老大哥奔驰EQ系列就是前车之鉴,颜值向风阻妥协,又因丑而失败。
而理想汽车之所以从神坛滑落,除了离不开其增程式技术的先发优势在同质化竞争中被加速稀释。也包括了先前为了售卖增程车系,过于张扬的纯电落后论,现如今迎来了回旋镖。之前营销话术说的那些电池技术迭代的问题,以及续航焦虑的问题,如今自己通通都要面对。
一个看空纯电的车企如今出了纯电的车,相当于把此前增程车的概念推翻了。不得不走入一种左右手互博,自己和自己竞争的现状。i 系列在这个时间节点发布,市场反映又不达预期。和油车的百年传承相比,新能源车企品牌沉淀时间太短,不靠流量和营销,很难在零和竞争中拿到更高的市场份额。纯电i系列无法依靠品牌带来额外溢价,简单来说就是用户没法像买BBA一样,花30万去买一个市场上20万就能买到的产品。现在i 系列在外形和尺寸上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SUV。他们叫自己SUV,是因为如果不叫SUV,就定不了30万以上的售价。眼下,碰上这个时机,营销大翻车。硬实力辉煌不再,软实力不被承认,被迫跟乐道L90竞对。理想这次撞的不是卡车,而是现实的钢板。理想不再是那家单凭“冰箱、彩电、大沙发”就能收获用户喜爱的车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