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之争,迈出关键一步

摘要:闻泰方面公告表示,公司对安世的控制权仍然处于受限状态。

凤凰网科技 出品

作者|Dale、姜凡

编辑|董雨晴

2025年11月18日与19日,一场牵动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半导体争端迎来关键一步。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有记者问:有关安世半导体问题,中国和荷兰之间近期的磋商情况如何?对此,商务部回应道:11月18日和19日,中荷双方政府部门在北京就安世半导体问题举行了两轮面对面磋商。在磋商中,中方再次强调,造成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供链混乱的源头和责任在荷方,敦促荷方切实采取实际行动,迅速且有效推动安世半导体问题早日解决,恢复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安全与稳定。荷方主动提出,暂停荷经济大臣根据《货物可用性法案》签发的行政令。

中方对荷方主动暂停行政令表示欢迎,认为这是向妥善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迈出的第一步,但距离解决全球半导体产供链动荡和混乱的根源“撤销行政令”还有差距。

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安世之争,根源本就在荷兰,却已成为全球汽车供应链的麻烦。

2025年9月底,一场由荷兰发起的资本与司法“强取”,单方面点燃争端。当前,荷兰方面已主动暂停行政令,但19日晚间闻泰科技发布公告表示,2025年10月7日(荷兰时间)企业法庭裁决依旧处于生效状态,其效力并未受暂停的部长令任何影响,公司10月13日公告说明的企业法庭的所有紧急措施还在进行中,公司对安世的控制权仍然处于受限状态,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荷兰“强取闪电战”何以撕碎全球汽车产业链

一场突袭,让安世半导体,这家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中的关键角色,瞬间成为地缘政治的角力点。 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依据1952年《物资供应法》下达部长令,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及业务调整权限,有效期一年。次日,公司三位外籍高管(首席法务官、首席财务官以及首席运营官)联手向荷兰企业法庭提交紧急请求,暂停闻泰董事长职务并托管股权。令人意外的是,法院未经庭审,便迅速暂停了中国籍CEO、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的职务,并将闻泰所持安世股权强制托管于第三方。

图片

真正的剧变在10月7日降临。随着法院裁决生效,闻泰科技持有的股权被强制第三方托管,CEO张学政也被暂停职务。更麻烦的一步是,企业法庭额外指派了一名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非执行董事。从高管提请到关键裁决落地,全程仅用七日,其速效精准,被业内视为一场“法律闪电战”。

甚至,在荷兰出手“夺权”前,美国商务部已率先修订规则,凭借“穿透规则”将其出口管制效力覆盖至安世半导体,为后续的连锁反应埋下了关键伏笔。

10月13日,闻泰科技股票跌停的同时,发布声明称,荷兰政府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为由,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全球运营冻结,是基于地缘政治的过度干预。

一系列反制动作也在默契进行。

据安世半导体10月14日发布的公告,中国商务部已于10月4日发布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境内生产的特定成品组件及子组件。同在14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声明,其中提到“我们反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对中国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实施选择性和歧视性限制的做法。”

十月底,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开发声,强调自身作为扎根中国的企业,始终依法合规独立运营,并将客户利益置于首位。声明中指出,公司生产经营正有序推进,管理层与全体员工全力保障供应链稳定。中方同时指责荷兰管理层无视其合法权益,散布不实信息,干扰正常经营,并表示将坚决依法维权。

就在荷兰方面“天真”的强取控制权后,却没想到,全球汽车产业开始了“共同抗议”。大众、宝马、奔驰陆续承认断供危机,大众汽车公开表态,德国沃尔夫斯堡工厂一度濒临停工,宝马和奔驰的新能源生产线也因缺芯陷入停滞。甚至一些车企考虑给员工放假。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直接发文警告,呼吁尽快解决关键芯片供应短缺问题,不然欧洲汽车产业可能会面临停产。

然而,进入十一月,局面并未缓和。荷兰安世半导体于5日发布一份无理声明,澄清张学政并未复职,其投票权已移交独立管理人,同时暂停向东莞工厂供货,导致其70%产能受阻,进一步冲击全球车规芯片供应链。双方争议的核心聚焦于两点,一是管理层与股权管控,荷兰方面依据法院裁决牢牢掌握着关键人事任免与投票权。二是运营冲突,荷方以财务问题为由中断供货,而中方而后也说明事实是荷兰总部自身拖欠巨额货款,中方自身实际库存充足。并且早在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已宣布,作为负责任大国,中方将综合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欢迎遇到实际困难的企业及时与中方联系。

