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纪平
近日,多位南京大学学生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第九食堂推出了帝王蟹、波士顿龙虾等高档海鲜,显示标价为数十元到近千元不等,其中帝王蟹(4.2斤)标价为999元一只,长脚蟹(1.9斤)标价为348元一只,波士顿龙虾(0.9-1斤)标价为158元一只。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


网络截图
11月4日,南京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发文回应称,该校第九食堂某窗口在试营业期间,为进行宣传推广曾供应堪察加拟石蟹(俗称“帝王蟹”)作为海鲜食材并售出。负责该窗口经营的餐饮企业已对现有菜式供应进行调整。

999元吃一只“帝王蟹”,就市场价而言算是实惠,但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绝对算是奢侈消费。据相关调查显示,2025年中国大学生月均生活费约1744元,这一只蟹就吃掉了不少同学半个月的生活费。平时供应一元平价菜、免费汤的高校食堂,突然供应这样的高端海鲜,引发了激烈争论。
支持者认为,这是高校食堂“宠学生”的暖心举措,南大曾有学生在“点菜”留言板上点了“帝王蟹”,食堂立刻就安排上,价格低于市场价,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通过拼单“尝鲜”,皆大欢喜;反对者则指出,高校食堂的责任是保障广大师生的基本饮食需求,与其在奢侈食材上费心思,不如多开发价廉物美的菜品,让更多普通学生受益。
帝王蟹虽然贵,但食堂愿意卖,学生愿意买,表面上看,是你情我愿的正常消费。但高校食堂并非普通餐馆,而有着独特的公益属性。为确保高校食堂饭菜价格稳定,降低学生的生活成本,让他们安心学习,从国家到地方,都对公立高校食堂给予了相应的补贴,因此,大学食堂的饭菜价格通常低于校外餐厅。
这也就决定了,公立高校食堂必须保持公益普惠的底色,要把补贴用在“刀刃”上,将资源用在急需之处,而不是用于支撑像“帝王蟹”这样的奢侈消费。即便部分高校食堂被外包给企业运营,其依托的仍是校园这一特殊的消费场景,理应符合校园服务的根本宗旨。
不可否认,如今的大学生活已今非昔比,不少学生不但家境殷实,也能通过社会实践、创业创收等方式提升消费能力。对于有条件的学生而言,偶尔拼单吃一只999元的帝王蟹,确实算不上大事。但大学作为教育场所,对高端、奢侈消费必须保持审慎警惕,这不是要限制学生的个人消费自由,而是要遏制攀比与奢靡之风的滋生。
当食堂窗口陈列着近千元的帝王蟹,当“拼单吃蟹”成为校园流行,可能会给一些条件不好的学生带来社交压力,扭曲校园中本应朴素纯粹的人际氛围。
或许有学生会因为便宜帝王蟹下架而遗憾,甚至觉得反对的网友是在多管闲事。但大学并非与世隔绝的象牙塔,它是社会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良好道德风尚的引领者,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也肩负着成风化人的使命。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理性消费、自省自律,大学生要培养这些优秀品质,离不开校园环境的熏陶和引导。
南京大学及时通报并调整供应菜式,重新聚焦于实惠亲民的餐食,必然也是意识到了“帝王蟹”与“大学食堂”格格不入,及时回应舆论关切,让高校餐饮回归本质。
高校食堂探索普惠+多元的服务路径,初衷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探索过程中,不能忘记校园的本色,不能丢了公益的初心。一所大学的魅力,不在于能不能提供几只实惠的“帝王蟹”,而在于其是否能让每一个普通学生都感受到被关怀、被尊重。让食堂回归亲民、普惠、温暖的定位,才是对学子最真诚和恰当的“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