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观察|东莞邀约全国青年:以城市之名,共赴一场创新创业梦想之旅

东莞向全国青年发出“梦想合伙人”的邀约——不收租金,只收梦想!

9月,东莞重磅推出《关于支持来莞创新创业的“圆梦计划”》。这不仅是一份政策文件,更是一座城市与青年群体的双向奔赴——东莞需要青年的创新活力,青年需要东莞的产业沃土。

东莞这份“圆梦计划”,源于城市发展的深层逻辑——2021年,东莞迈入“双万”之城,随后更成功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迈向科创制造强市,从生产要素驱动城市发展向创新要素驱动发展转变,开启发展新征程。

作为万亿级电子信息、五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承载地,东莞的产业升级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随着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华为终端总部等大装置、大平台、大企业云集,东莞的科技创新更需要高端人才的集聚发展。

从“制造名城”到“创新高地”,东莞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青年创客的奇思妙想,需要他们将实验室的成果转化为生产线上的突破,将创业计划书变成市场中的新物种。

东莞这份“圆梦计划”,源于城市底色和青年气质的高度契合——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3岁、市场主体190多万户,这座城市本身就是“青春”的代名词。

在这里,青年创业者不会孤独:街头巷尾的咖啡馆里,可能坐着下一个独角兽企业的创始人;产业园区里,“90后”CEO与制造业“老师傅”碰撞出跨界火花;松山湖畔,海归科学家和本土工程师共同攻克“卡脖子”技术。

更不必说,东莞还有着改革开放40余年沉淀的包容基因。从“寻找2亿分之一”的城市温情,到如今为创业失败者提供信用修复的兜底机制,东莞通过这份“圆梦计划”,告诉青年们——青年敢闯,城市敢陪。这种精神共鸣,让“圆梦计划”超越了政策层面,成为一场城市与青年的心灵契约。

真金白银的投入,是东莞诚意的直接体现。“圆梦计划”的每一条款,都直击青年创业的痛点:求职实习阶段,5000+岗位开放、最高3000元生活补贴、最高15天免费住宿,让年轻人“轻装上阵”;创业起步期,从“三年免租减租”的办公空间,到重点产业人才首年免租的市属公寓,再到1万元创业资助、最高500万元贴息贷款,化解“第一桶金”的焦虑;成长加速期,国家级大赛获奖项目最高可获1000万元投资、团队奖励100万元,港澳台青年额外加码1万元补贴,产业链资源对接会直接链接龙头企业……这些举措不是零散的福利拼凑,而是一套覆盖“实习—创业—成长—落地”的全周期支持体系,让青年从踏入东莞的第一天起,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在为我托底”。

之于青年,这里既有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城的科研资源,又有全球供应链的产业基础;既能享受“半小时通达广深”的区位优势,又能避免一线城市的高成本压力。

之于东莞,青年的涌入将加速“创新驱动”的转型——他们的初创企业可能成长为明天的“专精特新”,他们的技术突破可能催生新的产业赛道,他们的国际视野可能帮助东莞企业打开海外市场。

更重要的是,当无数青年将个人梦想融入城市发展,东莞便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城市,而成为一个永葆活力的“创新共同体”。

“是人才,进莞来!”这句口号正点亮东莞的夜空。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创新的火种,来自青年充满奇思妙想的头脑。这份“圆梦计划”,既是东莞对青年的承诺,也是青年改变东莞的契机。当无数梦想在这片热土上交织,东莞与广大“梦想合伙人”,终将共同写下属于新时代的“东莞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