正当控制权争夺陷入僵局之际,转折信号悄然出现。

卡雷曼斯当地时间13日表示,荷兰政府代表团表示会在“下周初”来访中国,寻求解决有关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公司的问题。

这场重要磋商最终于18日和19日在北京进行。随后,荷兰经济事务部官网发布公告,部长卡瑞曼斯(Vincent Karremans)宣布,暂停此前针对安世半导体的相关干预措施。据环球网报道,其在社交媒体X上发声明表示。“鉴于近期的事态发展,我认为现在是采取建设性步骤的正确时机。”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中方对荷方主动暂停行政令表示欢迎,认为这是向妥善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迈出的第一步,但距离解决全球半导体产供链动荡和混乱的根源“撤销行政令”还有差距。

当晚,闻泰科技发布公告说明:公司10月13日公告说明的企业法庭的所有紧急措施还在进行中,公司对安世的控制权仍然处于受限状态。

命途多舛的安世

安世为何如此重要,成为了地缘政治下的“必争之地”?

安世的芯片主要供于汽车刹车、车门、雨刷基础功能,要知道全球40%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都出自安世,其中小信号二极管、ESD保护器件全球市占率超40%,车规级Power MOS芯片位居全球第二。

荷兰安世半导体曾于2025年10月26日单方面切断了对安世东莞封装测试工厂(ATGD)的晶圆供应,试图以此扼住安世中国的命脉,迫使其屈服。

然而他们似乎遗忘了,正是中资将这家企业从濒临破产的边缘挽救回来,更低估了安世中国在本土构建的完整产业链韧性。在11月2日的公告中,安世中国明确表示,已建立充足的成品与在制品库存,完全能够稳定、持续地满足客户直至年底及更长时间的订单需求,供应链安全可靠。为确保长期供应的韧性,公司已启动多套应急预案,正加紧验证新的晶圆产能,并对在短期内完成验证、自明年起无缝衔接全部客户需求充满信心。

安世半导体的故事,最早始于荷兰飞利浦的半导体标准产品部门,当时专注于分立器件、逻辑器件等基础半导体领域。

2006年,飞利浦将其半导体业务独立出来,重新命名为恩智浦(NXP)。

2015 年,恩智浦为收购飞思卡尔半导体,被迫剥离标准产品业务。2017 年,由北京建广资产和智路资本组成的中资财团以 27.5 亿美元完成收购,并将其更名为 “安世半导体”,这也意味着这家公司虽然将总部保留在荷兰,但其实际控制方已是中资。

此后,闻泰科技正式登场。2019年至2020年间,闻泰科技通过一条清晰的资本路径,以超330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完成了对安世半导体的完全收购。

图片

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这位如今身处风暴中心的灵魂人物,曾对这场收购流露出满满的自豪。在今年4月的哈佛大学中国论坛上,他动情地表示:“安世不仅拥有百年的历史,更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公司。”

并入闻泰后,安世半导体开启了与中国本土产业链的深度联动。闻泰将其中超七成的设计、制造与封测产能集聚于东莞,打通了上下游,在快速扩大产能的同时也夯实了供应链基础。这一关键动作直接推动了安世在中国市场份额的迅速攀升,并最终登顶。

根据其官方披露信息,如今安世半导体年出货量超过1100亿颗器件,全球客户终端超过2.5万家,其中汽车行业客户占比超过60%。

作为张学政口中的全球化公司,安世半导体的制造网络已横跨欧亚。晶圆制造工厂分布于德国汉堡与英国曼彻斯特,封装测试基地则设在中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其研发与制造中心在欧洲各地雇佣了数千名员工,近五年来安世还为荷兰贡献了1.3亿欧元的税收。

纵观安世半导体百年浮沉,从飞利浦遗珠到地缘博弈焦点,其命运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全球化浪潮下的暗涌与裂痕。今日之争,虽暂得喘息,然“芯片虽小,天下安危系于方寸之间”。中方以《孙子兵法》中“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定力,通过出口豁免化解供应链危局,更以充足库存与替代产能破局荷方断供之困。此番博弈印证古训:“利而诱之,乱而取之”的强权手段终难长久,唯有“以天下之利为利”的供应链韧性,方是正道。