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陈旭
10月8日大疆突然预告降价的消息上了热搜,Pocket 3云台相机直降700元,Action 4运动相机降超千元,连7月刚发的全景相机、8月刚出的扫地机器人都在降价名单里。
问题不只是降价幅度大,更要命的是线上线下政策完全不一样。线上用户可以7天价保退差价,线下门店却只能两手一摊说"我们也是临时接到通知"。
一位郑州用户9月20日线下买的Pocket 3,要是在京东买本来30天可退货,但线下就只能认栽。社交平台上维权帖铺天盖地,大疆回应说这是"双11常规促销",但这个说法显然没能平息用户的怒火。
坦率说,从节奏上看就不太对劲。今年7月大疆推全景相机对标影石,8月影石就反击推出无人机,OPPO也宣布2026年要进军这个市场。
一个月连发三款新品,两个月后就大幅降价,这怎么看都不像一家从容的行业老大该有的样子。数据其实更能说明问题:影石2024年营收55亿,大疆800亿,体量差了14倍。但在运动相机市场,GoPro占28.7%,影石27.3%,大疆25.8%,差距只有几个百分点。
显然,这场降价背后,透着一股少见的焦虑感。
01
7月大疆推出全景相机Osmo 360,定价比影石X5便宜800元,明显是要去抢影石的饭碗。
影石在全景相机领域占了超80%份额(公开披露数据),这可是它的命根子。但影石的反击来得比预想的快,8月直接公测全景无人机"影翎A1",杀到大疆占据70%市场的核心阵地。
据雷锋网报道,大疆创始人汪滔以前坚持"不给KOL花钱",觉得产品好就不需要营销。但现在市场团队在疯狂扩编,广告投放成倍增长。
影石也不示弱,其销售负责人张博就是从大疆过去的,他对大疆的代理商体系很熟悉,现在正在影石那边复制同样的打法。
2024年全球运动相机市场的数据同样值得关注:GoPro从38.2%跌到30.1%,影石从28.4%涨到35.6%,大疆从19.1%跌到13.2%。
传统霸主GoPro在衰退,影石在吃掉市场,大疆在失守。更麻烦的是,OPPO已经启动了手持智能影像设备项目,计划2026年内发布。
手机厂商的优势很明显,镜头、传感器、算法都是现成的,门店和售后也不用新建,还可以做生态延展,丰富门店品类。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到2027年全景相机市场规模约78.5亿元,航拍无人机市场将达122亿美元。影石如果能在无人机市场拿下5%到10%份额,相当于再造一个影石。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影石市值1186.76亿,市盈率114倍,远高于大疆的13.33倍。资本市场在赌它能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02
面对围攻,大疆选择打生态牌。
9月发布的Osmo Nano算是补齐拼图的一步,这款50克的穿戴相机和Pocket云台相机、Action运动相机、360全景相机、DJI Mic无线麦克风共享10-bit色彩体系,配件磁吸通用,电池可互换,所有设备通过一个Mimo App管理。
用户买了第一台设备后很难切换品牌,因为那意味着要重建整套系统。相比之下,影石X5全景相机和Ace Pro2运动相机之间色彩不统一,配件不通用,这种割裂的体验正是大疆想要打击的弱点。
但生态战略成本高昂,同时推进无人机、相机、机器人多条线,烧钱规模只会更大。
此次降价事件还暴露了渠道管理的问题:线上7天价保、30天无理由退货,线下门店连降价都不提前通知。
一位9月14日在桂林线下店买Pocket 3的用户反映,店员当时明确表示"大疆产品不降价",结果不到一个月就降了700元,门店只能登记情况却给不出解决方案。
GoPro 2015年跨界无人机失败后市场份额一路下滑,这个教训摆在那里。影石的无人机还在公测阶段,图传稳定性、供应链管控都是未知数,中国银河证券给它"谨慎推荐"评级。
但换个角度看,当一家体量小14倍的公司能逼得行业老大频繁降价、疯狂扩市场团队,说明竞争格局确实在松动。
价格战会成为常态,产品迭代会越来越快,每次促销都可能伴随维权风波。对消费者来说这未必是坏事,至少能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产品,前提是能接受频繁的价格波动和线上线下政策的不统一。
对大疆来说,这场仗算是遇到了多年来最被动的局面,接下来怎么应对,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